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文化,语文课堂的“钙质”
范文

    张永飞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学习母语,是学习语言,但又不仅仅是对一种语言技能的学习,学习母语的同时会打下精神的底子,形成文化所属的籍贯,这是学习母语和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的本质区别。新疆教育科学研究院董明实说:“语文课有灵魂在师之有灵魂,师之有灵魂在有‘道之追求,‘道生于文化。语文课的第一要求是教师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他认为,“文化底蕴的缺失造成了语文教师的缺钙,是造成语文课贫血的重要原因。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语文,是没有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没有感应到文化的召唤,找不到学习语文的方向,也不知道学习语文的方法。” 文化,是一种力量,它是语文课堂的“钙质”。因此,高中语文课堂,尤其是文言文课堂,应该让文化的渗透成为滋养学生精神成长的途径。

    浙江省金华一中的王霄怡老师《山水谪思——从〈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说起……》一课,就是尝试将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一次教学实践。《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是苏教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板块中“与造物者游”专题中的两篇文言文,绝大部分老师的做法是,一篇一篇地梳理文言字词,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概括文章内容等。这样的课堂教学固然没错,但是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言文放在“与造物者游”专题中呢?它们之间的共性又是什么呢?可否从文化的高度观照语文课堂呢?经过思考、探究,王霄怡老师展示了一堂群文阅读课,她以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这两篇文言文中感悟贬谪文化,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和文化感悟能力。

    她的课堂教学环节如下:

    一、导入

    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对贬谪山水的看法:“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二、回顾人生经历

    柳宗元,少时有才名,曾“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因卷入政治困局, 被贬永州、柳州达十四年之久,卒于柳州。

    蘇轼,少时博通经史。因“乌台诗案”而被贬,他辗转迁徙,湖北黄州、广东惠州、海南儋州先后留下他的足迹。最后死于被赦归途。

    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他们贬谪路上的文字。文章是案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

    三、比较阅读

    引导学生回忆《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中描写山水的文字,思考:描写山水时各有自己怎样的特点和喜好吗?

    生1:柳宗元侧重描写山石之类,比较峭拔;苏轼侧重描写水月,比较空旷。

    生2:柳宗元喜欢山石,看到绮丽怪异,仿佛看到自己,表达自己的特立独行;苏轼喜欢水月,看到诗情画意,空旷豁达。

    师:阅读补充材料——柳宗元“永州八记”和苏轼的《后赤壁赋》,完成下列表格。

    生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描写月光的文字,写出了月光的宁静、澄清。

    师:运用什么方法描写?

    生3:比喻。月光皎洁,地上如积水明亮。

    生4:景物描写似真似幻,迷离幽静的感觉。

    师:有没有欣赏写山石的文字?

    生5:柳宗元描写奇石,突出奇特的特点。

    师:哪些地方体现奇特的特点?

    生5:比如《小石潭记》中的描写“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生6:《石涧记》也是写石,“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特点是石头被掩盖,为了展现它奇特的一面。

    师:作者为什么要表现这些特点?

    生7:跟作者的被贬经历有关,联想到自己的特立独行,“不与培塿为类”。

    师:品读山水,就是品读文章。

    四、感悟文化

    教师提供多则材料,进行联读比较,引导学生探究山石、水月背后所蕴含的诗人的人格个性、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

    1.柳多写山石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穷山之高而止……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楚越之郊环万山兮,势腾涌夫波涛。……争生角逐上轶旁出兮,下坼裂而为壕。欣下颓以就顺兮,曾不亩平而又高。——柳宗元《囚山赋》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2.苏多写水月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苏轼《 临皋闲题》

    生8:“囚山”,柳州之地,万山环绕,山石虽美,却不知道远方,不能给作者以安慰,体现了矛盾、孤寂的心情。

    生9:“尖山似剑芒”“割愁肠”写出了作者对山石的恐惧、忧愁。

    师:柳宗元写山石,折射了他寂寞孤愤、高怀傲物的个性。他在《与萧翰林俛书》中说:“用是更乐喑默,思与木石为徒,不复致意。”

    生10:“江山风月……闲者便是主人”,是一种被贬后的悠闲之情,也是一种自嘲。

    生11:半夜赏月,闲情享受风月,超然物外,那是一种豁达乐观。

    师:苏轼写水月,折射了他随缘自处、超然物外的个性。

    师:“山水文章谪情似”,我们从山水风景的背后,看到了被贬谪的人的内心。人不同,山石、水月自然不同。诗人不幸,但诗家幸。你们如何看待士人的贬谪?

