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工智能与教育 |
范文 | 周君燕 徐云 摘 要: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而当人工智能和教育结合在一起,又是如何的呢?文中主要就人工智能与教育进行分析,希望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工智能 教育 现代教育 一、概述 什么是教育呢?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来理解,广义的教育是指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而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受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感知能力、記忆能力、思维能力、行为能力、语言能力得到提升。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扩展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说通俗一点,就是让机器和人一样能思考、能看懂、能听懂、能运动,能完成人类才能完成的任务。人工智能教学就是用机器实现人类的教育,人工智能能成为老师吗?能成为好老师吗?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方面智能已经逐渐与人类顶尖高手不分上下,比如在感知能力方面,机器已经可以识别人脸,人脸识别技术已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比如刷脸打卡上班,刷脸进图书馆;在听觉方面也运用很广泛,比如手机银行的语音解密,智能家居的语音指示等等;再有在行为能力方面,机器可以代替人类做很多工作,且机器更快更准确,比如物流领域,大量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包裹分拣;在思维能力方面,2016年3月,谷歌程序AlphGo? PK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以4:1胜出,后来又以绝对的优势战胜柯洁,柯洁表示将他当做自己的老师学习,这样一个智能系统能成为教育意义上的好老师吗?在近期的古诗词大赛中,机器已经胜过人类,人工智能也出版诗集,甚至有写稿机器人,机器人翻译,机器人高考答题[1]。 这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在很多领域机器已经逐渐取代人工,人工智能来了,教师会被取代吗?还需要教师吗? 二、人工智能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1.人工智能测评系统 目前人工智能教学有专门出题系统能对学生的智能进行测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老师能快速定位学生的薄弱知识点,更加精细、精准的了解学生特点、个性和需要。 2.智能教学系统 智能教学系统是由机器当老师向学习者传授知识的一种适应性的学习支持系统,它有学生系统、教学软件、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能让学生学习任务智能匹配,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案,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能让课堂标准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再局限于教师与课堂,学习时间不再是传统固定化的“课堂时间”。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智能教学系统是目前智能教学系统的最新发展方向,课堂是线下实体课堂与线上虚拟课堂的穿梭转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操作智能屏幕,显示几乎任何课堂需要的内容,可以模拟各种实验,更形象、生动地为学生讲解问题。线上有教学平台、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网上授课,人工智能教学会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问题解决的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老师能根据数据监控,实时判断学生状态,能及时调整学习内容。教学系统中各种庞大的资源让老师在备课时能一键生成教学内容,节省备课时间[2]。 3.智能批阅系统 目前的智能批阅系统能帮助教师批改作业及试卷,不仅可以批改数学、英语等科目,还能批改作文,并且批改速度快、纠错诊断能力强,评分可信度高,评分标准更细化,并针对批阅结果,自动生成数据,进行作业、试卷分析,有助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动态,还能对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评语,提供个性化的提高建议。智能网络组卷系统具有成本低、效率低、保密性好、试卷一致性高。同时,基于网络的试题库可以收集广大教师的编写的经典习题,集中和共享了教师的劳动成功,确保了试卷的高质量。 由于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2017年7月8号,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在其中有很多条例是关于教育的,比如: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司法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将极大提高公共服务精准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2018年1月22日,印发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其中提到要应对技术改革,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探索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支持教师决策、教师教育、教育活动、精准扶贫的新路径,要支持部分学校引入人工教育教学实验,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变革。2019年5月16日,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由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主题为“规划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引领与跨越”[3]。 人工智能时代,在未来很多职业将被人工智能不同程度的取代,包括绝大部分体力劳动者以及翻译、护士、程序员、记者、作家。未来还需要教师吗? 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是关于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在于唤醒情感、感召人格、启迪智慧。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一些劳动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我始终坚信:优质、鲜活,关于生命的教育,一定是在师生面对面的课堂上。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温暖与关爱,学生在一举手、一投足、一抿嘴、一蹙眉之间,向教师传递自己的困惑与欣悦,这种人际间微妙、细腻、丰富的感情互动,不是冰冷的人工智能所能给予的。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育不仅要爱学生,还要具备搜集、整合、分析、利用和生成数据的能力,用这些数据来分析学生,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能力,另外还要吸收各类信息,再加以检索、辨析、判断、提炼、整合从而来主导信息,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人工智能时代一样,对教师的学习有如此高的期望和要求,教师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学习各种信息技术媒介与工具。不学习就淘汰,不持续学习就落伍,就泯然于众生之中。 参考文献 [1]白书华,李素玲,丁良喜.人工智能在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9,09). [2]唐汉卫.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将如何存在[J].江科学术研究.2019,(01). [3]顾明远.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初浅认识[J].新课程评论.2019,(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