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书法美学之于书籍设计的借鉴意义 |
范文 | 【摘要】 书籍设计对书法元素恰当的借鉴和吸收,是对传统文明与审美的再认识,也是提升出版品位的重要表现,能有效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对提升纸质书籍阅读热情和重塑现代书籍的古卷气息,拓展出版审美视野有重要意义。书法技法、用印等蕴藏着丰厚的人文与审美思想,对书籍设计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只有大胆创新、勇拓新路才能让书籍设计别开生面而又彰显风格,创造出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出版物。 【关? 键? 词】书法美学;书籍设计;价值;阐释;启示 【作者单位】陈荣谦,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9.025 近年来书法热迅速升温,这种热潮中包含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深刻思考,蕴含了东方美学观和艺术观。书籍作为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随着社会与科学的进步及大众审美能力的普遍提升,书籍的外在形式诸如材料、印刷以及装订等日益被大众关注,凸显了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性。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无法阻挡的文化魅力,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籍设计如果能恰当借鉴和吸收书法元素,将大有裨益。 一、书法对书籍设计的美学文化意义 书法蕴涵丰富的表现元素,就风格而言,有碑的苍茫雄强和帖的淋漓酣畅,有篆、隶、楷的端稳工整和行草的流动洒脱;就审美取向而言,有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清尚态;就结构技巧而言,有左右平分秋色、上宽下窄和上窄下宽、左低右高和左高右低、左中右结构、中左合并和中右合并;就辩证而论,有方圆、长短、大小、枯湿、浓淡、肥瘦、迟速、虚实、中侧、奇正,等等。可以说,这些风格、审美、表现方式等都是书籍设计可以充分利用的。从书籍设计角度来看,书法在书籍设计中应用有以下意义。 1.重要的审美传播方式 书籍作为知识和文化的载体,同时展现的是国家、民族、个人的高度和形象,践行国家新近大政方针,传播正能量和教化广大民众。展示真、善、美是书籍设计领域应有的担当,只有具备家国情怀和宽广审美视野的书籍设计才会更具创意、更富人文关怀。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深层文化情感表现的艺术,虽然经历过学术断层,但这门古老而高雅的艺术从未从我们的视线与情感中淡出。书籍设计有效吸收传统书法艺术元素,既可以丰富設计的表现样式和内涵,也能体现书籍设计者的探索与思考。 2.提升读者纸质阅读的热情 信息的高速化和媒体的多样化使阅读和浏览变得更加便利,但网络和媒体的娱乐功能过多地占据了国人的休闲时间,而且网络传播往往具有泛化和常识化特征,纸质阅读的多功能性是任何电子阅读与视听无法替代的。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与代表,能唤起国民的情感共鸣,且书法作品对人的熏陶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在长期的笔墨浸润中,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和审美取向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作者。如何克服电子阅读的负面影响,提升读者的纸质阅读愿望进而激发其消费热情,是书籍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果书籍设计能多方面吸收和借鉴书法元素,找到读者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便能获得更多读者的关注。恰当应用传统书法元素和书法表现样式,对引导读者的审美取向、提升其纸质阅读热情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和意义。 3. 增加书籍的古卷气息 中国人对既往的追思有着世界上其他民族难以比拟的情怀,这种心理和审美情结的存在,让那些带着岁月风尘的物件给国人无穷的想象和慰藉。所以,我们在欣赏碑帖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把这种历史、自然赋予而非书写本身具有的效果视为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残缺往往因为别具韵致而被观者接纳。 在印刷术出现之前,书籍主要靠书手、书家抄录而成,这些抄录具有大小统一、笔法精妙、章法妥帖的审美特点。这些书写样式虽不再采用,但科技与电子信息的高速发展却可以让出版重现古代书籍样式,如高清影印古籍版本,或通过技术处理提取古代抄录善本中的字,运用到现代书籍设计中,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创新方式,能大大增加现代书籍的古卷气息。 二、书法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书法主要包含审美观和技法两大内容,书籍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多角度地吸收和借鉴书法的审美和技法。 1.书法审美观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就法帖而言,书法有碑帖之别;就书体而言,有静态(篆、隶、楷)和动态(行、草)之分;如果依据字形大小、应用环境、材质等细分,则区别更多。但总体来看,书法的审美观是一致的,将书法审美观应用到书籍设计中,首先要了解书法主要的审美观。 首先是黑白观念。书法中有计白当黑的论断,通常情况下,普通的书学者和一般欣赏者,只关注书法的黑,即文字与笔画本身。但事实上,点画之外尚有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即空白。由点画围合而成的部分通常称为内部空间,外部则称外部空间。也就是说,空间分为墨线围合而成的字内空间和墨线围合之外的外部空间,只有同时关注这些“黑”与“白”,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书法的黑白之美,并进一步应用到书籍设计中。 在黑白应用上,已经有了很多优秀的设计案例。比如,中华书局1912年整理出版的一套大型“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标题是黑字,标题底下以白色为衬,看起来雅致而醒目。该套丛书在2018年再版时沿用了这一设计理念,并将原先的纯白色加以做旧,呈现泛黄的效果,比之前的版本设计显得更成熟和厚重。余秋雨先生的书也大多以黑白观念进行设计,如201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霜冷长河》、2014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君子之道》及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文化苦旅》《吾家小史》等。 其次是疏密对比。