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
范文 | 摘要:小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奠基性的,它不仅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初级阶段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科目打好基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块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较高的阅读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对情感态度的感悟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相对于传统教学过于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应试教育思维,新课改背景下强调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对语文教育本质的回归。而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值得教学工作者思考。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从积累词汇量,制定个性化阅读材料和创新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 ? 阅读能力 ? 培养 ? 创新教学 一、词汇量与语法知识的积累 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在于掌握的词汇量还很少,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有效获取信息并且充分理解文章内容与情感思想。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还在于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和必要的语法知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的积累并不是死板的,不能为了积累词汇量而积累词汇量。应当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如果遇到了生僻字,最好把它们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来。学生自己积累下来的生字往往会更加用心地去掌握它,这样也就避免了一味依靠老师教授而导致的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当然对于主谓宾、定状补这样的基础语法知识,还需要老师在学生阅读的同时加以讲解,使学生的阅读效果更佳。 二、制定个性化阅读材料 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进度的差异,老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安排单一的阅读材料,一些基础积累不足的学生便会觉得阅读文章有些吃力,更有可能会使学生丧失阅读与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在平时的阅读布置中应当采用个性化阅读的方式,针对每个学生的学情提供不同的阅读材料。比如面对一些词汇量比较少的同学,老师可以给他们提供比较有趣的,生字词不太多的阅读材料,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乐趣,进而愿意不断努力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和阅读量,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针对一些阅读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在阅读教材的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扩展性阅读材料。比如五年级下册的课文《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学生在学习阅读了这篇文章之后,老师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其他在《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片段,使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获取了更多历史知识。不论针对基础能力强的学生,还是针对基础知识掌握稍有不足的学生,制定个性化阅读的方式有效地使所有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学习和阅读过程当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升阅读兴趣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仅凭借老师口头讲述很难达到使小学生一直保持注意力的效果。小学生对形象声音等具象化的事物十分感兴趣,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地引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使学生对文章中所描绘的景物有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文章时,一些同学可能没有去过桂林,因此对桂林绮丽的风景没有概念和印象,对于文字的描述可能也不能有效激发他们对桂林景色的想象。这个时候老师便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通过向同学们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同学们对其景色有更直观的感受,并且结合文字语言的描述加以体会,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理解为什么桂林的山水如此令人向往。再例如老师也可以播放优秀的朗读语音,让学生认真聆听朗读内容以及感受情感,并在领会朗读者抑扬顿挫间融合的感情的基础上自我阅读,通过示范和锻炼学生的语感与情感领悟能力,培养他们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带着感情加以体会。 (二)情境再现,以实践体悟情感思想 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阅读,其阅读效率会提升不少,但是这不是阅读的目的。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否正确理解文章的情感思想和主题。因此为了在这一方面多加锻炼培养,老师在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也应当提倡实践。实践就是使学生将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表现出来。老师可以设置活动课,鼓励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用情景剧的方式将阅读材料改编成剧本并亲自表演。例如五年级下册的选读课文《一件运动衫》,老师可以让学生合作改编剧本,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做针对性的辅导。在剧本创作完成之后将故事以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自主参与,学生不仅拥有了成就感并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阅读材料情感思想的体悟,提高了阅读能力。除了表演情景剧,课堂当中也可以采用演讲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演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把握阅读材料中情感的递进与层次,深入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不论是表演还是演讲,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在提高学生领悟力的同时,二者也可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建“流动书架”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其阅读量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建立一个“流动书架”。所谓“流动书架”意指在班级的空间中划出一部分专门作为书架,在书架上同学们可以摆放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老师也可以经过精心挑选,选出适合不同水平学生阅读的阅读材料。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同学们可以任选其中的几本书来阅读。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阅读,学生们会读一两本书,同时一本书可能也有其他同学阅读过。当学期将要结束之时,老师可以专门就大家阅读的情况组织一场读书会,学生在期间可以就自己读过的书做个介绍,向其他没有阅读过的同学进行推荐,同时其他阅读过这本书的同学也可以提出自己对这本书的不同理解。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探讨中深化对这本书的印象,并且他们愿意继续探究和再阅读。老师在其中加以点评和适当的交流即可,最终课堂的主体还在于学生。 (四)进行实地考察 一般而言,语文的教学实践性比较小,更多关注于积累基础知识,加强识记以及阅读与写作。但是并不代表语文课的学习就一定要被安置在教室当中。实际上语文课堂也可以延伸。在阅读有关春天的文章时,老师可以在春季组织学生去公园实地考察,看一看春天的景色究竟如何。学生经常会忽略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而组织他们实地考察就是为了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对平常的事物引发新的思考。比如有学生可能天天都会看到一棵树上开了花,但是却没有仔细观察过,通过实地考察老师会引导他们观察一下春天的景致,同时微观观察每种花都是什么形态的,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气味等等。而当学生真正走进自然,运用自己的感官感受自然,对阅读材料中关于春天的文字描绘也就理解得越发深刻。同时也会引发学生思考自己感受到的春天和作家用文字描绘的春天有何不同之处,引导他们用创新思维来思考大千世界。另外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等地,在拓宽他们知识面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爱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些实地考察结束之后,老师可以灵活布置作业,作业可以是记录自己的实地考察见闻,也可以就印象深刻的部分展开写作。之后学生们之间相互阅读对方的作品,并进行点评与交流。进行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模式的实践教学,会使学生对实地考察的形式印象深刻,这对他们的语文学习来讲是受益匪浅的。当然考虑到学校条件因素,实地考察式的教学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而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 四、结语 小学生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需要教学工作者转变思路,运用创新型教学模式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方案,并且调动他们的参与性从而加入到实践教学中来。同时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领悟力,真正达到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训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秀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10-111. [2]张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才智,2018,(32):99. (作者简介:倪敬贤,女,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中心学校,小学语文教师,具有很強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潜心教学研究近二十年,教学成绩非常突出,曾多次获得县级以上的教学成绩奖和优秀教师称号。)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