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冬小麦关键生长期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范文

    贾效花 王凤华 周桂丽

    摘 ? ?要: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小麦在我国的种植范围广泛,其产量和质量会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随着冬小麦种植密度及工作制度的改变,冬小麦病虫害的发病概率逐渐提升,影响了冬小麦的质量和产量,不利于农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升。为此,应该加强对冬小麦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治。分析了冬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以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关键生长期;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7-0066-02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5.122 ? ? ? 文献标志码: A

    1 ? 冬小麦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进步,在当前的冬小麦栽培过程中,农民采取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加强了对病虫害的防控,但是现阶段的冬小麦种植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生态环境的恶化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尤其在机械化生产模式下,田间容易残留大量病菌。其次,病虫害的防治投入成本较低,在播种期间不重视防控技术的应用,使用药物也未按照说明书,有些农民认为加大药量就能提高病虫害的防治能力,导致用药过度,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此外,有些农民缺乏科学种植意识,错过了最佳防控时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农民为了获得更好的种植效益,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在取得防治效果的同时出现了药物残留问题,长期使用同一种化学农药,很容易使病虫害产生耐药性,造成恶性循环。第二,有些农民未意识到病虫害防控的重要性,防治设备老旧,经常出现防控不到位的现象,导致防治效果受到影响[1]。

    2 ? 冬小麦高产种植技术

    2.1 ? 选择良种

    优质的冬小麦品种是保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有些地区选种失误导致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在冬小麦品种选择的过程中,种植户应该科学选择质量好的小麦品种,避免小麦减产。在筛选良种的过程中,要对比不同品种的冬小麦,选择单株能力强、抗倒伏效果好及抗病能力强的小麦品种。此外,还应选择适合本地区气候特点的小麦品种,建议选择早熟、耐寒和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冬小麦品种,能够有效避免病虫害对冬小麦造成的不利影响。

    2.2 ? 播种时间

    选择适合的冬小麦播种时间能够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一般情况下,冬小麦播种的时间为每年的10月中上旬,结合种植经验提前播种能够增加冬小麦的产量,延后播种可保证冬小麦的质量。为此,在播种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需求选择具体的播种时间,降低冬小麦受冻害的可能性,避免在生长的过程中营养不良。

    2.3 ? 精细整地

    精细整地可减少小麦受旱和受冻的情况,播种前进行翻耕和深松处理,播种后镇压,可以促进冬小麦的健康生长,提高受寒和受冻能力。若未镇压播种,会降低冬小麦的抗旱和抗寒能力,甚至造成冬小麦死亡。科学的精耕整地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技术要点。第一,深松翻耕。深松翻耕的目的是保证土质疏松,提高土壤的保肥和保水能力,提高抗旱保墒的能力。第二,少耕免耕。传统的犁地虽有助于有机肥料的掩埋并抑制杂草生长,但耗费能源,造成土壤失墒,影响小麦的产量。因此,2~3年深耕土地或者采取旋耕或浅耕的方式即可。第三,在深耕或旋耕结束后,结合土壤墒情及时耙地,能保证土壤表层疏松,经过镇压再播种,避免播种过深,影响小麦的生长。

    2.4 ? 施肥技术

    第一,冬小麦在生长的过程中可能缺乏某些营养元素,应结合小麦的生长情况适当施肥,避免盲目施肥。第二,侧重追施有机肥,辅助使用化肥,保证小麦健康生长,符合生态绿色发展的理念。

    3 ? 小麦播种期虫害

    3.1 ? 防治对象

    该时期的虫害主要包括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同时也有麦芽蟋蟀和麦害螨等。

    3.2 ? 防治措施

    第一,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小麦品种。为了防治小麦吸浆虫,选择小麦穗型紧凑、麦芒直长、籽粒灌浆期短的品种,这些品种具有很强的抗性。在麦秆蝇发生严重的地区,可以选择生长速度较快和叶片较宽的早熟品种。第二,合理轮作。重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选择合理的轮作方式,有效预防地下害虫。第三,合理施肥与精耕细作。未经发酵腐熟的人畜肥和家畜肥是许多害虫的主要饲料,为此,应该将肥料充分腐熟后作为底肥施入土壤。此外,氨水和碳酸氢铵作为底肥能够杀死土壤中的虫卵,也能起到熏蒸作用。通过深耕细耙等措施可直接杀死地下害虫。第四,药剂处理小麦品种。使用50%的辛硫磷乳油,或者40%的乐果乳油按照一定的比例拌种,也可使用40%的甲基异硫磷乳油,和种子按照一定的比例搅拌均匀后堆闷12~24 h,期间翻动几次,保证药液充分渗入种子,之后可播种,效果显著。第五,药剂处理土壤。使用5%的辛硫磷颗粒剂和细土搅拌,或者使用50%的辛硫磷乳油,和细炉渣搅拌,在耕地前施入土壤,也可使用甲基异硫磷粉剂,或者甲基异硫磷乳剂拌细土,施入土壤后耕翻。

