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城市规划的枢纽经济驱动区域经济发展 |
范文 | 刘珂 王秋月 关键词:枢纽经济?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 ?协同发展一、枢纽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 “枢纽”一词多用于交通运输领域,是依托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立的重要节点和在节点提供运输组织与服务的主要场站和设施,枢纽本意关注的重点是节点的设施场所和能力及服务水平。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迭与发展,传统交通运输枢纽与通信信息枢纽之间融合趋势逐渐明显,加之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等服务业态模式的不断融入,聚集涡流、人流等传统实体要素和信息流、资金流以及文化等虚拟要素的能力、水平、范围、层次深刻变化,依托枢纽对资源要素整合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模式推动方式,逐步进入研究视野。从经济的维度研究枢纽节点城市,不局限于综合交通层面,更强调以交通、信息、物流、文化等要素枢纽为服务基础和支撑条件的经济、产业、贸易、文化旅游等功能,经济枢纽、产业枢纽、贸易枢纽、文化旅游枢纽等概念应运而生,并派生出“枢纽经济”的问题。 枢纽已经不仅是支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条件,更是深度融合物流链、产业链、贸易链与价值链,深度关联新兴消费,联动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载体。枢纽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既是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和新空间拓展的重要实践者,也是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推动者。 毛科俊和樊一江认为,我国亟需明确枢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路径,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的阶段,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现代产业聚集、商贸流通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并呈现出新的特征。山东省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试验示范区,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攻坚过程中,既要吸取国外、省外相关成功的经验,又要顺应发展趋势,立足本省实际,加快完善枢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方法论的体系,为具体的发展区域经济实践提供指导和理论支撑。二、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现状 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并拥有较为乐观的势态,在全国范围内,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上游位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区域发展差距明显、没有形成有序梯度、区域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因此,依据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加快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促进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最新的山东省规划与工作指导文件,将规划实施建设济南都市圈和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临沂日照、济宁枣庄菏泽都市圈,开展青岛都市圈发展战略研究,打造“两圈四区”总体格局。到2030年,落实构建“双核、四带、六区”网络化城镇空间体系,“双核”即济南、青岛两个核心城市,济南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优势,成为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协同济阳、齐河、平阴等县,共同建设济南都市区;青岛依托开放优势,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以环湾地区为核心,联动周边即墨、胶州、平度及莱西等城市,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都市区,建成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根据城市集聚辐射影响能力,建构四级中心城市体系,其中,一级为区域中心城市,是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占有一定地位、在国家层面内承担重要职能的中心城市,包括济南、青岛两市,重点提高组织跨省和省域社会经济活动能力,加强辐射带动作用。二级为地区中心城市,是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省内有区域意义的中心城市,辐射范围超越行政辖区,包括淄博、烟台、潍坊、济宁、临沂,重点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发挥组织地区经济社会活动的作用。三、基于城市规划的枢纽经济发展模式 由于国家政策落实和山东省规划城市发展模式已经基本行成,山东省的枢纽城市特点已初步行成并显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依据城市规划基础发展枢纽经济以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已基本达成,基于山东省现有的城市发展水平基础和城市规划发展要求,提炼交通枢纽、信息枢纽、物流枢纽、文化枢纽等特定城市,并研究此类城市与经济产业的关系,依据枢纽经济已有的理论基础,以各类不同要素为主的枢纽城市为节点,根据主要枢纽要素确定主要联系媒介,比如交通联系、信息共享、文化联动等方式,由枢纽城市进行产业结构的协调与资源分配,结合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省域城市规划和城市定位,根据主要经济要素的发展要求,明确产业结构与设施配置的条件与目标,合理调整区域内城市产业结构、人力资源分布、内部物流信息流、优势经济领域等,将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与动力与周边辐射地区进行联动,最终扩散至整个山东省地区,带动整个山东省甚至山东省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首先,济南和青岛两大城市作为整个山东省的核心城市,在产业结构、资源分配、交通联系等多个经济层面需要发挥出最大的能量,从多个层次带动整个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济南需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服务经济,在现有基础上更新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凭借自身的交通物流优势和社会资源基础,吸纳社会资金和人才资源,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山东省甚至华北地区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以交通、信息、资本等枢纽要素确定枢纽城市的定位,以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瞬时便捷的信息流通、多元方式的资金往来等联动优势,带动周围辐射区域的经济协同发展;青島需要依托开放和沿海地域优势,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尽快高质量建成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以环湾地区为核心,以社会资本构成、滨海资源和科研力量为基础,大力发展金融财富、总部商务、商贸物流、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及海洋新兴产业,以便捷的海陆交通、高新产业技术交流、社会资源分配等方式协同周边区域发展,带动沿海地区城市的经济交流与联动发展。 淄博、烟台、潍坊、济宁、临沂等城市,需要依据自身现有基础和优势要素,确定自身作为局部区域枢纽城市的定位主要要素。烟台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城市之一,应积极发展海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海路交通进行产业联动,协调所在局部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联动发展;淄博应把握好已有的轻工业基础,加之历史文化底蕴的运用,行成市域的经济发展体系,与周边的地区加强联系,根据不同地区现有基础合理分配轻工业的产业构成与加工程序,形成区域内产业结构的更新与发展;济宁与临沂应把握好现有的文化要素基础,比如济宁曲阜的儒家文化和汶上的佛教文化,临沂的四大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以此为基础发展旅游业和文化衍生产业的发展,做好文化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形成文化产业的区域联动发展;潍坊应发展好物流等优势要素,把握好位于山东省中心地域的区位优势,努力建设物流集散中心,并做好配套设施的建设,更新建设交通与物流的基础设施,打造方便舒适的物流集散环境,以此为基础发展相关产业,局部计划产业分配模式,行成局部区域产业重构与更新。 在研究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交通、资源等方面之间都存在着众多的构成要素,各构成要素可能会因目标不同而相互冲突,存在着一定的适配问题,这需要选定较为适配的要素协同发展,合理调整不相适配的要素,适当舍弃;同时,部分可作为枢纽城市的城市,存在着多项优势产业或者优势枢纽要素,这要求此类城市需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以及区域发展前景,合理选择优势产业或者合理均衡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确定最合适区域协同发展与进步的产业联动模式。 参考文献: [1]毛科俊,樊一江.我国亟需明确枢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路径[J].中国经贸导刊,2017,(30):58-60. [2]《关于印发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近期工作要点的通知》(2018). [3]《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2017). [4]姚士谋,于春.试论城市枢纽经济新的发展层面[J].城市规划汇刊,2002,(05):17-19+24-79. [5]吴海瑾.在发展枢纽经济中培育新动能[J].群众,2018,(15):14-15.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