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高年级科任课常规教学课堂纪律之我见 |
范文 | 那欢 摘 要:我们去观摩一节公开课的时候,往往会被有序的课堂秩序、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踊跃的发言、有效的课堂活动所感染。但真正了解的人清楚大多数常规课堂没有上面描述得那么美。在与身边同行的交流中,发现一个普遍的共识,小学高年级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在科任课课堂上的纪律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课堂秩序 发言 首先,小学阶段不存在升学压力,科任课更是没有日常测试压力。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从根本上对科任课没有足够的重视,同时这也是应试教育导致的直接结果,这是科任课难上的关键原因。 其次,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又处在叛逆初期,刚入学时被教导要遵守课堂秩序,到了高年级会有意无意地想要去挑战这种“权威”,甚至会有学生认为和老师发生冲突、无视课堂纪律是一种“有个性”的表现。到了高年级,学生的个性在发生着明显的改变。个性张扬,自以为是,听不进劝告的学生越来越多,这和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课堂上有学生发言,往往有的学生不但不听,还在下面窃窃私语。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又哑口无言或答非所问。 第三,科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相比,其权威性大打折扣,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也不够直接方便。科任教师面对的不是一个班级,确实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逐一与家长进行沟通。学生抓住这点往往“有恃无恐”,犯错成本较低,这也是科任课难上的原因之一。 一、给违纪行为分好类,区别对待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违纪行为时,先判断学生破坏课堂纪律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然后再加以区别对待。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消极、散漫,教师不必立即处理,可通过暗示的方式,如与其对视,加强语气对学生予以提示。如果学生的违纪行为已经严重影响课堂了,教师应即刻加以处理,视情况采取制止,甚至是惩罚的方式,比如罚站,特别恶劣的还可以请班主任协助处理,以免耽误其他学生的时间。当然,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如果学生为了吸引教师的注意,比如接话、出怪声等行为,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就做出反应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不但不会规范课堂纪律,其他学生也会受到影响,甚至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很容易“一发而不可收拾”。此时,教师完全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课下再单独处理。我现在最常采用的方法是边讲课边走到违纪学生座位旁给他适度的提醒,这样既不影响上课,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教师在这方面更应该注意。总之,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打断课堂教学。 二、奖惩有度,事半功倍 正常情况下,当学生的积极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就将得到巩固与强化。赞许的目光、微笑或者物质性的小贴画、小橡皮、小本子,这些小礼物学生平时在文具店也许不会多看一眼,但作為奖励发给他们的时候,这些平淡无奇的小东西就仿佛被施与了“魔法”一般而变得“法力无边”。我现在也尝试利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学生对其所在小组会自然地有一种归属感。特别是科任教师任课班级较多,进行小组竞赛或是班级竞赛,对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来流行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一味地“夸”是不会夸出好孩子的,而且对学生是非观的养成也是极其不利的,久而久之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合理夸奖和适度惩罚的有机结合才是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惩罚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制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可以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与活动,这适用于具有丰富多样课程内容的课堂,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深受学生喜欢,违纪学生眼看着其他同学参与活动的快乐,会进而对自己的做法进行反思,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收敛。还可以采取否定的方法,也就是当众进行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等方式。但有一个关键需要把握,要让被惩罚的学生明白,惩罚针对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学生个人。适度的惩罚措施不应单纯地理解为体罚,它既是对违纪学生的约束和教育,也是对其他守纪学生学习时间的一个保障。现在好多老师“谈体罚色变”,以至于连适度的惩罚也不敢实施,时间一长,学生在“低成本犯错”的驱使下变得越来越没有规矩。我认为这是教师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三、课前做足功夫,创设优质课堂 教师在每一节课课前所做的准备直接决定了一节课成功与否。一节课虽然只有四十分钟,但要想上好具体的这一节课,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教师在课前下的功夫至少是三倍的课堂时间,这是最基本的保障。否则,只能是流于形式。除了对每一节具体内容的课程内容进行具体准备以外,平时注意多方面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给日常教学带来的提升是无形的。有时候我们听一节课,任教老师也许并没有采用新颖的活动,但课堂扎实稳健,学生参与率高,整个课堂效果非常好,这就是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所带来的。它就是像菜里的盐,虽然无形,但增味提鲜。 四、不要带着偏见和固有印象进课堂 大家习惯把亮点放在最后,如果你看到这里了,首先感谢你,另外,确实需要说一说我从教多年的一个感悟。很多时候,教师对一个班级的固有印象和偏见会直接影响自己的情绪,在进入班级进行教学时会被这种情绪所左右,也许在“好班”不是问题的问题到了“坏班”就成了问题,你一旦揪住这个“问题”,那么它就会被放大,接下来的课堂会被这个“放大的问题”带偏,再想回到正轨上来必须拿出力挽狂澜的气势,耗费精力不说也没有必要。说起来有点儿绕,但请你想想是不是自己也犯过同样的“错误”? 其实,课堂上的纪律往往考量的是一个教师的综合表现和内在素质。现在的小学生见多识广,不那么好“糊弄”,为了维护好常规课堂秩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钻研所教学科,保持对这一学科的热情,尽量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这是非常重要的。情绪是相互影响的,当教师情绪对了,学生自然会受到好的影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也就水到渠成地达成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