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策略 |
范文 | 饶木楠 【摘 要】本文阐明政治教材中有关公民意识的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论述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策略,提出创设生活情境、设置有效追问、开展角色模拟、参与社会实践等做法,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 培养 公民意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B-0016-02 公民意识即公民作为个体,对自己于国家而言的地位的认识,是公民对自己的一种公民身份的认同,即作为国家的公民应该做出什么样的价值选择。公民意识主要表现为公民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利的意识以及公民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面对高考的压力,很多教师将政治教学重点放在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成绩上面,忽视了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逐渐变为创造高分的“机器”,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很不利。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传授学生必要的政治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材中公民意识的显性、隐性资源 政治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其中,有的教学内容是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的,其可以称之为“显性资源”,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比较方便采用,可以快速准确地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直接体现公民意识,有些内容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挖掘,在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再用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这部分内容可以称之为“隐性资源”,因为其表现的公民意识的内容不是很明显,需要教师对内容进行整理。对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教师都要予以关注,这样才能时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扫清障碍,使学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二、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分析案例 学生在学习高中政治之前,对政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的认知相符合的生活情境,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最终促进政治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分析案例。在讲“我国的宗教政策”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小红的奶奶平时习惯烧香拜佛,小红即将参加高考,奶奶想要小红像她一样拜佛,还想让小红和她一起去庙里烧香,以祈求在高考的时候超常发挥,得到更高的分数。小红听到之后,对奶奶进行反驳:“世界上哪有什么佛祖,我已经学过政治了,我是唯物主义者,不信那些,我劝您也别相信了。”教师据此提问:“小红的奶奶经常烧香拜佛的行为正确吗?小红让奶奶别信佛祖的行为正确吗?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是: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即信仰宗教是人民自由的选择,但是在信仰宗教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国家以及法律的规定。这样,引导学生渐渐形成法律意识、民主意识等。 政治生活比较枯燥,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采用说教的方法,不仅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久而久之,还会挫伤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对此,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经验,再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对案例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二)设置有效追问,深度探究 提问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提问的方式存在差异,所以提问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为了发挥提问的最大效用,教师应该对提问的方法进行改进,对提问的技巧进行探究,从而设置有效追问,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让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使他们对知识的认知更加深刻,同时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有效的追问,让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如果直接问学生:“我国是一个谁当家做主的国家呢?”学生会立刻说出“人民”,但是他们只是认识到最基本的政治知识,没有真正认同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思想,没有让这种政治观念深入心里,所以这种设问存在问题。对此,教师改变设问方法,比如“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你相信吗?你认同这个观点吗?為什么?”这样,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有的学生认同这个观点,有的学生不认同这个观点,让他们分成两方对问题进行辩论,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我国确实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除此之外,他们还了解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意识。 不同的提问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为了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有效的追问不可或缺。教师应该认真探索语言的奥秘,仔细思考设问的方法以及效果,通过有效的追问让教学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开展角色模拟,换位思考 每个人的思维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说明了看待问题的角度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对社会上的各个角色有更深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模拟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扮演社会上各种各样不同的角色,然后从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也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进行换位思考,思维会更加清晰,看待问题也会更加透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模拟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在讲“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这部分知识时,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举办一场以“面对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学校是否应该在周末进行补课?”为主题的听证会,为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做出最合理的选择,教师让学生扮演各种各样与之相关的角色,比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及其家长、学习成绩偏低的学生及其家长、教育局工作人员等,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思考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以及看法。学生就会发现,每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最终的发言结果也是不同的。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感受民主决策的意义,同时提高自己的参与意识,在以后看问题的时候会从多方面进行思考。 在进行角色模拟时,学生会发现很多生活中他们考虑不到的问题,同时对其他社会成员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刻,在之后看待问题时,不会固执己见,而会融会贯通,考虑各方面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感受,避免很多问题的产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心智不断成熟,帮助学生以后更好地生活。 (四)参与社会实践,内化体验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充当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所学知识,而学生主要充当“接受者”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知识的体会不够深刻,甚至很容易遗忘所学的知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对整个活动产生深刻的体验。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体验是终生难忘的,对他们以后的行为更具指导意义。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内化學生的体验。在讲“民主监督:守望共同家园”这部分知识时,教师让学生以 5 至 6 个人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走进当地政府机构,了解政府人员是如何接受人民监督的。在实践中,学生可以与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并写出相应的文字记录,具体生动地了解民主监督的渠道和途径,感受我国公民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监督权利的意义。除此之外,学生还了解到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方法,这对学生之后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的。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懂得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培养学生的民主监督意识。 实践活动的方式很多,有的实践活动十分短暂,但是在短暂的活动中,学生却能学到很多的知识,这是他们平时在课本上学习不到的内容,且对他们的影响是深入持久的。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仔细思考,主动探索,有利于形成关心社会的意识,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更加合格的公民。 总之,将政治课教学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一项长远的工作,教师必须予以关注,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 海.试论高中政治课教学如何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J].教师教育论坛,2015(10) [2]杨远旺.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J].中国德育,2011(12) [3]陈 杰.浅析高中政治课教学如何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J].考试周刊,2017(91) [4]林锦喜.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育学生公民认识的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 (责编 罗汝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