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代高职院校育人质量提升路径思考 |
范文 | 潘欣欣 摘 要:提升育人质量是新时代赋予高职教育新的使命。本文旨在剖析当前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深化教学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师资建设三个方面探索育人质量提升的新路径。 关键词:育人 质量 路径 一、高职院校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剧,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中国制造2025、乡村振兴战略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为紧迫。新形势下,抓好育人质量愈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育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还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规划,对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认识。注重职业性、专业性的学习教育,职业规划指导不够,与企业文化和用人标准结合的不够紧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不足。同时人文教育和关怀还不够,“匠心”培育不够。[1] 2.育人工作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不均衡。重视专业课建设,轻素质课建设现象还普遍存在,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还没有有效发挥;在综合素质教育投入、创新不足。在育人质量效果上个性化、创造性不足,配套资金保障、师资力量、活动场地等投入不足;校园文化建设、校风校纪方面还需进一步规范,文化育人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发挥。[2] 3.育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将“六个下功夫”实施的效果纳入考核评价范围,对教师育人工作要求仅满足于完成标准,没有在求质上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3] 三、提升育人质量的路径 1.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强化专业建设水平。要围绕行业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形成具有适应人才市场变化需求的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提升专业负责人专业建设及教学团队管理能力。 (2)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结构与课程教学内涵,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 (3)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加强与地方政府、产业集聚区的合作,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衔接。深化校企合作育人,开办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订单班试点,与企业合作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建设实训基地、教师队伍、开展技术研发。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坚持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着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一是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深化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坚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二是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推进理论研究和理论教学创新。进一步明确教师育人职责,明确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三是不断提升品德修养。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办“德育大讲堂”“创客大讲堂”等,教育引导学生踏实修好品德。四是不断增长知识才干。要注重因材施教,强化实践育人,完善实训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增长见识才干。组织实施好“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百万师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成长足迹”等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五是不斷培养奋斗精神。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勇于奋斗的精神,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广泛开展时代使命和责任意识教育,着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六是不断增强综合素质。要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足开齐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传承、弘扬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艺术,让高雅艺术进校园、进课堂,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2)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一是实现产业文化育人,要将工作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培养学生不断适应社会需求。二是高度重视劳动教育,通过广泛开展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三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双创”素质教育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步推进“双创”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和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设,加强对创新创业学生的帮扶、指导和服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创业竞赛。 3.坚持师资建设,提高人才队伍质量。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把师德师风作为学工队伍建设的第一要求,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积极引导学工队伍更好担当起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师德师风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2)加强教师培养力度。加强教师教学、实践、研究、管理服务和创新能力建设。引导广大教师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拓宽文化视野,夯实专业知识,把握教育规律,提高育人本领。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到国内外交流访学、在职研修等,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聘用学历层次高、专业背景与思政专业相吻合的优秀人才担任专职辅导员工作,逐步建设起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辅导员队伍。要通过研修培训、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工队伍的培训。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待遇。 参考文献 [1]王辰.产业文化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81-85. [2]花蓉,夏正晶.高职教育应回归“育人”本质[J].文献资料,2018.3:125-126. [3]翟博.育人为本是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和理念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2-11-0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