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多维表征
范文

    【摘要】创新图书馆空间设计与服务功能,从社交互动、创新支持与知识发现三个方面延伸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发展趋向。苏州第二图书馆基于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形神相依的空间设计原则,对馆内空间服务进行全方位升级,不仅实现了集多元第三空间功能于一身的空间功能再造,而且真正实现了基于用户思维的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转型。

    【关 ?键 ?词】苏州第二图书馆;空间服务;转型进路

    【作者单位】徐威,长春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3.026

    苏州第二图书馆位于苏州书香公园内,由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与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设计,整体为三层长方不规则现代化造型。建筑空间摆布呈现全开放特征:巧妙采用俯冲结构设计理念,将城市公共空间延伸至图书馆封闭的实体区域中,并在内部打造了一个以书为媒介的集知识、情感和信息共融的“第三文化空间”[1]。正如苏州第二图书馆馆长金德政在开馆致辞中所言,苏州第二图书馆旨在为所有年龄段的使用者提供多样化的活动体验,促使其从被动的媒介使用者转变为主动的活动参与者和内容生产者。

    苏州第二图书馆空间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苏州第二图书馆空间布局结构来看,其立足于人与环境的整体性,打造读者与图书馆和谐相处的空间生态场。如图书馆一层被定位为“读者互动交流的公共空间”,不仅设置了咖啡厅、餐厅、电影院、信息处,而且允许举办读者交流、音乐会和各类演出活动。图书馆二层被定位为“用户创意工作实践活动区”,以支持用户创新创业为目的,提供放映室、音樂室、媒体室、游戏房等个性化技术体验设备与资源。图书馆三层被定位为“书的天堂与公民观景区域”,馆方在该层设计有大面积采光台阶式区域供读者自由阅读,而且大厅以流动的曲线进行空间分割,确保读者拥有全景式的空间视野。

    从苏州第二图书馆空间服务功能来看,其通过合理规划现有资源,将藏书空间让渡于具有开放、自由、多元和便利功能的复合型空间,以适应读者定制化与个性化的空间功能需求。如基于动静互补原则来平衡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功能范围,基于虚实结合原则赋予有限实体空间交流、体验、休闲、展览等衍生功能,基于形神相依原则设计颇具人文功能的“公民阳台”,为读者带来开放式景观的既视感。

    从苏州第二图书馆空间服务内容来看,其结合空间布局结构与功能维度提供了三类服务内容。一是协作与社交服务的大众服务,构建了供读者充分互动与分享交流的公共区域,读者可在其中进行社交、娱乐与学习。二是创新与创意体验的小众服务,即践行“多功能城市办公室”服务理念,提供联合办公服务。如读者可通过预约使用图书馆提供的办公空间及高技术制造设备进行短期办公。三是保姆式智能化知识服务,基于智能化的图书管理设备增加读者与文献的互动机会,读者可凭借互动展示屏和相应的手机程序来浏览和使用电子资源。

    一、静态与动态空间的重组:社交互动与文化交流服务

    苏州第二图书馆不仅打造了服务空间组织相对稳定且环境静谧的阅览室和静读区,而且设置了旨在为读者交流互动提供机会的动态社交场所,真正实现了知识、思想与精神的泛在交互。

    1.打造高质量安静学习空间,满足读者私密性学习阅读需求

    苏州第二图书馆虽以创建大规模开放式公共空间为己任,但仍在空间内部设立临近的多样化小空间,如不同样式的多人桌、半开放式的讨论仓、带隔板学习桌的7×24小时开放的隔音小间,以及配有火车车厢式座位的静读室[2]。为强化静读功能的可达性与功能空间的辨识度,馆方主要采取三类策略。一是加入明显的空间标识与隔音设施,使在安静学习空间学习的读者免受公共空间的干扰。二是基于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原则,拓展静读空间的功能边界,读者不仅可在其中安静阅读,还能够利用各类设施进行办公与实验。三是强调优化以心静为导向的空间环境,通过创建地理临近且功能趋同的安静学习空间,有助于读者间形成积极向上的静读文化。

    2.创建协作与社交空间,实现读者深度互动功能

    苏州第二图书馆高度重视空间组织的灵动性。在促进信息流动性与知识交互性、启发读者智力创造等现代图书馆应具备的功能要求驱动下,馆方提供具有多元功能的协作与社交空间,增进读者交流的频率与深度。一方面,馆方在开放式的空间内营造协作交流的氛围。如在图书馆一层设置会客区、多功能厅、家庭图书馆等读者人际沟通与日常办公的区域,此类区域具有开放性、交互性与公开性等特征,可为到馆读者提供学习共享、知识传递与文化交流等社交功能服务,进而打通公共知识与个体知识间的传导路径[3]。另一方面,馆方注重运用特点鲜明的空间元素装潢内部空间,激发读者交流分享的内生性动力。如开辟设有小圆桌与布艺板凳搭配的闲聊空间,在工作间配备投影、可移动白板,还利用窗台空间摆放一体机及符合人体工程力学的座位,便于读者长时间学习。

