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学分制视域下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范文

    任潜能

    摘 要:学分制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在此背景下,学生得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课。该文拟基于学分制这一背景,探索大学生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期为有效提升大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学分制视域下 大学数学 教学改革研究 实践

    学分制起源于19世界的美国,由哈佛大学首创并迅速推广至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直至20世纪我国高校才开始采用学分制。学分制的基本理念为“学习自由”,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了自主选择学习课程的权利,学分制的实施本身就是一场伟大的变革。学分制的实行为大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材料和考试模式亟须进行改革,以适应学分制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1]

    一、学分制视域下大学数学教学现状

    由于传统大学数学教学是以教师为本的,教学内容是按照课程大纲统一制定的,教学方式为“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材是各学校统一规定的,考核模式也大多以期末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而学分制强调学习自由,学生具有极大的自主选择权利,这给大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导致部分大学数学教学出现混乱的情况。很多大学生选课时出现盲目跟风的情况和随意应付的情况,导致部分学生很难学到知识甚至难以毕业。总之,学分制视域下大学数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当前这些难题都是亟须解决的。[2]

    二、学分制视域下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确保大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教学内容固定僵化,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学方式单一乏味,以教师地说为主;教学评价以学生的成绩为尺度,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在全面实行学分制的背景下,高校应及时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学校学科建设,深化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有效提升大学数学教学质量。

    2.破解大学数学教学困境的有效路径

    当前,尽管有很多大学的数学教学都已实施学分制,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学分制下大学数学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民主性,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质量较差;学分制给原班级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班级凝聚力骤降,班级教育渠道不畅通;学生盲目选课,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学分制下大学数学教学所遇困境呼吁各高校对大学数学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以有效发挥学分制的真正作用,提升大学数学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维持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大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学分制下改革大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

    三、学分制视域下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1.教学内容模块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

    在学分制的实施背景下,必须打破传统僵化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需求、学习特点、知识结构等构建大学数学教学“选修模块”,将数学课程分成A、B、C三个选修模块。

    A模块难度较大,适合那些对数学很感兴趣,数学基础知识扎实,数学学习能力较强,对数学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学生。可为这些学生开设一些具有研究性的课程,如高等数学Ⅰ (A) 、高等数学Ⅰ (A) 、线性代数 (A) 、概率统计 (A) 、数学建模 (含上机操作) 等。B模块难度中等,适合那些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对数学学习有一定兴趣,有一定数学学习能力或专业与数学课程有一定联系的学生选修。可为这类学生开设一些培养数学实践能力的课程,如微积分Ⅰ (B) 、微积分Ⅱ (B) 、线性代数 (B) 、概率统计 (B) 、数学实验等。C模块难度偏低,适合那些数学学习能力较差,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而又因为专业需求必须要学数学的学生选修。可以为这类学生开设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课程,如数学文化、数学史、微积分 (C) 、线性代数 (C) 、概率统计 (C) 等。

    2.教学方法分层化,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动机

    针对三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大学数学教学方法当然也需进行相应变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并按照分级教学、分类指导、按需教学的原则对学生因材施教。具体做法如下:根据教学内容的三个模块将选修的学生分为数学A班、B班、C班,分别为这三个班级制定具有弹性的教学目标,教师再以这三个班的实际水平为依据,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3.教学材料多元化,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大学数学的教材一般由学校统一规定,教材不具针对性且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在学分制下,大学教学材料也应更多元化、丰富化、科学化,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编制适合学生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突出数学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念的教材。

    4.考核模式多样化,激励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情绪

    评价体系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机制,在学分制下,大学数学教学的考核模式也应更多样、更全面、更完善,以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并掌握数学技能。针对A模块的学生,可以以數学实验报告或论文作为评价标准;针对B模块的学生,可以采用论文或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针对C模块的学生,应侧重形成性评价,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对、解决问题和对问题迁移能力的表现为主要评价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分制的背景下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无论如何进行改革,都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需不断丰富、优化和创新教学内容,根据学情改革教学方法,按照学生的需求创编教学材料,以学生的发展为变革考核模式的依据。总之,在学分制的背景下进行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旨归应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冰,龙石爱.浅谈学分制改革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老区建设,2016(12):47-48.

    [2]宋林森,郭运瑞,白春阳.学分制下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优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