古人总结书法:“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1]足见古人对书法的疏密对比早有特殊心得与法则。书法的疏密对比是在汉字本身构造特点的基础上加上书家的艺术处理后形成的效果,这也是书法审美的重要观念和法则。这方面同样有许多经典案例,如1998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四部要籍注疏丛刊中的《尚书》,封面左上方的密和右下方的大面积空白形成鲜明对比,层次鲜明,疏密精当。再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四书五经译注丛书”,封面上的“四书五经”四字极力夸张,几乎撑满整个封面,但字的笔画间距疏朗,两相对比,奇趣乃出。 再次是平衡稳定性。书法所有的艺术表现特征如变形、夸张、对比等,最后都要以是否达到平衡为标准,儒家中庸思想中的“和”观念,在书法中也是严格遵循的。这个审美观对书籍设计具有直接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如201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晗《中国人的生存规矩》,封面图案面积大而偏下,又呈弧形,整體设计有失衡之危,妙在左上角加了几个粗重的汉字,整个设计便平稳了。再如2017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封面上部标题文字疏朗而重拙,下部的空疏就很难处理,设计者巧妙地以一条大河自高而低、自左而右穿插,画面瞬间变得稳当。 书法中所有的艺术处理,其最高境界都以浑然天成不事雕琢为最高指向,“道法自然”在书法中具有普遍意义,这个道理之于书籍设计就是匠心独运,不着痕迹,这样才能做到妥帖、自然。 2.书法技法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书法是靠笔墨技巧来实现最终艺术表现和思想传达的。古代书论中,论述笔法技巧的篇目占据很大比重,足见笔墨修炼是一个书家毕生的追求。也正因为如此,诸如唐代书法家怀素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株,以供挥洒”,“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2]这样的故事才广为流传。 点画质量是书法的生命,看似简单的书法线条中包含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伦理道德观和整个宇宙的秩序观。仅以线条而言,一个小小的起笔动作就包含深刻的儒家思想。如逆锋,就是书写过程中将笔尖反向藏起来,表明中国儒家“君子藏器”的重要思想[3]。 行笔过程中如果笔尖始终处于与点画运行方向相反的位置则称中锋,反之称为侧锋。中锋行笔,点画具有立体、饱满、圆劲、浑厚、入纸的特点,而侧锋行笔容易扁薄和枯陋,是以通常中锋取劲,侧锋取妍。在草书中,出于疾速和宣泄的需要,很多笔画都以点代替,但如果都是点就没有办法识读了,所以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4] 与点的简短对应的是长线的伸展与夸张,从节奏角度而言,这是一种完美的对比调节。从方圆角度论,书法中方笔主要表现苍劲雄强,圆笔主要表现灵秀酣畅,方笔主要是碑版的表现,而圆笔更多是帖学特征。如果对书法用笔技巧有较深认识与思考,那么书籍设计中的单一和呆板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在书籍设计中,对书法技法的直接应用就是请书法名家题写书名,这不仅能提高书籍的知名度,还能让设计更专业和完美,要优于一般的书籍设计,比如启功先生题写书名的《宋诗钞》《苏轼文集》《杜诗详注》《清史列传》《乐府诗集》《李太白全集》,欧阳中石先生题写书名的《我所知道的季羡林先生》《韩愈碑林书作集》,等等。请书法名家题写书名,往往要综合考虑书籍的性质、主要阅读群体以及题字的书体表现等因素。 3.用印技巧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印章虽小,却寓大千于方寸。小小的一方印,除却刀法、结字、章法三个基本要素外,还有字法、文辞、用途、风格等要求与区别。古今书法大家对用印都非常挑剔和苛刻,就大小论,选用印的大小要适宜,忌选比落款字大的印章,以免喧宾夺主;数量上要印多而不繁,印少而不单。就钤印的位置看,要通观全局平衡,审慎再三。好的书法艺术作品要与好的印章相配,否则会影响作品的档次,印章篆刻水平高还能使作品艺术性增色不少。印文的风格不仅要与书法风格相近,而且印章尺寸、字的大小、字体选择、朱文白文、印泥颜色都要搭配。因此,无论是直接让印章图样进入书籍设计,还是在其中谋求书籍设计的新思路,都是大有可为的。 如201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经典藏书”系列,封面就统一设计为一种样式,即左下方“经典藏书”四字以印章式样来处理;201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黄永玉全集》封面右上方就直接用了一方印章;2017年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的《赵国经王美芳》封面左上也缀有一方印章。类似直接采用和借鉴印章效果的设计案例还有很多,印章加入书籍设计不仅能增加设计的层次感,为设计点睛,还能有效提升书籍的设计品位。 三、结语 任何艺术的生命力都在于创新,书法更是对传承与创新要求很高的艺术。书籍设计借鉴书法既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开拓创新,实现书籍设计与书法的最佳组合,积极探索二者结合的无限可能。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是书籍设计的福音和对人力的极大解放,书籍设计中的字体、图案、颜色、造型等原先复杂精细而需耗费设计者大量时间的问题,在技术面前迎刃而解。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富含审美哲学、生活美学及多样化的用笔与结构技巧,一旦在书籍设计中引入,其资源和灵感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在出版事业极大繁荣的今日,创新书籍设计成为立足业界的重要法宝之一,所以装帧设计风格尤为重要。由于书籍设计者的教育背景、专业素养、审美习惯等各不相同,设计中表现出的特色和个性也千差万别。 兼收并蓄才能海纳百川,拥有国际化视野才能让我们的书籍设计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的今日彰显中国特色。书籍设计只有立足传统、广泛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设计理念才不会故步自封,只有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设计才能在文化、心理上和世界接轨,只有思想深刻、别开生面、风格强烈的设计才能引领业界潮流。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书籍作为传播知识与文化的重要媒介,要用优秀的装帧设计提升其品位。书法作为独具中国特色并浓缩中国情感的艺术,具有无限的开发可能,书籍设计创造性地应用书法艺术,能同时拓展书籍设计和书法本体空间。 |参考文献| [1]崔尔平. 历代书法论文选[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陈振濂. 书法学综论[M]. 浙江: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 [3]陈振濂. 书法美学[M].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