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基于移动学习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
范文 |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教育领域愈发注重引进以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为支撑的泛在化移动学习方式,以改善新课程背景下依旧存在的一些不良教学现状。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教师应注重结合化学学科教学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利用泛在化移动学习方式改进当前的化学教学过程,建构起真正高效的化学学科泛在化移动学习模式。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初中化学;移动学习;泛在学习 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然成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媒介,泛在化移动学习也成了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式,这些变化推动了教学的创新变革,让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技术条件,建立起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泛在化移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打破时空限制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新型学习方式,展开无处不在的学习。如今初中化学教师将泛在化移动学习方式引入化学教学之中,意味着化学教学已经迈开了创新改革的步伐,迎来了新的教育发展局面,教师应注重积极地推进泛在化移动学习方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 泛在化移动学习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意义 移动学习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与教师的粉笔教学方式、学生的纸笔学习方式相对的新型教学方法,它能够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人、时间、空间以及信息等四个维度的高度自由融合,让学生在每时每刻的信息互联互动过程中,实现无处不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这意味着移动学习方式具有比较明显的泛在化特征,能够让学生形成泛在性和持续性的学习品质。 具体而言,泛在化的移动学习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融合与运用,具有多方面的实际教学意义。 首先,泛在化的移动学习方式颠覆了傳统的知识授课形式,也改变了学生的知识信息获取方式与知识学习方式,让化学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现有知识与发展需求,展开以学定教和以学促教,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他们在泛在学习过程中的化学学习效率,保障他们的化学学习成效。 其次,泛在化的移动学习方式可满足学生随时随地产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真正实现无处不在的化学学习,及时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信息,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学习问题。例如,当学生在归纳化学知识点时,遇到了知识点不详的情况,则可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的信息检索渠道,去搜索和查阅相关的知识信息,有利于学生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的学习,增强学生知识学习的系统性。 最后,泛在化的移动学习方式可帮助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指导能力,满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学科提出的信息化教学要求,有利于教师打造一个具有较高信息化水平的高效课堂,增强化学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让学生能够在突破时空束缚的化学课堂上展开有效的化学学习,既让学生掌握课内的化学知识点,又可让学生整合课外的学习资源展开学习,有效地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 二、 泛在化移动学习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运用策略 泛在化的移动学习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好的教学价值,教师应采用以下的创新教学策略,将泛在化的移动学习方式的教学价值充分体现与发挥出来: (一)借助iPad新技术展开泛在化移动教学 教育信息化已然成为教育界比较普遍的教学走向,国家在中长期的教育改革进程中,愈发重视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开始注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普及终端设施。在这一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推进泛在化移动学习方式的创新运用,则可将iPad新技术作为技术支撑,推进化学学科的泛在化移动教学。iPad新技术是一种手持式的移动设备,以这种移动设备为主要手段展开泛在化的化学教学,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使用的便捷性,保障其信息化教育的实效性。 以“分子和原子”一课为例,教师可利用iPad智能终端平台为学生制作flash动画视频,为学生演示分子和原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包括分子变成原子的动态过程和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的动态过程。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陌生的微观世界进行直观而具体的了解,使其清晰地理解分子与原子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还能培养学生在移动学习方式进行主动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学会主动观察化学学科的某些化学现象的变化过程,最终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也可利用iPad智能终端平台为学生下发一些讨论题目或者课堂测试题目,让学生通过在线讨论或在线测试的方式回答问题,让教师能够得到实时的教学反馈,让教师可随时随地科学调控化学教学过程,提高化学课堂中移动学习模式下的互动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即时下发这样的讨论题:“温度升高或者降低,对微粒运动速率、运动间隔、微粒体积等要素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生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将答案反馈给教师,教师则可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和回答情况进行分析,然后纠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认知。因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线上请教,然后在教师的及时答疑解惑之下提高自己的化学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二)利用微课推进化学泛在化移动学习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重要载体,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重要知识点或者重要教学环节进行记录,继而展开精简教学活动的科学教学方式。