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教育管理中家校关系分析及家校联动机制构建的思考 |
范文 |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家校矛盾日益凸显。为了提升高校育人质量,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需要明确学校和家长在学生管理中的关系,并构建家校联动的良性机制,提升高校育人质量。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 家校关系 家校联动 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升,高校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国民受教育水平提升的同时,高校在教育管理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高校危机事件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家校矛盾重重,也充分暴露了在现代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严重问题。如何更好地处理高等教育中的家校关系,以及如何形成行之有效的家校联动机制,成为推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命题。 一、高校学生管理中家校关系现状分析 (一)高校教育管理者现状分析 辅导员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主要实施者之一。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及班级建设、学业帮扶、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几乎涉及大学生在校的方方面面。按照高校辅导员管理规定,辅导员岗位的配比为1:200。而由于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强,往往配比达不到要求。这就导致了辅导员工作中难以兼顾,多是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往往在学生出现学业、心理、安全等问题时,才与家长进行沟通,容易造成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误解,激化家校矛盾,不利于事件解决和长期的教育管理工作开展。 (二)家长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现状分析 当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后,一方面很多家长认为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都是异地求学,导致很多家长对高校的教育管理认识不深,逐渐弱化了家长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将学校、教师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责任主体。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容易片面归因,加深学生、家长、学校之间的对立矛盾。 (三)外部环境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现状分析 首先,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法律责任的界定不清晰。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成年,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学校责任、家庭责任、学生自身责任的划分不清,并且国家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大部分案例的解决都是以协商的形式开展的,其处置结果往往很难让家校双方都满意。 其次,工作机制上的不健全也容易将家校关系推向对立面。目前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沟通机制大部分都是单向的,往往都是学校、教师向家长传递信息,而家长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反馈却很有限。因为信息不对称,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家长的参与度很低,容易陷入被动,也容易将沟通不畅作为焦点矛盾,片面推卸责任给学校方面,而忽视了家庭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二、高校学生管理中家校关系定位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改善社会育人环境,首先要“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明确家庭教育责任,强化家长教育,普及家庭教育常识,引导父母做好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促进青少年人格养成、心理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和家庭都是高等教育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都是支持学生全面成才的重要支撑。 高校的核心价值及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虽然现在的教育活动日趋多元化、多维化,但是高校依然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实施主体,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成长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而教师是国家及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主要执行者。教师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才质量。 家庭教育是教育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家长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支持主体。家长与学生朝夕相处,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同时也对学生性格、价值观、行为方式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大学生大部分已经成年,但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还未完全成熟,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不稳定,仍然需要家长的关注与引导。 由于师资的限制,学校教育管理是以“一对多”的模式开展的。而家庭教育中,则是以“多对一”的模式进行的。因此,只有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补充、互相支持,才能形成育人合力,才能达到全面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高校学生管理中家校联动机制构建 (一)达成家校联动的共识 高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打破现在家校联动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明确家长在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为家长参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提供可行性方案。另一方面,要将学校的培养理念、管理制度传达给家长,争取达成共识,为家长参与和协同教育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最后,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互动,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的体系构建中来,从不同的角度完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 家长要摒弃以单一的经济支持为主的角色,要正视家庭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仍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支撑,即使有时空上的限制,也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同时,家长也需要改变被动接收学校信息的态度,更主动地与教师保持沟通,并为学校的教育管理提供建议。 (二)健全家校联动机制 首先,建立家校间良性沟通。辅导员是高校日常教育管理的主要执行者,需要充分肩负起促进双方沟通的职责。辅导员要创新工作机制,采取多元、多维的方式,抓住互联网这大变量,突破家校联动的时空限制。 第二,完善辅导员工作制度。明确辅导员思政教育这一核心职责,精简、集成事务性工作,如通过建设信息化系统,将日常管理、考评等工作无纸化、网络化,提高工作效率,让辅导员可以更好地开展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互动。 第三,加强法制建设。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明确学校和家庭在高等教育中的职责与责任界定。健全仲裁机制,除了学校的管理组织,也要相应地设立家长团体的管理组织,双方共同协商,避免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扯皮。 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高校管理中的家校矛盾日益凸显,只有明确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构建良好的家校联动机制,才能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正儒.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与学生家长关系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17. [3]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Z].2017 [4]杨琦.浅析高校家校关系[J].才智,2019. [5]翁明慧,王达.从家校矛盾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家长身份的缺失[J].現代经济信息,2016. 作者简介 吴可(1984.6—),女,汉族,籍贯:江苏淮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