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阅读与教学的效能互动
范文

    杨雨洲

    一、阅读的依据

    《考试说明》中明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成为重中之重,阅读也是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的关键,因此高中阶段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关注阅读与教学的效能互动,教学相长方能成效显著。

    二、明确阅读的主体

    高中校园里,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以学生阅读助手的角色,帮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字,解读文章,并让学生亲身体会文字之美,形象之美和情感之美。老师应帮助学生从功利性阅读与题海中暂时脱身,在紧张的高中阶段学习中主动进入阅读的世界,感受阅读的魅力。学生有了阅读的主动性,才能体会阅读的神奇,才会用心感受不同作者所描绘的世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阅读成果多元化的表现。

    既然阅读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位助手,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呢?笔者认为,应从不同维度来定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

    从学生维度来看,教师往往代表一种权威,他们对教师常常有一种依赖,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疑惑时,非常渴望从教师那里得到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应成为阅读教学的领路者。

    文章中出现了阅读障碍,学生无法自行解决的时候,教师首先对文章应该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方可跟学生有深层次沟通。比如《今生今世的证据》一文,大部分学生的生活阅历远未到能深刻体会作者刘亮程对故乡深层的依恋。此时,教师就应该层层深入,带领学生逐步体验刘亮程对村庄、对故乡的特殊感情。解读本文从联想自己小时候在故乡生活过的证据入手,文章的题目是“今生今世的证据”,那么作者的“证据”都是什么?学生可以找出文本第二段中“草、土墙、房子、门洞、窗口、烟道、锅头、破瓦片、泥皮、烟垢、灰、划痕、木和铁钉”这些证据。紧接着深入思考这些“今生今世的证据”有什么意义?文中有相关内容可以寻迹,“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一个人内心的生存”需要见证。最后抓住关键句“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体会到人的精神家园如果不复存在,就会像失去根的浮萍,迈上“虚无之途”。在这里讲述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从日常生活上升到哲学高度:当一个人的生命印记不复存在时,他的生命也就成了一片虚空。

    解读一篇文章,从具体可感的現象到哲学道理,这个过程是需要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领路者,带着学生逐层深入,慢慢领会文章的精髓。

    从教师维度来看,教师又是独立的阅读个体,教师也有提升的需求,也有情感熏陶的渴望。如果一个教师不爱阅读,却期盼着自己学生热爱阅读,那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这种期盼显得特别虚空,因此教师也应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

    学生学习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之后,教师可以推荐《村庄的事情》、《对一个村庄的认识》等相关文章,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广度上得到拓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的一个推荐,一篇随笔都可能和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阅读的渴望和创作的动力。教师面对书籍拥有比学生更强烈的“饥渴感”,拥有一份更详细的阅读计划表,学生每天看到的,想到的都是教师关于阅读的“精彩瞬间”,可想而知他们的阅读动力会激发到何种地步。

    当然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只如此,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又是互相交融、灵活变化的,只要教师准确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与学生在阅读上教学相长,踏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相信阅读教学的春天就不会遥远。

    三、教学过程对阅读的依赖

    明确了阅读主体定位的问题,接下来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就可以驰骋于美文的广阔天地。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学材料――理解教学材料――巩固知识经验――运用知识经验――测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各个步骤与学生阅读能力紧密联系,彼此间互相作用,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格外注意。

    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努力做好的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虑学生对文章理解的程度,结合学生理解水平,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比如在学习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之前,学生已经读过作者的《梦江南·梳洗罢》、《清平乐·洛阳愁绝》,甚至对花间词派有较多了解,那么设计教学目标时只谈婉约词祖温庭筠显然是不足的,可以适当增加课堂的深度,比如花间词派词人之间风格的差异或词作语言风格的不同。这样方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研究婉约词派,体会婉约词的特征。

    课内篇目学完之后,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可将温庭筠的《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与所学《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进行比较阅读,寻找两首词之间的共性,体会温庭筠婉约词的特征。也可将其与南唐冯延巳的《更漏子》相比较,体会温庭筠的精工典丽,情韵并美,同时一并感受冯延巳常以大境写柔情的艺术特色。

    课堂只是知识学习的开始,当学生对婉约词有如此多了解后,这种学习不但不是欣赏婉约词的结束,反而是进入婉约词境的开始。进一步探求温庭筠和花间词派其他词人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一种更为有效,更有深度的学习,而这种学习能够展开的原因就在于学生已经阅读过相关词人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才有情感的共鸣,课堂也会朝向更为深远的方向迈进。

    四、高效阅读的实施

    想要实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共鸣,高效阅读必不可少。曾有教师也会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比如学习散文前,会挑选一些名家散文供学生阅读,学习诗歌时,会布置学生背诵一些名句名篇。殊不知,如此安排往往课内任务和课外阅读没有明确的关联,学生感到课外阅读没有明显作用,长此以往,学生阅读的兴趣必然消退。学以致用,读的文章与高中阶段学习脱节,学生看不到阅读的效果,得不到阅读的益处,结果可想而知。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会根据下一阶段学习内容来确定阅读范围。在学习沈从文《边城》之前,推荐学生读一读赵树理的《三里湾》、莫言的《蛙》。以乡土文学的大纲来统领名家名篇,让学生对整个乡土文学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因此,欲高效阅读,必然要先制定完善的阅读计划,阅读计划可以分为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年计划确定这一年自己必须读完喜爱的作家的作品,这是阅读的爱好;月计划可以针对自己的弱点,选择一些方法、技巧类的社会读物,弥补一些自己个性或能力的漏洞;周计划则可以根据近期所学,读一些与课本相关的拓展性的文章。这样既保护了阅读的兴趣、又增强的阅读对课内学习的作用,还能提升为人处世的弱点和漏洞,岂不是一件乐事?

    当然,每个人的读书方法各有不同,也各有特色,但是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高效阅读的方法很重要,切不可埋头死读书,毕竟这个时代需要的不是书呆子。

    五、高效阅读后,有效教学的设想之境

    教师、学生寻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提升了阅读效率,彼此之间形成了共同阅读的良好氛围。那么我们可以大胆想象那时候的课堂:教师课前钻研课本早已不是停留在文本上的照本宣科,而是四处搜集材料,向深度、广度延展。学生预习不是流于表面,匆忙看一遍文章,不多想、不多思,完全消极应付了事,而是深入读懂文章,反复思考文章内涵,等到上课之后进一步开阔眼界,一篇文章解决了一类问题。学生逐步形成深入研究、思考的习惯,不满足于停留在教师课堂讲授内容的范围之内,在学习上进入新境界。

    六、有效教学推动高效阅读的进一步扩展

    课堂成为了一个探究、研讨的场所,教师、学生针对一篇文章展开分析,探讨不同的观点、情感。这样的课堂会促使学生在课后主动阅读,努力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答案。课堂进一步向课后有效延伸。改变过去教师一味讲,学生被动听的僵化课堂模式,推行高效阅读与有效教学相得益彰的教学模式。也许不久的将来,高效阅读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高,会让学生主动阅读,乐于阅读,直至将阅读变成一个终生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