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谈绍国 摘 要:在现如今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项目已成为重点教学项目,但是从实际的考试评测得分来看,学生的分数一直不高,原因便在于许多技术动作的练习不到位,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原地双手 掷实心球 小学体育 教学 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属于重点项目,能够有效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是许多地区体育学科的重点评测项目。然而从学生的实际练习效果来看,常常会因为技术动作的不规范而导致分数不高,但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并不差,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找出小学生常见的动作错误,采取有效的训练方式去进行纠正,使其动作逐渐规范,从而取得更好成绩。 一、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分析 1.握持球 一般来讲,在拿到球之后需要双手五指分开,对实心球的左右两侧进行环抱,并且保证球体与手掌心无空隙存在。在教学实践中会发现,小学生对实心球的握持方法应当更倾向于双手伸直,四指指尖向上、五指微张开,两手大拇指紧贴一起,同时以拇指的第一关节和食指、中指、无名指的第一、第二关节对实心球的后中下部位进行托握,用小指将实心球托稳且固定,掌心则空出。[1]这种握持球的方法更符合实心球前抛原理,具体优势体现在:(1)前抛时出手点会更高;(2)将原本的左右握持改变成后面托握,保证了用力方向的一致性;(3)调整了手腕关节力矩,保证用力地合理性。 2.出球 双腿前后分开站立,保证两脚间的距离在一脚大小左右,与此同时需要保证双臂尽最大可能进行弯曲且收紧,身体极力向后引,并且重心向后移的同时要求身体躯干后仰形成一定的弧度,实心球则放置头后部。在出球的过程中,后腿要稍微弯曲且用前脚尖点地,出球瞬间后腿发力蹬地,保证力量能够由下往上传送,经过腿、跨、躯干一直到手臂,同时身体重心逐步向前移到前脚上,而后脚跟抬起来保证脚尖点地,在抬头挺胸、双臂发力向前鞭打,把实心球完美抛出,在出球瞬间切记不可含胸低头。 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想要抛出足够的距离,一定要保证出球后球体做斜向上的抛物线运动,而在实际操作中抛出距离很大程度上由个人出手速度决定,速度快则抛得远,而要想提高出手速度便需要缩短出球路线,通过减小抛射角度实现,所以在实际训练中要保证抛射角度与水平面成35°角最为适宜。 二、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在小学体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1.忽视了腰腹部发力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实心球项目时往往对腰腹部发力过程的教学有所忽视,而在对实心球进行投掷时,虽然我们都知道手臂与双腿力量很重要,但也不能就此轻视腰腹力量的重要性,原因便在于腰腹部作为力量传递的承载,能够完成身体与肢体结合的鞭打动作。[2]倘若发力过程中无腰腹部作为支撑,会导致下肢不稳且难以向上转移,此时即便腿部蹬地的力量非常大也无法达到效果,而单单凭借手臂发力去投掷,效果则大大降低。 2.忽视了头部姿势教学 原地双手头上擲实心球的整个过程中,头部都需要跟随身体躯干一同发动与收缩,由一开始的后仰到后面稍微抬头,但在训练中我们会发现部分小学生从一开始便低头,导致上肢发力过早而腰腹部难以完全伸展,严重制约了投掷远度和出手高度。实训中当实心球出手之后为了缓冲身体前冲惯性,需要低头且收缩降低身体躯干重心才能更好地保证平衡。 3.忽视了动作协调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实心球项目的教学多集中于如何从上往下的发力顺序,也就造成了“先跨步、后掷球”这类不协调动作的普遍出现。同时,在最后跨步缓冲的教学中,还有教师会对跨步动作过于强调,实际教学方法有失稳妥,原因在于当我们身体的重心在快速前移的状态下,进行跨步缓冲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身体平衡,属于一种条件反射,倘若各个部位发力不充分而知识过于强调跨步向前,那么整个动作会显得极不协调。 三、教学中的错误动作与纠正训练方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在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动作,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些动作展开针对性的纠正训练,促使学生能够规范的完成。具体来讲,常见的错误动作以及纠正训练方法如下: 1.脊椎没有向后伸展,腰腹部与胸部肌肉未被拉长,从而导致腰腹部发力不充分以及整个身体发力极不协调。在教学中进行纠正,主要方法为:其一,要求学生徒手反复练习蹬腿、收腹的发力动作,重点感受“满弓”,控制好头部姿势。也可在长凳仰卧,头部与胸部向下手握轻便器械去练习投掷动作,感受发力顺序,把控好头部不得过早抬起发力,需要跟随身体躯干一同发力;[3]其二,由两人成组,其中一位同学用腿部顶住另一位同学的腰部进行搭桥练习,强调仰头动作。 2.投掷出手角度过小。教学纠正方法为:其一,强调头部动作,在前脚的前方20cm且高度与手腕齐平处放一条橡皮筋,保证实心球能够投过皮筋,但双手不能作出下压动作;其二,在墙面上作出高度标记,与墙面保持合适距离,对标记作投掷练习。 3.投掷出手角度过大,导致实心球远度不够。教学纠正方法为:其一,先进行单臂交替向前上方的鞭打练习,同时辅以蹬地、重心前移、收腹等动作的练习,之后发展为双臂同时练习,逐步加快速度;其二,多做压肩练习,确保肩部关节的柔韧性。 4.向下投掷实心球无法达到完美抛物线。教学纠正方法为:其一,对实心球出手瞬间的技术动作进行全方位讲解,同时利用较轻的实心球去练习,逐步加重为标准实心球练习;其二,徒手练习手脚发力蹬且前脚发力向前上方撑的动作,之后再练习挥臂收腹的动作,在投掷球之后要对实心球的运行路线用余光观察。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项目展开分析,对该项目的技术动作以及教学应用中的常见错误、纠正方法进行深入探究,力求提高小学体育教学中实心球项目的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以规范动作去完成该项目,在取得更好成绩的同时,助力其身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益鸿.原地双手正面掷实心球的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12,(69). [2]曹峰,郭方印.中小学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教学之我见[J].田径,2017,(6). [3]贺斌.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