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家庭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
范文 | 林琳 【摘 ?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它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是幼儿出生后的第一环境,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其进行社会化的最初环境,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环境,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根源性因素。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具有高智商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高情商、心理健康、社会化程度高、具有健康的体魄。而心理健康和社会化程度是关系到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健康的家庭氛围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它对于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学校和社会团体所不可替代的,家庭环境对于子女心理健康、人格和学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反之,不良的家庭因素则会导致其人格缺陷和行为偏差。 【关键词】儿童;家庭;心理健康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对一个人的人格、心理健康、学习、智力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应当具有健康的身体、聪明的智慧、丰富的社会经验,而且更应具有良好的人格、个性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然而,很多孩子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幼儿在同情心、责任感、自制力、交往主动性、自信心、独立自主性,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等方面,问题相当普遍、突出。究其原因还是出在不良的环境教育和家庭的误导上,如隔代教育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在教育内容上重智识教育,轻品德教育;子女缺乏与同伴的交往等因素。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家长则是子女的启蒙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家长与子女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优势。所以,作为儿童天然教育者的家长,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定势作用,家长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教育能力等,无不对儿童的价值判断、道德认知与行为规范,产生深刻而终其一生的影响。家长文化素养、道德素养、教育素养及家长教养方式等方面对儿童社会化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家庭关系与结构对学前儿童的社会化也有一定的影響,如家长期望过高,子女若达不到要求或稍有差距,家长即容易产生急躁心理,容易采取简单粗暴的惩罚教育,不仅使家长失去应有的理智和耐心,而且也会与子女发生情感上的对立和对抗,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和恶化。而有些家长因自己小时候受过许多苦,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总想在子女身上进行补偿,于是宁愿自己多吃苦受累,却对子女的要求有求必应,对子女娇惯溺爱,出现关爱过剩现象,使儿童物质欲求膨胀、虚荣好胜、攀比心强、自制力差,导致儿童在社会化进程中出现角色失调等问题;重智轻德,忽视儿童全面发展、父母的过度干涉和过度保护等这些都会影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家庭作为青少年的首属群体,是青少年“社会化的摇篮”,也是其“人生第一课堂”。家庭作为人的最基本的环境,其具有不可随意选择的特点,人一生下来就必须接受家庭的哺育抚养,逐渐完成社会化,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因此,家庭是青少年学生走向生活的起点,青少年成长离不开家庭这一基本群体,并终生受其影响。正因为如此,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优化家庭教养方式、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形成科学的自我动力,促进学生学业成功非常重要。 家庭是身心健康教育的关键场所,家庭健康是身心健康教育的核心。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质和优良的素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当我们的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应该检讨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庭。现代家庭必须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尽管目前尚无统一的模式可供借鉴。不过,家长应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平等地同孩子交流,及时发现并正确地指导孩子在成长期的行为变化。同时,借鉴青少年心理保健的有益做法,多花精力,借助自己、孩子、教师和社会多方位的力量,不失时机地、恰如其分地开展子女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是能够取得效果的。 参考文献: [1]王璇,赵静,赵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07). [2]王燕青.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5. [3]唐淑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 [4]邓英.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全面实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4(0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