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议商业化背景下的国学复兴 |
范文 | 摘要:中国历史上一共掀起了三次复兴国学的热潮,在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这场“国学热”中,我们追本溯源,对国学的演变和国学复兴的意义进行思考,同时对复兴国学的主要手段——国学商业化的利弊进行分析,总结出商业化复兴国学中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更早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关键词:国学? ?复兴? ?商业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一直备受关注,国学的复兴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就国家复兴国学而言,目的在于通过国学的复兴对当今国家文化主流进行调整,对国家的意识形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就学术界而言,则是希望通过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加固学术界的文化基础,积累属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历史;就民间而言,大量兴起的读经班、国画班、书法班、国学馆等等,不仅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而且也希望每一个个体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当中。国学的复兴掀起了一阵“国学热”,鼓舞着国民共同参与到国学的学习当中,但是其中通过商业化模式复兴国学带来的一些乱象也值得人们反思。 一、国学的基本概念及其演变 “国学”一词原指国家的高等学校,又称为太学或国子学,即古代国家的最高学府。《孟子·滕文公上》: “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1],《汉书·董仲舒传》: “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2]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国学就像“政治”“经济”“社会”等词一样是由日本传来的汉语新词汇,而其之所以出现,是因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发现不能只学西方,还需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也发扬和传承自我的民族精神,注意自己的传统文化,所以他们强调保存國学、发扬国粹,这个词汇与观念,后来在近代时期被革命家章太炎、维新家梁启超等人沿用至中国,发扬我们自己的文化寻找中国的立国精神,寻找本民族的文化根源。 二、国学复兴的意义 今天所讲的国学复兴,不是对传统国学的简单回归和重复,而是以现代的理念指导国学的研究与发展,为国学的复兴注入现实意义。 重振国学,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来挖掘国学的当代价值,提高国人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政治上,国学对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经典中我们能不断总结治国之道,制定治国方略。经济上,传统文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经世致用,比如儒家思想本身就有处理财政、发展经济、健全社会等观念。文化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活动的多变性、选择性、独立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情况固然有多种原因,但都与传统文化的断层、缺位有很大关系。有部分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周易》有言:“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古典教育是一种无价的恩惠。”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大师南怀瑾有言: ‘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3]可见国学对整个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国学的复兴是必然的趋势,我们中华民族只有在这样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精神中才能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三、国学商业化发展现状 国学商业化发展是当今国学复兴的一个主要方式,历史上国学热几度沉浮、兴起,近期,国学热持续升温。各种以“国学”为主题的文化现象、学者和机构涌现,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国学的学习当中,这阵“国学热”提高了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增进了人们对国学的了解。但其间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国学商业化发展也成为一种趋势,关于“国学热”带来的国学商业化饱受争议,笔者根据商业化复兴国学的利与弊两个方面探讨国学商业化对传统文化复兴的现状。 (一)国学商业化复兴国学的利处 在国家层面,国学商业化发展不仅能调动人们传播和学习的积极性,也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国学中所提倡的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的观点,对创建文明社会、推进人与自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再比如,国学中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值得继承的价值。 在个人层面,大量的青少年国学班、读经班开始建立,鼓励青少年在课余时间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增进对国学的了解。[4]“国学热”兴起以来,国学经典受到了出版社及发行商的青睐,《诗经》《唐诗三百首》《论语译注》等书籍常年位居出版社畅销书的行列。这些都鼓舞着当代青少年如何做学问和如何做人,让青少年们从经典中学习待人接物的道理,提高自身的悟性。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各种国学网站的也开始建立与完善。2007年,首都师范大学成立了国学传播中心,并创办了著名国学网站。网站将国学经典书籍电子化,开设国学论坛、国学讲座、国学讲堂等频道,为广大群众学习国学提供便利,还有一些听书阅读软件也开办了国学课程,人们可以自行选择购买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一方面空间上更加自由,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自我。 (二)国学商业化发展的弊端 我们也需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首先在商业化途径当中,难免会出现商业化过度的现象。在国学市场,由于国学班众多,打着国学旗号的培训班林立,并且学费高昂,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从而使国学复兴的目的消逝,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加以反思。 其次在国学商业化过程中,目前的国学热还是分布在国学知识传播和大众教育方面,相比之下真正进行国学学术研究的学者较少,所以国学机构的老师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并且没有一个明确的审查制度对老师的资质进行审查,这就导致了人们所受到的教育质量各有高低。 最后笔者还发现有一部分国学班是供群众闲余时间学习设立的,而另一部分则属于体制外的国学机构,有些家长专门送孩子去这种体制外的班级学习而不学体制内的课程,企图通过诵读经典成为圣贤。如果脱离体制学习,只读经典,笔者认为这样可能会造成青少年知识体系的不完善。这次国学复兴,绝不是与世隔绝的读经活动,而是站在时代潮流的角度,多元开放地学习经典。所以我们必须理性对待国学复兴。 我们一方面要加以批评,另一方面又要给予辅导,协助这些机构让他们体制更加健全,尽可能避免国学商业化过度的现象,始终牢记教育初心,本着复兴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去开展国学教育,呼吁学者、企业、政府机关提供更多协助。 四、如何促进国学商业化健康发展 首先国学的复兴必须秉持两个原则,第一是学者不可以曲学阿世,歪曲了学问来迎合市场和出资方,商人也需服从文化的规律。第二是不能把传统文化当作是配合现实利益的工具,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用来改造现代人平庸的生命和庸俗的环境。例如,读经典的目的是因为现在很多知识质量过低,而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作为文明世界的精髓,可以提升和改造我们,提倡国学时要从这个角度来进行。 其次,国学不应该仅成为精英化学者们的学问,而需要面向大众,这需要学者们共同努力,既要做好自身的学问研究,同时也要学会学问推向大众。推向大众以前一定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加强自身文化根基的建构。同时,也需要鼓励更多的学者加入国学的研究当中,不仅仅停留在传播和了解层面,而是要去学习其中的精髓。 “最后是传承与创新,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顺应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国学才能兴盛起来,并对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较大的贡献;反之,国学就会衰落下去,最终被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潮流所抛弃。”[5]国学的商业化发展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在国学商业化市场当中,政府要不断向国学商业化发展中投入资金与管理,鼓励大众共同学习国学,为大众创造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企业也需要通过自身不断开创新的传播方式,推动国学的复兴。只有让全民都参与到了国学复兴的道路中来,才能成就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之梦。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班固.汉书·董仲舒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王岩.经今古文之争及其在阐释学视角下对当代国学复兴的启示[J].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02). [4]陈闯.当代的国学复兴及其反思[J].人文天下,2017,(02). [5]宋德生.由“国学热”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A]..教师教育论坛[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810332026Z;作者简介:龚钰哲,学历:本科,单位:苏州科技大學,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