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
范文 |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把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出,其主要目的其实就在于进一步地开发我国语文基础教育更广泛的内涵和功能,重视教师在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增强语文底蕴、提高语文修养功夫。在与阅读教学的人际交流和互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知识和综合能力素养。 关键词:阅读能力;综合素养;阅读氛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大阅读”观为宗旨,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大量阅读中着力培养中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究,获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 拓展宽广温馨的阅读空间 正如季羡林所说:“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它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综合效应,绝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播、道德教育和娱乐消遣所能企及的。”教师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不能仅限于语文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更重要的是要以良好的思想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让学生在大量阅读汲取丰富的现代语文知识和养料,从而认识世界,开阔视野,形成较为厚重的文化积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至少60篇,课外阅读量为100万字。要达到这个上目标,仅凭教给学生如何阅读的方法和课阅读教学是显然不行的,那就得创新阅读方式,开辟阅读空间。 为此,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语文阅读空间的拓展。近年来,我们在班级原有图书角的基础上,给每个班增添了图书柜,建立了读书区;在教学楼和办公门厅、楼道设立图书专区,以便学生随时随地能够阅读。每周每班开设两节阅读课,借助网络平台,开设了晨诵课,让学生诵读一些经典美文。同时,我们将阅读向课外延伸,开展家庭亲子阅读,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这样一来,学生们的阅读空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学生们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二、 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 作为一名精通语文的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大语文的教学观,以教师的大视野引导学生爱阅读,科学的阅读,创造性的阅读。有人曾这样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高瞻远瞩,有效地指导自己的学生阅读,让学生从阅读中受益。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深知,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书籍的习惯。起初,我们让学生将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带到学校阅读,学生带来的书种类很多,童话、寓言、神话故事、绘本、连环画、科技等等的书籍一应俱全。先让他们在学校阅读这些自己喜爱的书。在学生阅读这些书籍时,教师不加以过度的干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其自主阅读,阅读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放声读出来,可以朗诵,也可以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将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来读。这样一段时间过去了,学生们喜爱看的书各类逐渐多起来了,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一本本书在同学之间传递,这是友谊的传递,知识的传递,爱心的传递。时间一久,学生们带到班级的书多起来了,自己看完了,便不自觉地将书放到了班级图书柜,分享给班里的同学阅读。就这样,整个班级读书氛围浓厚,课余,随处可以看到学生阅读的身影。 (二)创设优美的阅读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重视阅读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比如我们在早读课时,借助公益网络平台,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配图配乐诵读。这样一来,学生在陶醉在优美的意境和音乐之中,进入情不自我的状态,大声地、有节律的诵读,在诵读中享受文字的美,从而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的朗读技巧、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阅读环境的创建方面,我们从注重两个方面:第一,学校层面。学校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创办黑板报,建立阅读橱窗和长廊,并在校园里以“书签”的形式陈设古诗词,學生随时随地可以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浓郁的文化气息,将学生带进了阅读的殿堂,在阅读中获取精神养料。第二,家庭层面。我们在重视学生在学校阅读的基础上,将阅读空间向校外拓展,家校共育,将学生家庭开辟成阅读的第二场所。我们提倡亲子阅读,父母孩子“同读一本书”。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读书氛围,将每一个家庭打造成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阵地”。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尤为重视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平台。学校、班级开展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手抄报展评、阅读展示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的开展,即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为学生阅读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在多彩的读书活动中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三、 创新特色阅读形式 我们学校提出了“晨诵——午读——暮省”的读书模式,编写校本经典诵读读本,读本涉及古诗文、现代经典美文,以供学生每天晨诵。日有所诵,日有所获,这是我们诵读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基点。中午放学后不给学生留书面作业,让学生阅读学校规定的必读和选读书籍。下午放学后,只留给学生少量书面作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反思一天所读,做好读书笔记,并写好日记,以达到反思提升的目的,让学生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四、 重视课堂阅读教学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关键环节。都是在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良好读书氛围、搭建阅读平台、创设阅读环境的同时,更为重视课堂阅读教学,在课堂阅读教中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爱阅读,而且会阅读。 (一)教会孩子阅读的方法 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如在阅读时要做到勾、点、圈、划,做好批注;在阅读时要深入思考,只读不思,等于没有读书,一定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读书时要做好读书笔记,学习诸如环境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和外貌的描寫方法;书中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的,自己模仿并将学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平时习作中去。学生掌握了必要的读书方法后,阅读才能达到读写双赢、事半功倍的效果,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提升了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书目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阅读中悟出了很多的道理和读书的方法,平时在学生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候会发现一个小小的文本,老师也看不出什么奇特之处,但在学生细读品味中,能够展示出不一样的精彩来。学生能讲出自己悟出的深刻道理;仿写出优美的语句;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情境;读出了语言的言尽韵味犹在。如《白鹅》中有这样一段话:“鹅的吃饭,常常使我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学生读得栩栩如生,表演得活灵活现,真让人叹为观止。 (二)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和坚持学生反复地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说的就是反复多读这个基本道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地诵读文章,要求引导学生眼到、耳到、口到、心到,使得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其中之意,感悟其中之情。“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是人教版《长城》一文中一句话。这句话泛泛来读,学生也可能感悟不到什么。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引导,教学生反复来读,就会读出深刻的体会来。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 初步感知 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这句话是写中国万里长城的雄伟;这座中国万里长城是无数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共同结晶。) 2. 品读文本,深化体会 (1)从这篇文章中入手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课文重点句和词语。如数不清、两三斤、那时候没有或使用过的大型起重机、无数、一步一步。教师通过引导并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学。 (2)再次集中注入浓厚感情,认真进行课文朗读。这句话,把你最希望能准确理解的原文意思和表达内容以最直接有力和感情的表达方式准确朗读表达出来。 (3)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智慧”后,再次深情地朗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3. 配乐朗读 教师通过以动画形式的课件展示有关内容,配上符合文本的音乐让学生朗读,学生的感情得到喷发,更进一步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美,体会到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五、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的外延就等于是生活,智慧的语文教师会主动让学生用生活的眼睛来生活的眼光去专注语文。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广泛的阅读能够让学生眼放世界,但书本的知识而要在生活中实践、验证、深化,从而将知识内化于行。生活是得天独厚的活教材,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去熟读生活这本书。我们经常开展采风等校外综合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和综合素养。 如,有一次,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我带着学生来到田间地头,让学生再次体会,尽情地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这样的生活情境里引导学生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新的面貌。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新奇,他们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抓住事物特征,写出了自己对家乡和未来的憧憬。 教师不光是要引导学生创造出认识生活的素材,更迫切地要通过引导教师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活、感悟认识生活。我们教师还要努力克服养成学生无事可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每天都要求全班的学生自己写一篇日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下来,让全班的学生从平凡的生活里很容易地抓到一些学习写作的材料。这样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能力,让学生的情感在文字间流淌。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和途径,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语文阅读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因此,让我们一起在阅读中放飞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在语文的世界托起明天的金色太阳,让学生在学中悟、在悟中学吧。 作者简介: 吴爱芸,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静宁县界石铺中心小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