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应用开发 |
范文 | 刘昕 摘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应用开发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则主要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特点分析入手,对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应用开发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 ?传统工艺? ?应用开发 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在各个领域中都有涉及,同时也深深的嵌入到地方文化的建构中去,对少数民族的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现阶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下,社会各界加强了对传统工艺的重视度,而要想使這些传统手工艺在少数民族的生活中继续存留下去,并为今后文化少数文化民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应用开发,从而保持少数民族工艺生活的可持续性。一、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特点 在众多的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文化中,传统工艺是物质生产民俗中的一部分,总的来说,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具有传承性 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依附于具体的村落中,不同村落的风俗习惯、文化环境、社会背景等造就了不同的民族工艺,这些工艺在长期的构建、传承的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艺技能和完善的组织、传承制度,并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工艺文化体系。此外,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少数民族生活和民族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发展过程中,受特定生活空间的影响,其不仅对少数民族的生活具有,能够随着年限的不断前移而传承下去。(二)具有生活性 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通过长期的工艺行为实践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中,第一,传统工艺能够为人们的生存提供生活资料。一方面,工艺制作者在长期的工艺制作中推动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少数民族的生活实际来看,如织布、木雕、刺绣、金属制作等传统工艺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第二,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还与少数民族或者村落的社会制度是分不开的,完善的社会制度不仅能够对传统工艺起到保护的作用,还能够使其长期发展与传承下去。如,云南省剑川浉河村的木雕工艺,起初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作坊,再到后面邻里之间相互建立起来信用制度,都依靠的是完善的社会管理制度,才能够使传统工艺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在人们的生活中自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能够从传统工艺品中反映一个民族的信仰与族群意识。因为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都是根据其自己的民俗民风以及审美观念等来为其造型,在成型的工艺品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的信仰、美学等,从而为其他民族人民了解这一民族提供依据。如,云南大理周城的白族,其在扎染中经常选择蝴蝶图案来起到风调雨顺。(三)非物质性 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主要是通过工艺主体的行为而存在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使其在特定的生活空间中具有活态的非物质性。而这里所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主要指的是被社会群体或者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表现形式、知识技能等相关的场所、工艺品等。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虽然以固定的形态展示出来,但在非物质文化视角下这些艺术品中都是靠制造者精湛的工艺技术才能够呈现出来的,所以制造者的技艺才是遗产的活态形式,只有这样,作品才能够被称之为艺术品,才能够得以传承和发展。二、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应用开发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有了一定的转机,而要想使其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对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进行应用与开发,这样才能够在确保其适应新经济环境、多元文化发展需求的同时,以其自身独有的优势得以发展和延续,并在此过程中体现少数民族的魅力。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进行应用与开发:(一)体现可持续性的工艺生活目标 在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应用与开发过程中,应该以可持续性的工艺生活为目标,在保持民众的物质生活、审美需求、信仰等功能以及确保各个传统工艺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自身生命力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系的保护与重建中去,使传统工艺不仅能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保持自身原有的特性,还能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此外,受多元文化的影响,我们在挖掘与使用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应该以可持续生活为目标,开发一些能够表现出对少数民族文化口传以及非物质样态生命力的人道主义关怀。但是在此过程中,应该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完全的摒弃民族文化产业化,而应该在产业化路径中不断的探索,并融入一些对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可持续发展有利的开发手段,最终促进少数民族工艺的较好发展。如,可以利用少数民族的工艺来带动当地的旅游业、手工产业等,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这些工艺品进行宣传,这样既能够向更多的人宣传少数民族独有的民族特色,促进当地民族传统工艺的发展与传承,还能够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二)以保持民族传统工艺特点为基础 要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使得民族传统工艺体现出一种可持续性的工艺生活,就应该将传统工艺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此,在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应用开发中,应该在体现民族传统工艺特点的同时,对民族传统工艺进行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重构,这一实践过程对于传统工艺来说,不仅能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够让其以一种新的形式得以传承,这样就实现了传统工艺生活的延续。如,针对苗族、布依族等的服饰,可以将一些传统的工艺根据不同民族的穿戴习俗融入到服饰的制作中去;还可以将白族的木雕工艺根据民族的建筑风俗和居住习惯等融入到房屋的建筑中去。(三)加强工艺传承人的保护培育工作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中的重要要素是从工艺主体的语言、动作、观念中,这些传统工艺在工艺传承人的传承和创新中不断的呈现出新鲜的样式,但同时也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这种工艺的传承会随着相应的工艺传承人的离去而从此消失。而要想让这些传统工艺得以延续,就应该高度重视对工艺传承人的保护与培育工作。 第一,对传承人的保护与培育工作的开展应该从工艺的原生地开展。因为,传统工艺传承人所具备的技艺、审美意识以及信仰观念等都是在长期自然环境以及文化空间的熏染下逐渐形成的,而对于那些受族群成员认可的艺人来说,他们所具备的技艺只有沉浸于民俗生活中,才能够彰显出其生命力来。對此,对传承人的保护与培育工作的开展应该就地展开。如,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将蕴含自然与文化内容传统工艺的保护、改建等工作放入到传统工艺的原生社区中去,而与之相应的手艺人则应该在原生社区中开展工艺文化的传承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要尊重地方性的知识体系,并通过言传身教或者“手把手”的方式进行传承。此外,还应该在传承的过程中利用血缘传承以及业缘传承的方式,既要确保所传承技艺的全面精深,又要扩大传承的范围,这样才能够促进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发展与创成。 第二,根据工艺的生存现状制定对传承人保护与培养的计划。就现阶段的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生存现状而言,不同的传统工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发展各不相同。其中,有一些传统工艺仍旧保持着民众生活中的常态地位,而还有一些在民族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机遇下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有一些却在现代化科技的冲击下走下坡路。在这一情况下,对传承人的保护与培育工作的开展更应该根据不同传统工艺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整。如,对于那些发展较为稳定的传统工艺,则应该在不断稳定传承队伍数量的基础上,对传承队伍的整体质量与结构进行优化,加强对传统工艺相关知识与观念信仰的研究等。而对于那些发展苗头正旺的工艺来说,则应该在纠正发展过程中因利益驱使而造成的不利因素的同时,继续保持其强盛的经济刺激力。此外,在选择传承人的过程中,还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不能选择重量不重质的手艺人,同时也应该在培育手艺人的过程中,重视对其的技术培育和相关知识的积累。但是对于走下坡路的工艺品中,则应该在做好补救工作的同时,加强对一些老手艺人的保护,并将其制作过程用录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此外,还可以找一些爱好工艺制作以及有相关潜质的人员,并组织其向老艺人们学习,尽可能的修复传承链。 第三,吸纳少数民族的民众。在非物质文化视角下,我们一直在强调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开发应用应该以可持续性为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主要取决于工艺主体的意愿,如,手工艺能否融入到民众的生活中去?哪些工艺需要我们保护?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进行传承等都需要少数民族群体来参与。所以,在对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进行应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少数民族的人民积极的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够使得少数民族所享有的工艺生活是可持续性的。三、结语 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为了确保其能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仍能突出特色,就应该在弄清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特点的同时,再对其进行开发,这样才能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体现出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 参考文献: [1]刘青.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播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7,(28). [2]王霞,王长宏.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J].艺术科技,2018,(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