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刍议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养现状及启示 |
范文 | 李陈晶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应该被重视的一大问题,并且文化自信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我国的大学教育,长期以来只注重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和西方文化的学习。这只是限制与被迫,用西方文化而忽视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我国文化有些忽视而过分注重于西方文化。从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树立起大学生们对本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心不仅是一个青年人未来发展和社会乃至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也是激发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 ?文化自信? ?培养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要求全党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而高等教育当中的英语教学,其实不仅仅限制于为了让学生们了解西方文化和掌握一门语言技能,更多的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之下,让中西文化在高等教育学习,中进行碰撞,进行跨文化的交流观念的融合,不仅以此来服务于以后的学习生活、科研活动,而且挖掘英语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教育当中。所以在中国大学当中对英语教学的价值都有广泛的认同,但是除此之外,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去产生的一些缺失,乃至于掌握语言技能和知识之后,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少有体现。这样的情况最后归根于还是对于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片面强调学习和掌握,却很少涉及母语文化的融入,没有强调中西文化的交际性,互动性学习。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 如果单从大学生是否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这样的问题来看,其实大部分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是了解的,他们会通过网络节目通过手机上碎片化的信息,或者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类型进行了解。但就目前来说还有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表现出漠不关心无所谓的态度,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强。 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大量的输入,也让现在大学生的主体90后和00后们更容易接触到西方文化,并对西方文化历史,文化社会等有了解的程度更为深入,也有部分学生非常崇尚西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对我国文化自信不够。 二、大学生们文化自信心不强的原因 大学生们都有了解传统文化,或者对于文化的自信心不强的一方面原因是,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之下,从小到大,在课本中穿插的传统文化其实并不少,对于传统文化的接触的机会也非常多,但是旧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容易形成了刻板枯燥的印象,这就让他们本身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有了潜意识的抗拒。而相反,西方文化的输入常常都是伴随着综艺节目,手机,电脑等等娱乐信息的渗透,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内的教育环境非常不一样,两种文化对于大学生们学习和了解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其次,传统文化既有中国的教育方式方法进行教育时,但是已经跟不上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大学生们的需要。落后单一和枯燥的教学方法,已经让现在的大学生们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大学生在他们的特定的年龄段,富有好奇心和进取心,喜欢新兴事物而成的文化,如果没有能借由更创新更多元化的手段话,面对大学生们的教育势必也是容易失败的。 三、对“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学生是走在新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引领者、奉献者,他们能否树立文化自信关系到中华文化发展与繁荣,关系到国家命运,据此,必须采取有效对策培育其文化自信。当今的社会发展环境和国情让文化自信心的树立成为了我国走向复兴和建立文化强国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我们对于跨文化交际应用在教学之中从而积极引导大学生们文化自信心建立的重要指导方针。 (一)对大学英语教材的重新编排 修订大学英语教材大纲及教材的作用就是重新对西方文化,记得载体进行一定的改变,因为多少年来我国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当中,对于中国文化设计非常少,传递了西方文化的历史生活和价值观。这样只注重于外语的大量输入,而缺少了母语文化补充的行为,也就很可能导致学生对于母语的淡漠,大学英语教材在选取阅读材料和课本内容时,应该进行合理的配比,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相同或者互补的形式表现。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英语这门语言时,也能够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并进行跨文化的学习,对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交替了解。 (二)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堂活动 优化课程设置就是要为大学生们开设更多有关于中西文化,或者是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尽量讓西方文化输入时也有传统文化,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在丰富课堂活动和课程当中,还是要用创新的方式,更加吸引大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方式和课程内容来设置,最好是实现外语教学和本土文化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以外,也能够拓宽文化视野,对于本民族文化有多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心。对于课堂活动教师们可以组织一些文化知识竞赛,关于西方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尽量以娱乐化轻松的形式,来激发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师生要转变英语学习观念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首要任务是转变师生的观念。第一,英语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给学生传递更多与时俱进的思想观点,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第二,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不只是背熟语法、掌握词汇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对英美文化的学习与领悟。第三,教师要转变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将英语应用到实际交际中。第四,充分挖掘学生潜藏的文化意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际环境,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会英语文化,最后达到灵活运用这些文化的目的。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跨文化的视角看待问题,帮助学生增强对文化意识的敏感程度,要让学生明白交际不是掌握语言形式这么简单。 (四)丰富教学手段,加强文化背景教学 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化时,经常会觉得内容枯燥、乏味、用处不大。为改善这种情况,并提高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效果,教师应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生动地传授给学生。例如,教师应该掌握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方法,将课本中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仅能够将课堂内容直观地传递给学生,而且还节省了课堂时间,给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留下了充分的时间。比如在学习课本中“不同国家对于英语的说法不同”这篇课文时先给学生放映一段关于美国早期历史的视频素材,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为什么同样是讲英语,不同的国家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此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将网上有趣的文化知识呈现给学生。 (五)从思维方式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培养大学生们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其实不仅能对于英语的学习上有所帮助,更多的是让他们对文化有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而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深入了解和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心。具体的体现就是让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当中,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从深处来学习形成这一语言的人文环境和历史背景。除此之外也要对本民族文化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对比联系发现中外文化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是怎样的关系,并在其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之后,正是自己身为中国人应该怎样对待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应该扮演在新时代全球化中的青年角色。通过这样的学习,最好能让大学生们重拾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理解中国千年的历史凝结之后形成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形态。 四、结语 文化自信心是能够让中国立足于民族世界之林的力量,是能增强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来源,所以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所承担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所以也就背負了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英语的学习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样重要,既要让学生们对语言知识理解和学习之外,也要注意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对本民族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文化自信心。不要在多元化文化之下和娱乐化文化的冲击中迷失自我,丧失掉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够促进世界的多元化发展和本民族文化强国的建立。大学英语从课程的设置上就是对大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和技能进行培养,但是培养他们语言能力仅仅是一方面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是让他们学会怎样理解外来文化,以怎样的态度就在外来文化和怎样了解传统文化。已经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语言的能力,更是对于文化的自治能力和对于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李秀梅.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2]孔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自信的路径[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2). [3]孙麾,林剑.马克思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4]刘仰.中国自信——民族复兴大思维[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5]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7]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9. [8]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7-28. [9]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上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作者单位:开封大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