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红色教育创新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培养方式
范文

    梁冰林 陈飞

    摘要: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性教育的前沿阵地,与广大青年学生密切联系,学生支部培养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方式。红色教育是对学生党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形式,将红色教育纳入党性教育中,创新理论教育形式,增加党性锻炼;组织红色教育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党员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展红色文化活动,通过学生主动思考与实践,升华红色教育主题。以红色教育为主题,有依据、有内容的开展各项活动和学习,将红色教育贯穿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培养过程中,确保教育效果,为党组织提供新一代又红又专的的后备力量。

    关键词:红色教育 ? 大学生党员 ? 党性教育 ? 方式创新

    一、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教育形式单一,学生党员被动教育

    在现有的思想教育模式下,学生党员的理论培养方式主要采取传统的“三会一课”为主体,结合思想汇报、谈话等开展理论教育。学生党员对党有基本认识,但认识的不到位,浮于表面,对于党的各种书籍、文件未能真正理解其意义,不能充分了解党员的职责。理论教育的形式单一,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教育的状态,缺乏主动学习以及探索党相关知识的主动性。学生支部对学生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行、能力素质也难以把握。碰到是非问题、实际问题,学生不能有坚定立场,把握大局。2018年4月发生的厦门大学“洁洁良”事件[1],提示更加需要反思学生党员的思想问题和学生党支部的党性教育问题。

    (二)党建实践活动缺乏吸引力

    高校学生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或年輕的专职教师担任,他们对党建工作认识不足,自身党建业务水平有限,对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培养不到位[2]。在支部实践建设过程中,开展的党建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常为党课培训、会议、时事政治宣传等,容易停留在浅层次的学习,难以达到预期的实践教育目的。活动的政治性大于普及性,宣传性大于参与性,与高校中其他主题的实践活动相比较,学生的关注度及参与度不高,学生党员对于传统形式的会议学习以及宣传活动积极性不高。且党支部本身没有可传承的党建文化或者品牌活动,实践活动缺乏系统性,存在组织支部活动时想到什么就开展什么的问题[3]。

    (三)新时期学生党员社会实践能力低[4]

    新时期的大学生都是90年代后期出生的孩子,未经过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在家中不愁吃穿,有些学生更甚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于实践活动并无概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支部建设过程中,提升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是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党员在实践过程中体现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党性觉悟等,都是实践能力的一部分。实践能力的高低是评价一名合格党员的重要标准和依据。

    二、红色教育对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

    红色教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5],所留下的纪念地、标志物、物品、文献、书籍以及主题影片等,这些资源承载了中国革命历史、革命事迹的伟大精神,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与价值。

    红色教育对学生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作用[6],代表着革命时期先进的社会价值观,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映射着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真切的教育体验及正确的价值导向[7]。

    红色教育为学生党员提供了深入学习红色文化的机会,通过书籍、文献、影片、红色基地等,近距离接触革命英雄人物和事迹,有利于学生党员强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锻造中华民族精神,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一)将红色教育纳入党性教育,创新党课形式

    近几年来,红色教育题材的书籍和影片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及关注,例如近两年上映的《战狼》、《厉害了我的国》等影片,以及红色书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江新语》等。以红色书籍、影片等资料为载体,融入党课教育中,突破常规理论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热情。

    《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学生党员向党支部靠拢的第一课为《党章》的学习。党支部邀请党总支党龄高的党员对学生集中开展学习。运用PPT,通过图文、视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党的章程和制度、党的纪律要求的认知,增强学生的群众意识和宗旨意识。在《党章》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主动查阅红色书籍并细细研读,结合《党章》学习书籍中所体现的红色精神,并开展交流会进行探讨,以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标准,净化学生党员的心灵,加深对党章及党组织的认识。

    学生从推优育苗到成为入党党员初期,给学生放映红色影片《建国大业》、《红海行动》、《厉害了我的国》等,每次影片播放结束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分小组讨论影片所传递的红色精神,并通过PPT展示本组学习成果。通过影片开展党课的形式,避免了自上而下填鸭式的常规理论党课教育,减少单一形式带来的乏味和枯燥,在初期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主动向党靠拢,并能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使党性教育得以升华。

    (二)组织红色基地参观,创新实践形式

    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的丰功伟绩数不胜数,全国各地都存留并建设红色基地,也侧面反映了红色教育的重要性。以红色基地为载体,开展校外参观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性,并能够直观的了解党的发展史和奋斗史,切身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加强党性锻炼。

    以柳州为例,主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有中国战时农都博物馆、柳州军事博物馆、胡志明旧居、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张公岭环山工事碉堡群旧址、柳州市烈士陵园、飞虎队遗址、“成团会议”旧址、柳州工业博物馆、柳城武工队活动旧址——覃村学堂、柳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亭等。组织学生党员走出校园,分组进行集体爱国教育基地参观,近距离接触书籍、文献上的所展示的英雄及其事迹,帮助学生党员学习榜样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开展参观分享会,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过后的思考及展示,强化作为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升华红色主题教育

    高校的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渐渐受到重视,可依托红色主题开展第三课堂,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等组织红色文化活动。形式可多样,包括朗诵、红歌大合唱、红色话剧、舞蹈等,在相应的时间节点,选取合适的红色主题,学生通过思考亲身组织活动及编排节目,营造更加直观的画面,能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领会红色精神的内涵,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四)传承红色精神,实现红色教育常态化

    学生支部建设运用红色主题多角度创新理论和实践的培养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提升支部黨性教育的效果。除此之外,也要根据学生支部自身情况,以及专业建设情况,开展专业关联的红色实践,例如医学生党员可以走进社区为老红军进行义诊等。在每一批学生苗子入党之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红色教育为主题制定培养计划,紧扣新时代主题,创新学生党员品牌活动,传承党支部红色精神,实现红色教育常态化。在学生支部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红色文化不断探索、总结和反思,与时俱进,增强党支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将学生党建工作做成品牌,做出成效,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为党提供新一代又红又专的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微侃世界[J].检察风云,2018,(10):8-9.

    [2]董亚臣,刘洋.新时代创建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途径新探[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70-74+85.

    [3]沈立.提升高校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力[J].党政论坛,2018,(02):14-16.

    [4]王欢欢.新时期学生党员的培养与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性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6):44-45.

    [5]熊敏.红色文化的社交媒体传播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6.

    [6]沈立.提升高校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力[J].党政论坛,2018,(02):14-16.

    [7]刘冬梅.红色旅游实践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4):15-18.

    (作者简介:[1]梁冰林,医学硕士,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专职辅导员。[2]陈飞,教育学硕士,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专职辅导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