    生12:虽然仕途遭受打击,但通过文字流传永恒的文学。

    生13:精神上的升华,磨难让他们多了些沉淀。比如苏轼“小舟从此逝”“也无风雨也无晴”之类的诗句。

    师:这是一种幸运。这种山水谪情,追溯到屈原。以人生的悲剧,换取了人格的榜样。他们的人格也许是另一种超越。从社会政治转向了人生自我,这是一种人文的文化心理和人格精神。

    王霄怡老师的这堂课,由《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中描写自然风物的语言出发,以贬谪文化为核心,通过阅读柳宗元、苏轼同时期的大量文章,探究山水背后的人物个性和精神内涵。语文课堂的“文化”,就是蕴含在语言文字背后的精神特质,是高度抽象后的普遍心理。就像“贬谪文化”,我们追溯屈原、贾谊、韩愈、司马迁、欧阳修等文学作品,发现柳宗元喜欢山石、苏轼钟爱水月背后的文化因素,从而领悟贬谪文人背后的普遍心理,它具有延续性、继承性。这就是语文课堂的“文化”。王开东老师曾说:“让孩子们走得更快的或许是知识与能力,但让他们走得更远的一定是文化与精神。”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渗透“文化”呢?

    首先,要学会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文化因素往往蕴含在文本的深处,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但不宜被发现。只有独具慧眼、观点深刻、底蕴深厚的老师才能有文化的眼光,挖掘文本深处的文化魅力。比如:《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的教学,不少老师只停留于文言文阅读教学,却未能挖掘其背后的贬谪文化。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描写西山的文字“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并没有奇异之处,却是他特立独行的人格寄托之所;苏轼的《赤壁赋》中描写赤壁的文字“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也是他生命哲思与豁达的载体。再联系两人的人生经历、作品的时代背景,他们都卷入政斗、被贬偏地、步入中年,都处于仕途人生低谷,中国传统士大夫转向山林河川寻求排遣,是最常见的途径。柳宗元的“西山”、苏轼的“赤壁”,就是文化的共性。“山水文章谪情似”,这是一种普遍意识,也是文化特征。

    其次,建立材料联结关系。文化往往具有延續性、普遍性,单篇教学往往不易形成文化关联,体现不出文化的延续。《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虽然都是山水游记,但因作者相似的贬谪经历,笔下的山水有了贬谪文人的影子,这就具有了关联性、普遍性。联系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同时期作品,似乎都有贬谪的身影,所谓“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大凡文章皆由心生。王霄怡老师选择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囚山赋》《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中描写山石的文字,选择苏轼《赤壁赋》《 临皋闲题》中有关水月的文字,进行联读比较,聚焦贬谪文化,引导学生探究山石、水月背后所蕴含的诗人的人格个性、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浙江省特级教师褚树荣老师说:“文化的渗透和传承侧重于内容方面的阐发和构建,由这一篇的内容,联系到同一类的文章。把这一篇的‘义理,放在这一类的文化背景中去考察。”“文化”的积淀,需要阅读的“量”的积累,需要材料的联结关系,也需要生命的深刻体验。

    最后,挖掘文化的普遍意义。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潘庆玉认为:“从根本上讲,无论单篇阅读,还是‘群文阅读,除了关注学生语言、思维与审美能力的发展,还应致力于对学生进行人格的陶冶与文化的涵养。任何文本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表象。文化的涵养不是知识的灌输,也不是技能的训练,它更多地是指一种潜移默化的体认和感悟。”语文学习归根结底指向生活,指向人的精神成长。《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如果只着重于文言文教学,未能从文化的高度观照,也就缺乏了语文课堂的“钙质”。贬谪文化,让学生从柳宗元、苏轼的人生磨难中,学会在正确看待人生的得失,坚守独立的人格,超越精神的困境,从而获得了健康的成长,这就是语文课堂的文化魅力。

    [作者通联:浙江临海市回浦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