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农村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下学生的自主预习策略分析
范文

    摘 要:“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导”与学生“学”,有效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它实现了由以往“先教后学”向“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转变,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它既是教师导学的方案设计,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学策略,也是学生学习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方式。因此,文章对“导学案”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导学案”在预习阶段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基于学生的自主预习,对“导学案”的实施提出可行性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教育;初中数学;导学案;原则;策略

    学生自主预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导学案”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份良好的“导学案”,能够根据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具有针对性的预习方向,为学生自主预习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更为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很好地促进作用。

    一、 “导学案”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大多数农村学生的数学“底子”相对较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没形成很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怎么教,他们就怎么学,在学习上,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其次,学生对预习也是极为随意,大多学生认为预习只是简单看下教材,熟悉第二天所讲的教学内容,对于“导学案”更是注重其结果,忽视了过程,学生大多是一知半解的状态,进而造成他们缺乏对新课的学习兴趣,不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而后导”并未实现,“导学案”反而适得其反,阻碍了学生的新课学习。最后,学生也缺少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农村学校的学生,父母文化水平大多都不高,并不能给予他们学习上的帮助,对他们的学习近况也不是很上心,再加上一些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这也让“导学案”的应用并没有多大效果。

    二、 “导学案”在预习阶段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为重点突破做准备

    初中数学很多的课时内容较多,如果让学生对所有的内容都进行预习,那学生也只会浅尝辄止,大致浏览教材的内容,甚至会因为预习的内容较多,而打击了他们预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进行预习时,要根据这一节的教学重点,设计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教师针对《全等三角形》一课设计“导学案”,教师就要针对全等三角形的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问题设计。问题一: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问题二:如何用符号表示?问题三: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分别指什么?问题四:两个三角形如果全等,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这样,教师把教学重点,分解成四个难度逐渐递增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以此来把教学重点进行分解剖析,进而实现教学重点的突破。

    (二)体现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一定要正确认识预习虽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并不等同于学生的提前学习,或者对学生学习不足的检验,而是让学生圈点标注自己的疑惑,以此来让学生在课堂中争取学习的主动,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学生通过预学,在课堂学习时,更具有针对性,把精力放在问题的思考上,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三)分层预习,为不同学生做准备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也不能把所有的“导学案”都设置成统一的标准,“导学案”的预习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和深度性,能够满足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需求。对于学困生而言,“导学案”的预习内容对他们只要求记住结论与公式,并引导他们推算结论与公式的演变过程;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除了对学困生的要求外,还要让他们关注结论与公式的产生过程,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关注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对于优等生来说,就要让他们面临更高层次的挑战。这样,不同的学生在不同难度“导学案”的预习中,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分层预习,能够最大限度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进而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都能够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 “导学案”教学下学生的自主预习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明确预习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初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兴趣需求的驱使,只要他们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他们的行为态度就显得更为积极、主动,更能愉快地进行思考、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點,进行预习问题的设计,一旦学生有了兴趣,他们就能够明确自身的预习目的,进而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自主预习的效果自然也就会提高。

    一方面,教师要把握教材的特点,在“导学案”设计时注入“趣味因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如,初中数学教材的设置特点包括概念的形成、方法的探索、公式定理的推导、结论的归纳总结等众多的内容,其中都蕴藏着有趣的数学逻辑和深刻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让学生的预习过程,也是发现、探索、体验数学乐趣的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让他们都能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促进学生形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

    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导学案”设计时实施分层教学,以此来激发不同学生的预习兴趣。学生之间是有明显差异的,这也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发展是极为不均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其目的,应该是关注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科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让“导学案”更多的以探索、弹性的形式出现,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让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兴趣方向进行探索,进而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教师在针对学生预习中的评价时,要多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语言,特别是在学生有一些独到见解,特殊想法的时候,即使是错误的结果,也要给予鼓励。因为这是学生针对预习内容认真思考的体现,正确进行引导,以此增强学生自主预习的自信心。

    (二)提供足够时间,保证预习质量

    “导学案”式预习,并不像以往学生预习一样,只是简单翻阅教材,粗略浏览。“导学案”是有目的、有方向的高效预习方式。与此同时,大多“导学案”的预习阶段都在课外,而课外学生又会面临大量的课后作业。因此,教师要适时减少重复的家庭作业,为“导学案”的预习提供足够多的时间,以此来保证学生预习的质量。在“导学案”实施初期,学生自主预学的习惯没有养成之前,教师也可以试着把“导学案”放在课堂之上,以此循序渐进,逐渐实施,一直到课外。与此同时,现如今很多农村初中学校都打算把“微课”引入到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利用“微课”制作“导学案”。这样,师生之间以“网”相连,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指导,解决了农村学生缺少一个良好家庭学习环境的问题,“导学案”也会更为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直接的接受,学生的预习质量定会有所提升。

    (三)注重预习形式,提高预习效率

    “导学案”并没有固定的设计形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要求,“导学案”也会有不同的设计策略。因此,教师要善于设计不同形式的“导学案”,让学生预习的形成更为丰富多样,以此来提升自身自主预习的效率。

    以自主与合作预习相结合为例:“导学案”的定义就是以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再辅以教师的课堂指导的教学方法。因此,自主与合作预习相结合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预习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教师既注重学生个体预习的独立性,让学生在预习中能够按照步骤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即略讀、细读、精读。略读就是学生简单粗略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浏览,弄懂教材的大致内容。进而再进行细读,边读边做笔记,圈点标注出教材的要点,并对其中的易错点、疑惑点、自己的见解旁边或笔记上即兴标注。最后就是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精读,就是在学生做教师设计的问题时,如果有不会的地方,返回来再对教材进行“局部”精读。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在预习阶段的合作交流。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生独自预习后,可以要求学生展开讨论活动,大家把自己不同的地方“拿”出来,集思广益,说不定哪位学生不经意间的一句言论就能够启发到同组的学生。当然,教师也要适时布置一些群体合作交流的学习任务,给予他们交流的方向,以免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偏离讨论主题。

    再如:“假设论预习”,学生在预习中一定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数学名词,自己可以先按照此名词的数学规律“假设”一个定义。如,“无理数”的定义,学生假设定义“没有规律无限循环的小数”,同时再列举几个自己认为是无理数的实例,进而继续预习,在不断地预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课本上的定义与自己的定义并不一样,经过对比分析后,发现自己的定义并不严谨,“无限循环”就说明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与“没有规律”相矛盾。学生通过思考两者的差别与自己的不足,就会深刻理解无理数的定义。

    总而言之,学习是一种极为缓慢,又循序渐进的事情,学生的自主预习的习惯养成与能力提高也并非滴水之间就能够完成的。因此,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既要秉持一定的设计原则,也要采取多样的实施策略,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此发挥“导学案”真正的作用,让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真正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君卫.“导学稿”模式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0).

    [2]陈洪波.初中数学导学稿中预习设计的有效性策略[J].师道:教研,2015(3):39.

    [3]陈宗领.学案导学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8(3):164.

    [4]杨静.例说初中数学“预习型导学案”的编制与实施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7):83.

    作者简介:

    朱春赟,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永宁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