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分析小学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 |
范文 | 刘清国 摘要:数学教学任务是培育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数学教学,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当作教学中的重点目标。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习惯采用题海战术教学方法,虽然能够短时间内的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形象思维,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元的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 小学数学 ? 形象思维能力 ? 创新教学 小学数学学科决定着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要结合课程标准要求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个人经验,挖掘教材中的视觉形象,能够使学生学习数学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在此基础上发展数学想象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思维拓展丰富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加强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探讨前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获取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形象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从学生思维发展看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必然性 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中心,在发展与学习过程中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但是小学阶段学生仍然是以抽象思维为主。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无法引领学生直观的感受具体事物和图形,导致学生对于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存在一知半解情况。 (二)从科学技术发展看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形象思维是应用人的思维思考,探索科学技术的发明,就是从思维开始。所以应当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加强对于日常生活中事物与现象的直观感受,并且以直观感受为基础开展想象与联想,从而取得良好的创造发明效果。 二、小学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首先要正确认识到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帮助,通过形象思维构建使学生加强对于事物间的理解和认知。这需要教师构建科学完善的数学教学框架,能够循序渐进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巧妙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性 要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活跃思维,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学习“圆的认识”这节知识点,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考虑一下为什么我们日常所见到的车轮是圆形的?为什么是圆形的不可以是正方形或者是三角形的呢?原因是什么呢?”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也会感觉十分纳闷,为什么汽车轮子是圆的,如果不是圆的会怎样呢?教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经过小组探讨与交流学生总结出“如果车轮是三角形或者是长方形,走起路来会不平稳,人们坐起来也会不舒服。”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正方形与三角形的车轮会让人们感觉一颠一跛的呢?经过探讨交流后,学生了解到由于正方形与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边属于直线,而圆的边属于曲线。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能够逐步总结出园的基本特征,通过不断探索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点,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以及自信心,久而久之便会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也潜移默化地拓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必须进行全方面及时的引导和帮助,給予学生鼓励和扶持,培养学生的问题回答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前提,由于发现思维依赖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分析巩固,从而推导出新知识点。所以教师应当加强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例如教师在讲解最小公倍数是先引导学生将7、10、12、13、20写成数与数相乘的形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会发现7与13不能写成数与数相乘的形式。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同学们,你们能将20用最多的数与数相乘方式表现出来吗?”然后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列出算式之后,教师再以此学生提问“同学们,这些数中都有什么数呢?”学生会发现有的数是质数,有的数是合数,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使学生在知识比较中探索问题并发现问题,从而加强新旧知识的有效迁移,构建学生完善的形象思维。 (三)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却忽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技巧,所以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中心,应当有意识性有规范性的进行指导和渗透,能够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引导和帮助,给予学生较多的思考机会和空间鼓励学生分析并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可以应用分析法与综合法,也可以用画图法,也可以采用线段法或者是学具的方式进行辅助画图,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逐步增强知识的感悟能力。通过传授数学学习技巧,有助于学生加强各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于组合,切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首先要结合数学教材内容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性,例如引导学生学习分母分数相加减之后,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便可以引导学生猜想“同学们你们考虑一下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会是怎样的?与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又有什么关系呢?”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也能够逐步发展数学能力。例如在计算题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研究,并且要掌握算法,加强算理的有效推理,可以借助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思维来解题,逐步增强学生的模仿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模仿之中转化为自己所学习到的经验,从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丰富表象 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数学教学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却并未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推理与求解过程,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有针对性的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表象是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事物。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学习几何形体,要求学生动手制作并寻找简单的几何实物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通过动手操作,与拼图使学生了解到几何图形部分的突出关系以及等量特点,借助直观教具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例如教师引领学生学习“长方形的认识”这节知识点引领学生掌握长方形几何名称基础上,然后鼓励学生动手制作长方形实物模型,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通过观察分析对比了解到长方形的具体特征,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动手操作情况及实际案例,日常生活中哪一些形状是长方形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形成科学完善的表象,加强数学知识的有效理解和认知,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能力。通过实践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增强记忆能力,加强对于数学知识的获取和认知能力,从而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当前教学事业不断发展与创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教师的重要教学责任,教师应当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发挥自身的引导与组织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士润.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园,2016,(04). [2]成军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J].2016年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议论文,2016,(03). [3]程艳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6,(04). [4]乔乐.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形象思维培养中的影响[J].数字化用户,2017,(01):85. [5]王少梅.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8,(07):477-478. (作者简介:劉清国,工作单位:莒县果庄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大学学历二级教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