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核心素养下初中思政课堂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研究 |
范文 | 陈永祥 摘要:本文以核心素养下初中思政课堂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研究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核心素养概念分析和核心素养下思政教学中融入德育知识途径为主要依据,从调节思政教学模式,渗透时政播报内容;教师以身作则,树立道德楷模;知识教育和现实结合,提升德育渗透成效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核心素养下德育教育在初中思政教学中渗透质量,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初中思想课堂 ? 德育教育 ? 核心素养 ? 时政播报 初中思政教学内容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思想品德以及个性发展具有一定价值,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长久可以养成良好爱国主体情感和价值观。特别是基于核心素养基础上,需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各方面技能,教学结合学生兴趣和特征开展。因此,在初中思政家乡偶尔中需要融入德育基础知识,使得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感染和熏陶,通过不断学习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核心素养下德育知识在初中思政教学中合理渗透显得格外重要,便于学生长久发展和学习成绩提升。 一、核心素养概念分析 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研所是众人努力的结果,很多人将重点放在思政教学基本目标上,还有人从课程标准徒入手分析,也存在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对思政核心素养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思政教学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品质,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使得学生实践能力和活动得以提升,进而可以培养学生技能、情感和观念素养。素养可以理解为一种品质,学生具备的所有素养都是经过后天教育形成的,接受理论知识教育后才能够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帮助自身获得更多知识。在学习中可以形成独特的风格和思维模式,使得人们贴合社会学习更多知识,在生活情境中提升自身素养。不同行业需要具备不同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核心素养,懂得素养对未来发展的价值,从而可以更好的面对思政学习,在实际教学中能够从现实生活中正确对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综合品质和能力[1]。基于思政理论课程知识学习基础上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注重德育知识的渗透和融入,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将学习的内容和基础知识逐渐转变为自身知识你文化,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提升综合品质,进而可以确定良好核心素养。初中思政教学素养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教师和学生要针对思政内容深入探索和分析,在实际教学中针对有价值的问题思考和分析,不断学习后可以树立正确三观,从根本上提升思政教学质量。 二、核心素养下思政教学中融入德育知识途径 (一)调节思政教学模式,渗透时政播报内容 现在思政教学内容需要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好的起到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每节课的价值,做好引导工作,将学生作为主体者进行教学,在思政课中注重引导学生将时政播报内容引入到课堂上,在课前预习阶段需要从电视、广播和网络上搜索自我感兴趣的政治内容,通过不断阅读后掌握大概内容,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学生,此种教学形式使得思政内容和实际生活更加贴近。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德育内容搜集时政播报内容,注重德育知识在思政教学中的渗透,对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改进和调整。在课堂上针对一个德育话题进行时政播报内容讲述,然后下面的学生提出问题,台上简述的学生需要使用思政知识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形成有效互动,活跃思政教学氛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有學生都主动学习知识,对各种内容进行分享[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引导,做好引领工作,从新闻内容补充、意义、产生原因、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解决对策等角度引领,使得学生懂得如何提问,指导德育内容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使得学生的提问更有针对性,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通过此种教学形式可以培养学生思维意识、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并且新闻播报还可以提升学生理性思维意识结和批判质疑精神等,通过德育内容可以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得学生对社会产生认同,为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奠定基础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初中思政教学整体质量[3]。 (二)教师以身作则,树立道德楷模 思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懂得以身作则,起到道德楷模的价值,在对学生道德提出要求的同时,要严格要求自我。在思政教育中,教师要意识到德育知识的价值,注重道德榜样的合理渗透,以身作则,使得学生能够成为积极向上的人员,树立正确三观意识和思绪。初中学生年龄小,是三观形成的主要时期,以及社会上各种信息传播形式多样,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具有深刻影响[4]。不过学生事物判断能力不佳,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对事物对错进行分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违背道德的德育内容引入到思政教学中,在实际教学中引入各种充满趣味性的元素开展教学,从而使得学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清晰辨别美和丑,明确自我立场,不走错误路线。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师生之间》内容时,教师做好自身工作,平时生活和教学期间注重自身言行举止,进而将一些生活上存在的学生不尊重教师的违背德育的行为和事件,以及教师辱骂和不尊重学生的违背道德的行为等引入到课堂上分析,师生针对事件内容共同分析和研究,形成一个双向互动场所,拉近师生之间关系,教师积极引导,使得学生懂得尊重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和学习后,使得学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等,从生活中小事训练,逐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基本能力[5]。 (三)知识教育和现实结合,提升德育渗透成效 思政教学在初中开展的主要目标是讲述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三观和情感态度,通过不断训练后提升学生思政教学品质和素质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懂得结合学生兴趣提供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贴近实际生活的内容和案例等,从学生熟知的内容入手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知法、懂法、守法,将其有效融入到思政教学中,明确学法和守法的价值,引入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和德育违法案例,比如碰瓷事件就可以很好的展示出人们的道德品质,针对此项事件内容深入挖掘,在课堂上可以针对事件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和分析,从而加强学生思想觉悟和内涵,能够将自我所学基础知识应用到事件生活中去,使得学生具备较高思想道德品质,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懂得如何使用法律保护自我权益,通过思政的学习,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还可以有效维护学生自身权益[6]。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公民权利》时,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真实存在的案例进行分析和介绍,使得学生懂得公民权利的价值,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法律解决各种不公平事件和违背道德的行为,使得学生知法守法,懂得使用法律维护自我,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使得学生具备维护自身权利能力,进而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意识,培养学生思政核心素养,从根本上提升初中思政教学质量[7]。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渗透德育教育的价值,需要满足新课改需求,基于核心素养基础上,有效融入各种德育文化和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渗透,教师做好楷模,积极引导学生,将思政和时政播报以及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真实案例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熟知的内容做好引导工作,加强学生对思政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通过思政学习提升学生德育能力,树立正确三观,思维意识和判断事物能力得以提升,懂法知法和守法,进而可以提升初中学生思政核心素养,以此不断提升思政教学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史爱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学科德育实施课堂教学实践——以“平面镜成像”为例[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8,(07). [2]叶红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德育渗透实践[J].高考,2018,(33):185-185. [3]陈水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84. [4]丁良喜,苗杰.“课程思政”视阙下化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老区建设,2018,(08):84-87. [5]李慧.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建设研究[J].农家参谋,2019,(01):160. [6]王玥.高中思政课德育功能的缺失和实现途径探析[J].才智,2019,(11):106+108. [7]叶磊.高校创新创业德育课程体系初探——基于课程思政背景[J].新西部,2018,(18):144-145. (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区海棠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