标题 | 巧拓展,重整合 |
范文 | 范玉婷 【摘要】读写结合是一种借助文本阅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小学各年级段的作文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并不能很好理解贯彻读写结合教学,依旧偏向于阅读而忽略写作,无法掌握正确的读写结合教学方式,使学生写作能力难以提高。本文以小学高段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为对象,以教材課文为基础,从读和写两方面进行分析,探析将读和写融合在一起的高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作文教学有三种有代表性的教学方式: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情景作文教学模式,分格作文教学模式。其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读与写的关系,重视文本阅读,通过阅读范本提高语言能力,汲取写作素材,提取写作的规律。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必然离不开海量的阅读。阅读中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了解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学习写作方法,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通过引导学生将读到的材料运用到写作中,读中学写,相辅相成,是极为高效的学习方法。 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模式是一种先学范本再学写作的模式,十分适合学生写作能力尚未形成系统的小学阶段。小学阶段的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规范的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读写结合教学从字面上看就是将阅读和写作融合在一起,看似十分简单,但它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很难实施。许多教师并不能很好地掌握读写结合教学的理念,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 (一)割裂读与写的关系,写作仅在习作课 读写结合教学无非就是将读与写融合,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在根据课本编排教学时,并不会特意安排习作。教材的编排已将读与写分开,课文分精读和略读,并无习作要求;习作则专门安排在单元最后,或者另设一习作单元,与课文阅读泾渭分明。因此许多教师在依照课本教学时往往也单独安排习作课,不会将习作安排在阅读课上,这就导致了读与写在教学时间的分离。 (二)读与写结合教学目标混乱,因果颠倒 读与写结合教学作为一种作文教学,其方式是“以读促写”,“读”是手段,“写”是目的。许多教师则将目的与手段混淆,错将“以读促写”当作“以写促读”实施,致使习作课变成阅读课。许多教师会在课上给出阅读材料,令学生在阅读后对文章进行缩写、扩写,并要求学生理解该文的文体特征或结构特点,这就是将手段与目的混淆了,看似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其实培养的还是学生概括文章、理解文章的阅读能力。 (三)读与写结合教学开展模式单调,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读与写结合教学的关键在于将阅读与写作融合在一起,但对于读与写如何融合却是个难题。许多教师局限于将读和写单纯地拼接在一起,以为只要有一节课阅读和习作两项活动便是读写结合教学了。因此许多教师选择简单地先带领学生在课堂的前几分钟进行阅读,按照往常教学课文一样分析文章层次与主旨,之后便布置习作任务,令学生按照题目或要求写一篇文章。这种开展的模式看似符合了读与写结合教学的要求——既有读又有写,但其本质是命题习作,是纯粹的应试教学,不符合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要求,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主动性。 二、小学语文读与写结合教学策略 (一)重组教材文本,加强训练 教材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文本,但详观目前小学语文的读写现状可以看出,教材阅读篇目多,习作训练少,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多于对习作训练的讲解,同时学生的课后习作很难与教材课文连接起来。基于此教师应该跳出教材编排限制,不局限于教材的单元安排,可自行将不同单元甚至不同年级的课文相互连接作为一组习作训练的阅读材料。例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的课文《乡下人家》与五年级下册的课文《祖父的园子》,两篇文章都描写了美丽的自然景物,都通过某个角度的景物描写表达了真挚的情感,教师可将这两篇文章做一组,作为以描写景物为主题的习作训练的阅读对象。除了这种写了相同内容的文章,还可以把具有相同写法、相同文章结构或者相同文体的文章重组在一起,更好地利用教材,使教材活起来。 (二)拓展阅读面,增强阅读量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阅读量跟上来,写作才能得以提升,否则写作便是空中楼阁水中浮萍。阅读仅靠教材提供的二十多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材里的文章只是精读文章,是所有文章中的范本,在范本之外还需要阅读更多的文章。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人,应在教材文本之外为学生提供其他阅读文本,课外阅读的文体应覆盖全部文体,内容也尽量全面,覆盖方方面面,可以是童话、小说、诗歌,内容可以是游记、人文、地理、自然宇宙等等。对课外阅读的选择其实也是对教师的阅读量的考验,需要教师在浩如烟海的文学文本中选择出合适学生年龄与社会认知的文章,同时也是对教师的阅读品位和教学理念的考验,需要教师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精准把握。 (三)随文批注,记录感想 读与写融合中的“读”,并不是泛泛而读看过便忘的读,而是精读、详读、思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理解。走马观花草草了事的阅读对习作并无帮助,习作需要阅读需要的是阅读时的思考,对作家运用了什么写法,行文结构如何,通过什么意象表达情感,如何体现中心思想的思考。故教师应培养学生阅读时随文批注的习惯,将脑中对文章的思考理解化为文字写在文章边上,可将脑中的思绪转为有条理有逻辑的文字,往后再看这篇文章时可以明白当初所想,反思正误。 随文批注是将阅读所得写成文字,是最简单的最易操作的读写结合方式。随文批注的方式有很多,如概括文章小标题,是对文章主旨大意概括的训练,又如分析关键字句,是对文章语言的深度理解。随文批注不仅需要深度阅读文章,对文章有独特的理解,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是很适合穿插在课堂课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 (四)根据课文仿写,续写,改写 仿写、续写、改写适合小说类课文,亦可以是记叙文、游记或者童话故事,使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是一种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读写结合教学方式。仿写续写并不是天马行空想象,随意发挥创作,需要对作者的表达方式有一定感悟,对故事的发展逻辑给出预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课文《景阳冈》时可令学生先以自己的语言概括武松是如何打虎的,打虎姿态如何,武松的心情如何,再进行故事续写,编写一个武松二次打虎的故事。又如教学六年级上册课文《少年闰土》时,让学生进行想象,“我”与闰土再次见面会发生在什么时候,闰土的形象会改变吗,他会带着“我”做什么新鲜事,等等。 续写改写是对课文的模仿创作,不仅要学习作者写了什么,更要学习作者是如何写的,怎样组织事件,语言风格如何,怎么描绘一个人的外表性格,等等。续写改写是在模仿中摸索写作规律,对于尚未形成写作系统知识的小学学生来说是很合适的教学方式。 三、结语 习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读写结合教学的作用也不是立竿见影的。教师需要正确认识读写结合,扭正对课程标准解读的错误,合理安排阅读与习作训练,不可再将习作课仅仅安排在习作课。在实施读写结合模式教学时注意不可单调乏味,需要以课文为基础,延伸至课外文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习热情,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读与写之间的紧密关系,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习作技巧。 参考文献 [1]伏凤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 [2]杨敏.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的问题分析与教学策略[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范玉婷,女,1987年生,江苏常州人,本科,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为读写结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