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考试题中粒子浓度比较题的解题与复习策略
范文 黄波
高考化学试题中关于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行为的考查历来是热点考点,或者可以说是必考的考点。观察2014年与2015年的江苏高考化学试题中关于溶液中粒子浓度比较的考查,考查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对溶液中的粒子的考查一般重点是放在了对溶液中粒子三大守恒的考查,即考查考生对溶液中的物料守恒(也即原子数目守恒)、电荷守恒以及质子守恒的理解和应用。但2015年对溶液中粒子的考查,不仅考查了溶液粒子浓度的三大守恒,同时还对溶液的形成,也即对动态的过程进行了考查,这也就明显增大了考题的难度。下面就来欣赏一下2015年江苏高考第14题溶液中粒子浓度比较知识考题的解题策略和过程,并由此去感悟在高考复习中的复习策略。
一、2015年江苏高考化学第14题真题解析
(2015年江苏高考化学第14题)室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相应的气体至溶液pH=7(通入气体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可忽略),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二、溶液中粒子浓度比较的复习策略
由以上2015年的真题赏析,再结合去年乃至前年的高考试题中粒子浓度题的比较,可以发现,对溶液中粒子浓度的考查方式也在变化,增加了溶液的动态形成过程。但如果对粒子浓度的比较基础很牢固,就不会被题中增加的动态过程所迷惑,将题中每一个选项分为两个过程或是两个“支题”来看,即看作为:
(1)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或是变化;
(2)变化后所得的溶液是什么,溶液中存在着哪些粒子,粒子有什么样的守恒关系。
这样分解成“支题”后,相互就不干扰,应用基础知识,也就是三大守恒式即可将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因而在复习中要做到的是:
(1)熟悉中学化学中的基本反应,如本题中存在的正盐与本身的酸反应生成酸式盐;酸式盐与碱反应生成正盐;弱酸盐与强酸反应生成弱酸和强酸盐;这些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需要熟记,它是解题的基础,如本题中D选项中的醋酸钠与盐酸反应,如果不知道,可能本题的解决就会非常麻烦;
(2)对静态溶液中粒子的分析,不管得到的是单一溶质的溶液,还是多溶质的混合溶液,首先要冷静对每一溶质在溶液中的电离或水解熟悉,然后再看这些溶质如果是通过化学反应而生成的,则要找出在反应过程中哪些是变化的,哪些是不变化的,其中变化的又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等。如本题中B选项中,由于是向亚硫酸氢钠溶液中通入氨气,所以并没有改变原溶液中的钠原子与硫原子之间的关系,从而也就可以得到所得溶液中的钠原子与硫原子间的守恒关系,与原溶液中的守恒关系是相同的,从而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3)正确理清溶液中存在着哪些阴离子、阳离子和分子,由离子写出离子的电荷守恒式,由物质中的原子间的关系写出物料守恒式,这里不仅是要能正确写出守恒式,同时还要能正确列出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的粒子;
(4)“题海”战术不能替代以上的基础知识的复习,因为题它只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某一个思维的角度来进行命题,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点都涵盖,因此要重视多看基础知识,少做但要精做适当的试题。现在网络很发达,网上随便就可以找到N个试题,有些教师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拿来让学生做,这样的效果是很差的,效率也是特别的低,所以教师要进行精选,
要能对试题进行一定的改编,给学生一些适当的变式训练,注意不是“题海”而是变式,通过一个载体变化成为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等。比如,写盐酸中的电荷守恒式、氨水中的电荷守恒式,学生觉得很简单,那么写盐酸与氨水混合后的电荷守恒式,可能就有点难度了,然后再变为盐酸与氨水混合后附加条件的电荷守恒式或是粒子间的关系,那么问题就不会是那么的简单,这样经过变式训练,即训练了学生对基本守恒式的书写,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
总之,溶液中的粒子浓度的比较问题是每年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必考试题,在复习中不仅是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复习,同时要重视学生对溶液中粒子特别是多溶质溶液、附加条件的溶液等中的粒子进行分析;不仅是对原有考题解题方法的继承,同时
也要学会对考题的改编,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提高,不能通过“题海”让学生在原点踏步。
(收稿日期:2015-04-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