    4 ? 小麦返青至抽穗期虫害

    4.1 ? 主要的防治对象

    在小麦返青期到抽穗期,主要的防治对象有麦害螨、麦芽黏虫、小麦吸浆虫等。

    4.2 ? 防治措施

    第一,综合防治各种害虫,使用药剂防治,选择乐果或氧化乐果乳剂,洒入敌百虫,用水将敌百虫溶液化开,兑水后进行常规喷洒。第二,麦芽。使用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兑水后喷雾。第三,麦害螨。使用三氯杀螨醇或硫黄胶悬剂喷雾。第四,小麦吸浆虫等地下害虫。采用药剂处理土壤,使用药剂的时间应该和播种期同步。第五,黏虫。当2~3龄幼虫占50%以上时,使用敌百虫粉或马拉松粉,采取撒施方式。也可使用辛硫磷乳油及敵百虫液,兑水稀释成菌液后喷洒。

    5 ? 小麥抽穗至乳熟期虫害

    5.1 ? 防治对象

    小麦抽穗期到乳熟期的主要防治对象为麦芽、黏虫、小麦吸浆虫。

    5.2 ? 防治指标

    单穗有蚜虫5头以上,10头以下为最佳的施药时机。针对小麦吸浆虫,通过手扒麦垄看见2~3头成虫时要及时捕杀,消灭成虫。使用敌马粉或虱螟灵粉。也可使用速灭杀丁或复方敌杀死,加水后喷洒。

    6 ? 提高小麦虫害防治技术的措施

    6.1 ? 改善栽培技术

    在冬小麦种植的过程中,种植户应重视土壤的改良,让小麦根系充分吸收养分,顺利越冬。种植户也可采取土地深翻措施,保证土壤质量和肥力,在初冬季节,采取深翻的方式保证土壤中的储水能力。

    6.2 ? 分阶段灌溉和施肥

    冬小麦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量也存在差异。在灌溉和施肥的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可采取水肥一体化的灌溉技术,促进小麦对肥料的吸收,在苗期补充一定量的氮肥,促进小麦的生长。

    6.3 ? 加强田间管理

    为提高虫害的防治能力,要加强田间管理,重视选育、拌种、播种、整地、施肥等各个环节,在拌种环节,可以使用甲基托布津或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提高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地下害虫的发生概率。在播种环节,种植户可以采取轮作深耕的方式,通过土壤深耕可提高土壤的吸收水分和肥料的能力,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在施肥环节,追施腐熟的肥料和复合肥作为基肥,能够促进冬小麦的生长,提高冬小麦抗虫害能力。对于常见的小麦蚜虫和地下害虫,可以采取化学防控手段,合理用药,避免害虫产生耐药性。

    6.4 ? 提升农户的专业知识

    在小麦虫害防治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部门应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从而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和病虫害防治能力,加强对冬小麦种植知识的了解,掌握虫害的防治技巧,可以聘请专家讲座,讲授虫害的具体防治方式,也可以让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地区帮助农民实际操作,提高农户的虫害防治水平。

    6.5 ? 农业防治

    适当推迟小麦的播种期,减少播种量,避免越冬期麦田群体过分拥挤,可以降低田间蚜虫的数量。杂草是蚜虫的主要寄主,做好深耕翻和清除田间杂草的工作,可以降低蚜虫的基数,同时缩小蚜虫过冬的空间,减少蚜虫数量。在早春时节进行镇压和浇水,能消灭越冬的蚜虫,中后期蚜虫为害也会减弱,并且配合药剂喷洒防治,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选择药剂防治蚜虫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喷洒均匀,有杂草的地方也应喷雾,科学把控用药量,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避免产生副作用。

    7 ? 结束语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对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小麦虫害出现的概率越来越高,不利于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提升。为此,应加强冬小麦的虫害防治工作,明确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虫害种类,采取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做好施肥和管理工作,重视田间除草,选择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手段,减少虫害对小麦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 1 ] 张丰,吴蕾,石建伟,等.小麦害虫无公害治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5):17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