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自我教育背景下的劳动实践教育摭探
范文

    周新萍 杨建军

    摘 要:劳动实践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受社会教育的矮化、家庭教育的缺位、学校教育的弱化等因素影响有所忽视,一些新生代公民对劳动的认知、认同感在逐渐减弱,自觉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风气在淡化。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从劳动课程的开设、劳动实践的安排、劳动实践教育的评价等方面做一些尝试与探索,以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自我教育;劳动实践课程;人才培养;反思;课程规划;劳动实践;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4-0042-0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曾经说过:“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引导,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未来教师的角色绝不仅仅是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教师,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劳动实践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也应体现自我教育这一思想。近年来,劳动实践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培养目标中就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各学校应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并体现自我教育思想,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了解劳动、学会劳动,最后上升到自觉地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一、劳动实践教育现状反思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一些学生的劳动思想却在退化,对劳动的认知、认同感在逐渐减弱,这说明劳动实践教育存在一定问题。基于此,国家在育人目标上进行了调整,重新将劳育纳入其中。

    1.社会教育中劳育的矮化

    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服务业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过去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也带来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在当前的社会各行各业中,传统农业收益已跟不上诸如影视业等新型行业的收益。这些新型行业与传统工业、农业相比,虽然在体力上支出较少,但收入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愿意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越来越少,追求工作轻松、收入高的人越来越多。社会教育中劳育的矮化,造成了相关行业地位的矮化。

    2.家庭教育中劳育的缺失

    在现代家庭中,很多独生子女在家长的代劳下,很少干家务活和体力活,甚至一些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再者,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现代家庭需要完成的体力劳动大幅减少。即使在农村,由于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农耕家庭中的很多农活已由机器代劳。这导致学生在家庭中接受劳动教育、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变少,家庭教育中的劳育缺失。

    3.学校教育中劳育的弱化

    近年来,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高考改革,对劳育的涉及均不多。在学校教育中,智育和德育占主要地位,劳育则相对弱化。当前,学校基础教育阶段的劳育,主要是开设了“劳动技术”课(有的是“通用技术”课)。但是,一些学校在劳动技术课上只重视劳动理论教学,忽视劳动实践教学。教育发达地区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虽然已被纳入人才选拔的“三位一体”模式,但尚处在探索和完善中。

    二、学校劳动实践教育的探索

    1.合理规划劳动实践课程

    劳动实践课程的合理规划是有效开展劳动实践教学的前提。学校在开展劳动实践教学前,必须对可以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进行摸底,以拓展劳动实践课程。劳动校本课程的合理规划,有利于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学校在合理规划劳动实践课程的过程中,要将自我教育和管理理念纳入其中,让被管理者参与管理是锻炼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2.科学安排劳动实践课程

    劳动实践课的安排可以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时间进行,学校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即将劳动实践课安排为教师每周一次进班讲理论知识。针对校内的劳动实践课,学校可以集中在一两天里,让学生停止文化课,全天进行劳动实践,强化学生的劳动体验。针对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安排在周末进行。针对劳动教育研学活动,学校可以在当地的农忙季节给学生放几天农忙假,组织学生到农村参加农业劳动。总之,劳动实践课程要因地制宜地开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劳动中,既能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又能学习到劳动技术,更能形成对劳动的尊重与热爱的情感。

    3.客观评价劳动实践效果

    为促进劳动实践教育的发展,学校要不断完善劳动实践评价体系。一方面,要客观评价劳动实践课的效果,做到等级分明。将认真参与劳动实践、学到劳动技术、获得劳动感悟、增强劳动意识的学生评为优等层次;将劳动态度差、劳动效果弱的学生评为不合格层次。另一方面,要使评价结果有效。正在进行的新高考改革,已经将学生的“综合实践”纳入高考考评,这将有力推动劳动实践教育的发展。

    三、学校劳动实践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

    1.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的评价机制

    劳动实践教育评价有其特殊性,结果评价固然重要,过程评价更重要。例如,在对学生考勤和劳动实践效果的评价中,光看结果是很难考查学生劳动态度的,学生是否认真参加了劳动实践,很难体现出来。因此,为客观评价学生劳动实践效果,教师应该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做到既考评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又考评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态度、团队合作等多方面表现。

    2.建立多角度、多方位的立体评价机制

    要想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采用单一的评价机制是不行的,因此教师必须建立多角度、多方位的立体评价机制。首先,开展团队成员互评。最熟悉学生劳动参与情况的莫过于其搭档,所以让团队成员进行互评是最直接有效的。但是,这种互评也有缺点,因为团队成员既是考评者,又是被考评者,存在竞争关系,所以评价难以保证绝对公平、公正。其次,带队教师进行评价。劳动实践活动通常由教师带队安排、组织协调,由带队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比较公平。但是,在劳动组别比较多的情况下,带队教师无法面面俱到地看到所有学生的表现,而且有些活动带队教师无法直接参与其中,这就使评价出现了盲点。再次,服务对象进行评价。比如,在校内劳动实践活动中,劳动参与者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师生,由廣大师生对劳动参与者进行评价相对客观真实,但服务对象的主观性也会适当影响评价的客观性。以上评价方式各有利弊,考评者只要将多种评价方式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多角度、多方位的立体评价机制,就能做到相对的客观公正。

    3.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只有让劳动实践评价结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推动劳动实践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国家要将劳动实践教育考评纳入人才选拔范畴,如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标准,以学分形式计入中、高考总分,让劳动实践课程成为中、高考的必考科目,就像中考中的体育、高考中的体育和艺术一样。这样,劳动实践课程的受重视程度就会提升。另一方面,学校要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劳动实践考评结果纳入其中、记入档案,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项有效记录。只有上下联动,综合运用考评结果,才能让其真正发挥作用,推动劳动实践教育的发展。

    劳动实践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没有固定教育模式的情况下,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一些探索,将这项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要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既需要国家方针政策方面的明确指向,更需要学校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

    参考文章:

    [1]朱永新.未来学校[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

    [2]高传奇.我们要这样开展学校劳动教育[J].人民教育,2019(11).

    [3]王飞.新中国劳动教育70年回顾与展望[J].教育史研究,2019(09).

    [4]吴昌福.学校劳动教育育人价值的缺失与复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