微课这种新型的课程表现形式非常灵活方便,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泛在化的学习方式,可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可建立起“微课+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特定化学知识点的泛在化移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学习资源进行系统地整合与利用,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展开学习。 在微课模式下的泛在化移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将学习任务、课堂问题等等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进行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或者探索问题的过程中维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使其始终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积极地开动自己的脑筋,主动地展开探究性的学习。以“酸碱中和反应”一课为例,教师可利用移动设备呈现微课教学的生动画面,先创设一个导入新课的生动学习情境:“人们被蜜蜂蜇了,往往都是用肥皂水来冲洗被蜇的伤口,以缓解疼痛;而人们若是被马蜂给蜇了,则一般是通过涂抹食醋的方式来缓解疼痛,你们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吗?”这一情境能够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探究兴趣,使其快速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之中,去主动探究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点。 在课中的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则可利用微课直接为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如“探究两组酸与碱的化学反应”。在这一学习任务中,两组的酸与碱化学反应可包括“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这两组酸与碱化学物质的反应。学生在主动探究这两组化学反应的时候,发现前面一组酸与碱化学物质的反应过程中,会出现白色的沉淀物,而后面一组酸与碱化学物质的反应过程中,却没有出现明显的实验现象。 此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問题:“在没有出现明显的酸碱反应现象时,该怎么去判断酸碱反应是否发生过?”学生可根据这一问题进行自主的思考,探索出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有效方法。例如有的学生选择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之中滴进酚酞试液,再将稀盐酸滴进这一溶液之中,在滴的时候使用玻璃杯对溶液进行搅拌,直到溶液变为无色,则不再滴入盐酸。在此基础上,学生将烧杯中的溶液滴几滴在玻璃片上,对其进行加热,再观察加热时的实验现象,再讨论判断酸碱反应是否发生过的有效方法。在这一微课支撑下的泛在化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可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利用手持式移动设备展开课外的泛在化移动学习 在当下的化学教育中,由于教学时间与教学资源的限制,导致化学课堂教学没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教师愈发注重引导学生展开课外学习。这是新时期学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意味着教师要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能力为教育核心,加强化学学科的课外教育指导,让学生在合理的课外教育指导之下,在课外学习时间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在这方面,化学教师可利用手持式移动终端设备,让学生在课外展开泛在化的移动学习,增强学生在课外的学习兴趣,并使其维持较强的学习动力,自主实现无处不在的化学学习。 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外学习过程中打开微信App,关注化学教学的相关微信公众号,使用这一微信公众号的功能与服务来展开便捷性的泛在学习。学生不需要额外下载其他程序,却能够获取比较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课外学习欲望。比如在“空气”这一课题的课外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微信公众号为学生推送一些读图、认图、动手操作等方面相关的化学知识点,如“空气组成图”“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操作流程图”等等,让学生能够将微观的化学知识进行宏观化,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教师也可根据自身化学教学的实际需要,申请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订阅号,向学生即时或定时推送订阅号的化学教学信息。这一方式可支持教师提前编辑即将要推送的具体内容,然后抓住合适的时机向学生推送,让学生能够有时间、有兴趣阅读微信公众订阅号的推送信息。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外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这样的拓展性课外学习任务:“本次课程我们已学习了空气的主要成分,那么你们知道空气的组成与氧气、氮气等气体的组成存在哪些不同之处吗?”这一课外学习任务能够拓展学生的泛在学习空间,也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之间的区别,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理解能力与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在完成课外学习任务之后,在微信群中展开讨论与交流,及时解决自己在课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困惑,以提高其课外的泛在性化学学习质量。 三、 结语 在泛在化移动学习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能够采用的创新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师可借助iPad新技术展开化学教学,也可利用微课推进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化学教学,还可利用手持式移动设备展开课外教学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多元的泛在化移动学习方式的支持下产生强烈的化学学习欲望,使其自主形成移动设备支持下的良好学习方式,有利于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保障初中化学泛在化移动学习模式下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浩斌.移动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思考[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9):55. [2]方诣.初中化学引入iPad新技术的高效课堂案例[J].化学教与学,2018(2):35-37. [3]张武夷.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14):91-92. [4]廖东生.智能移动终端在初中化学课外学习中的应用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56-57. [5]朱珍伟.关于初中教学中手机移动学习的实施探讨[J].新作文:教研,2019(4):1. 作者简介: 罗爱华,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