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探究
范文

    牟国瑛

    摘 要:问题设置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缺失的一个关键环节,恰当的问题设置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设置问题,以问题来有效开展数学教学,引发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更具方向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置;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8-0074-02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对此,教师可通过问题设置这一渠道,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数学教师需积极更新自身教学模式,重视问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在最为恰当的时机巧妙提出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数学问题,并解答数学问题,以满足现阶段高中素质教育的需求,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本文以问题设置原则分析为出发点,着重探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设置方式。

    一、问题设置原则

    问题设置的原则主要包含确定目标、问题的广度与深度、问题的逻辑性等。只有坚持上述设置原则,才能够确保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才能使问题更富价值,让每一名学生均能够通过问题思考,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其一,确定目标。问题设置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进教学有效开展。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基础,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还需有所针对地提出问题,确保问题难度的适度性,对不同学生应提出不同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提出较难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可提出较为简单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可提出难度中等的问题。这样,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目标。

    其二,问题的广度及深度。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若不具备广度及深度,那么问题的呈现就会较为浅显,且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不会产生兴趣,不愿意深层次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还应依据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合理设置数学问题,保障数学问题具有广度及深度,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与回答数学问题时,能够深层次地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实现对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

    其三,问题的逻辑性。在进行问题设置时,确保问题设置的逻辑性是开展问题教学的必要前提,也是发挥问题设置作用的必要保障。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还需坚持逻辑性原则,把握与控制好问题设置的梯度性,以由浅入深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提问,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数学课堂中有效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凸显问题设置的重要价值。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方式

    1.依据基础知识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确保基础知识和问题设置二者之间的有效联系,绝不可脱离基础知识设计数学问题,否则不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效,也会阻碍数学课程教学的开展。对此,教师应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依据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有所针对地设置数学问题,确保该问题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也能够满足学生数学学习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状态调整问题,将数学问题融合至各教学环节之中,让每一名学生均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以充分发挥出问题设置的作用,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使学生深入理解高中数学知识,扎实学生数学学习基础,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例如,在设置“函数”一课的问题时,教师应依据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以函数的对称性、奇偶性以及单调性等性质来设置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回答数学问题时能够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并使学生明白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等虽是函数学习的基础,但其并非是函数学习的全部,若想全面学习函数知识,所需探索的内容还有很多。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使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凸显出问题设置的主要作用。

    2.考虑提问对象

    在进行问题设置时,教师还应考虑提问对象,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有所针对地提出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结构,并树立学习自信,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仅可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与指导者,绝对不可作为课堂中的主宰者。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学习方法。

    3.把握提问时间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把握好提问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把握好课堂提问时间,才能够发挥出提问的作用,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了解到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以及数学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主要应用方式。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重视提问时间的把握,掌控好课堂教学节奏,在最为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凸显出问题设置的积极作用,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在问题的指引下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例如,在设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课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应借助自身的教学经验,在学生难以理解或容易出现理解错误的部分设置层层深入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效。

    4.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还需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为此,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积极找寻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在生活中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凸显数学教学的本质内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之,数学教师应重视合理设置数学问题,并在课堂教学的合适时机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设置问题时,教师需依据基础知识、考虑提问对象、把握提问时间、联系生活内容,以真正发挥出问题设置对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廖克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探究问题的几种策略[J].中学数学研究,2018(12).

    [2]朱宏雷.抓住课堂实情精心设置情境——试析情景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3).

    [3]戴拥春.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問题意识及其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