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高专思政课信仰教育面临的问题研究 |
范文 |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多元化程度不断加深,人们的思想和认知越来越开放,高职高专学生的信仰选择和入党需求渐渐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思政课帮助大学生深入全面了解不同政治立场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和区别,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就将围绕高职高专思政课信仰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应对举措展开研究与讨论,旨为能有效促进高职高专思政课开展。 关键词:高职高专? ?思政课? ?信仰教育? ?问题 高职高专作为为国家培养与输送专业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仅担负着对人才进行文化知识和相关训练教育的任务,更是承担了对人才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政治引导的关键性重任,如何帮助高职高志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意识对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的反应与呈现,成为了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办学教育的主要工作开展方向和目的[1]。但是,基于当前学生人数多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在思政课信仰教育面临较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职高专思政课信仰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政治信仰复杂多样存在信仰正确性问题 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选择入党,但是其入党动机并不纯粹,比如会存在一些个人利益思想,同时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在宗教信仰和价值取向上也存在不正确的表现,容易在学生中引起不良影响。 (二)思政课信仰教育内容单一空泛脱离实际 大多高职高专院校在思政课信仰教育内容设立上依旧直接照搬名著,不仅让学生产生较大的理解困难,更是让一些老套和落后的思想束缚学生思想的开放,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三)思政课信仰教学模式老旧呆板缺乏创新 思政课在高职院校中属于公共课程,受到学生人数众多与教师相对较少的影响,信仰教育开展方式选取大班的统一化教学,并且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呆板单一,缺少学生的参与度,容易丧失对学生吸引力[2]。 (四)思政课信仰教育工作定位偏移不准确 一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信仰教育过程中过于强化和放大自身的作用与权力,偏离了应有的教学初衷,强迫学生进行信仰转变与思想价值和政治立场的战队选择,背离了教学初衷。 (五)思政课信仰教学评价与考核标准不完善 高职高专院校为追求教学质量考核的达标和成绩的优秀,因此在进行思政课信仰教育考核时仅仅进行单一的书面性考察,甚至提前向学生发放考试范围和题库,这直接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侥幸与敷衍的学习态度,考察结果并不公正客观,不利于学校思政课的改革发展[3]。 二、高职高专思政课信仰教育问题解决举措 (一)引导学生建立正确政治立场与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和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文化发展与社会管理中突出且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在国内允许和支持信教自由,但是也是在相应的约束与范围之内进行,不可擅自逾越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限制[4]。而高职高专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各个岗位和领域内服务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更是引领社会风气走向和社会价值体系建立的重要成员,其价值取向与信仰选择将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区域内的政治环境。因此对于高职高专思政课信仰教育工作来说,虽然学校内学生的民族组成和地理分布较为复杂,但是也应该在尽量保护和尊重学生个人意愿与选择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教育,大力开展真善美与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宣传工作,促进学生建立正确从业就业观念,端正学习动机与态度,朝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有利的方向发展自我,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的信仰作为人生的明灯,成为真正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实现自我价值。 (二)结合最新时政更新扩充信仰教育的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在过去几年发展过程中将主要的提升和加强重点放在了专业文化教学上,主抓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相应的就弱化了对学生进行思政课教育和引导的关注,导致大部分学校的思政课信仰教育内容千篇一律,死板生硬。针对这一显著问题,需要引起高职高专院校充分的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决定了学校与教师希望传达给学生的精神和思想,尤其是在高职高专学生即将离开校园环境踏入社会这样关键阶段,学校信仰教育内容的设定更加重要[5]。为改革以往信仰教学教育中陈旧老套落后的内容,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关注时政,将最新的指导思想和信仰教育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多进行举例和引用,在选取实例时不能只关注于积极向上的正面事件,更是要将社会中和国际上发生的错误信仰带来的恶性后果事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传达,让学生能够真切体会和感受到错误信仰和立场将会为自身日后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认真对待思政课的信仰教育[6]。 (三)增加实践环节提升信仰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组成和生源地的分布多种多样,因此就必然存在多种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如果高职高专院校一味追求统一化管理与发展,强行对非主流文化和信仰选择的学生进行教育纠正与转变,不仅违背了学校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本应秉持的包容和谐原则,更是有可能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抗拒和方案,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学生集体的抗议与身体举动上的反抗,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7]。因此,在进行思政课的信仰教育教学手段方式选择上,学校和教师队伍要进行充分的考察和理性的思考,深入全面的了解不同学生对信仰教育的诉求,尽量做到统一教学目标下的分层化和个性化设置,对有入党期望的学生进行额外的思想教育与政治立场的培养,端正学生入党动机。同时为了实现拥有不同信仰的学生之间和谐相处,共同促进共同进步,在思政课信仰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多的增加实践性手段和内容,组织交流会和讨论课堂,让不同学生能够自由讨论相互增进认识,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四)思政课教师端正教学目的明确课程定位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思政课并进行信仰教育的目的和出发点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能够真正从国家利益与自身未来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出发,不断完善自我价值取向和信仰选择,弥补过去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精神和思想的漏洞,向着新时代新青年的标准靠拢,不仅仅是为迎合市场需求更是要实现自我升华和进步,担负起国家建设民族振兴的重任。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信仰教育的定位应该是对学生的信仰进行建议与引导,而不是对学生的个人意愿进行干预与强迫,秉持平等、包容、和谐的原则,因此对于当前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统一化教学,导致课程的定位出现了严重偏差的问题,首先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就是课程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谨记教学初衷与目的,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作用,建立更加友善和客观的信仰教育课堂。 (五)建立健全公平全面的信仰教育考核机制 当前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的考核方式依旧沿用最简单和传统的笔试形式,试卷内容与考试范围也基本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背记能力,形成了一个片面、枯燥的考核现状。不仅不利于全面考察学生在信仰选择和心理转换上的表现,更是容易助长学生轻视思政课教育、敷衍了事的不良学风。因此要想改革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信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就应该对改革考核机制给予充分的重视。学校要在当前校内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套相对客观合理的验收标准,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该设立不同的考察重点,尤其是对于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高职院校来说,及时掌握学生在思想上的动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主流环境和文化,更是能够尽早发现不利的苗头,将恶性事件扼杀在摇篮中。 三、结语 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经济科技发展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迅猛增加,高职高专院校入学和毕业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生自身的政治立场和思想状态信仰选择等都渐渐成为了招聘考核和学校教学评估的新标准与依据,所以面对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在思政课的信仰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高职高专院校要及时反省总结经验,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帮助学生正确选择信仰立场。 参考文献: [1]张晓芳.高職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完善路径[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8,(02):46-48. [2]黄映瑜.“青马工程”推进高职院校信仰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8,(05):252-253+258. [3]高星.高职院校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探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7):163-165. [4]吕广南.浅析高职学生信仰迷失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3):94-96. [5]廖翠兰,刘丽萍,丁国华.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信仰教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6,(29):17-20. [6]周媛,代刃.高职学生信仰的现状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10):58-62. [7]毛静.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问题探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99-101. (课题项目:2019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视频的开发及运用研究>;2015年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高职高专思政课形成学生信仰的实践探索>编号:15SKS043。作者简介:徐莉,讲师,硕士,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识教育部,主要从事大学思想政治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