    3.设置日常娱乐休闲区,促进城市文化空间集聚

    苏州第二图书馆依托馆内艺术展览区、社交咖啡厅、餐厅小型商超等非常规图书馆功能区,打造以闲适人性化空间为特色的城市文化新地标。如在图书馆一层多功能厅布置若干微型影院来展演体现苏州风土人情的纪录片,在位于二层的生活实验室提供图书、唱片、DVD等传统图书馆借品,还提供日常办公用品、医护器械以及体育用品的借用服务。城市文化的专题展演也是苏州第二图书馆空间功能的特色之处,如定期举办苏州弹词艺术展、苏州刺绣艺术展、苏州牙雕作品展等活动,读者不仅可在此享受视听盛宴,还可实现城市文化体验的情感升华。

    二、实体与虚拟空间的结合:创新协作与技术体验功能

    苏州第二图书馆专门打造了实体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制造空间。一方面,为读者提供创意孵化服务,确保读者能够在创新体验和制作中学习。另一方面,开辟以创客空间与联合办公场所为代表的创新实践区域,系统提升读者空间价值的效能感。

    1.激发读者主动探究的创新灵感

    为持续满足读者创意实践需求,苏州第二图书馆不仅设置了配有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巨幅海报打印机、木工和金属手工制作仪器等先进技术设备的实体工作间,而且根据面积与服务目标的差异增设了若干融入便捷智能科技的虚拟活动区。如图书馆二层设置了若干格局灵活且相对独立的大开间与工作间,其中既有生活实验室、媒体空间等艺术类实体活动场所,又将高性能研究技术系统嵌入到空间功能服务中,使读者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与外部资源的协调互通,并享有虚实结合的沉浸式技术创新体验。另外,馆方特设了旨在启迪读者创意思路的“城市工作坊”——应用3D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拥有智能墙壁的立方体房间,读者可利用其开展各类科学实验活动[4]。苏州第二图书馆正是通过打造虚实结合的技术创新服务场域,丰富了读者与技术的互动体验,增强了读者的创新能力。

    2.拓展实体与虚拟空间的功能边界

    苏州第二图书馆始终致力于推进以知识无边界流动为实践方向的空间功能服务升级,既注重为读者的创新实践提供技术支持,为读者提供涵盖从创意孵化到创新实践的全流程一站式空间服务,又通过设置供团队研讨、参考咨询、信息素质教育、个人学习、远程培训的实体空间,确保图书馆员和外聘专业人士能够嵌入读者服务支持的全过程,进而系统增强读者的创新素养。如馆方定期在图书馆一层多功能厅举办各类与科研、生活、艺术息息相关的大型综合培训活动;在图书馆二层、三层开辟若干“服务支持空间”——拥有敞开式培训空间且配备透明玻璃隔断的集体工作区,其内部提供多屏幕、高运转速度计算机等各类专业软件,拉近馆员与读者的距离[5]。

    3.增强特殊读者群体的空间功能体验

    苏州第二图书馆在建设之初便将增强特殊读者群体的空间服务体验,帮助其建立社区身份意识作为重要的实践使命。如对实体空间内的硬件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为残疾读者提供兼具利他体验与技术美感的低位电梯按键、可升降桌椅、台阶坡道、无障碍通道等专用设备;注重为儿童读者提供体验阅读乐趣、培养创新思维、激发探索热情的机会,如在多功能厅、儿童休息区、儿童藏书区定期举办少儿阅读推广、图书荐读等趣味活动;在馆内所有公共阅读区域均配置数字信息无障碍系统与3D触摸屏阅读器,可为阅读障碍人群带来直观便捷的阅读体验。另外,为增强虚拟空间功能的可达性,苏州第二图书馆创新地尝试應用智能机器人技术提供兼具合理性与适切性的数字化人机交互体验——在咖啡厅与公民阳台设置智能聊天机器人,以提升特殊读者群体的使用黏度;在阶梯阅读区使用融合无线射频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图书分类机器人,辅助读者快速搜寻目标图书。

    三、物理与精神空间的联动:知识发现与信息分享服务

    基于场景策展理念为读者提供兼具针对性、实效性的知识发现与信息分享服务,是苏州第二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实践特色。场景策展即图书馆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大数据技术与定位系统等智能感知技术提供浸入式场景空间服务。

    1.创建柔性化的知识服务氛围

    苏州第二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比较优势在于,为读者创设一个融合空间感知与数据感知的柔性化知识服务环境,为业界树立场景化知识服务典范。一方面,苏州第二图书馆巧妙运用现代景观设计理念激发读者阅读欲望。如馆方将图书馆三层改造成为“书的天堂”——不仅开辟了具有大面积采光的台阶式区域供读者开放式阅读,而且特别设立一个可供读者远眺苏州市中心全景的观景台,提升读者与图书馆空间环境的交互效果。另一方面,苏州第二图书馆运用绿植、色彩与列柱等元素增加不同物理场景的接续性。如灵活利用红、橙、黄等表现热情、欢快、奔放的暖色调来模糊儿童藏书区与儿童休息区的物理边界,设计大量能够隔绝噪声的实体列柱,使研讨室、多功能厅等大型社交互动场所化身为供读者静读的物理单元。

    2.完善数字化交互式服务设施

    苏州第二图书馆通过建设泛在智能感知的物理空间来促进读者间的互动式学习,系统应用人机交互技术、图像识别处理技术、智能语音技术促进图书馆空间服务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为读者带来身心愉悦的信息分享体验。一方面,苏州第二图书馆打造立体交互式的图书馆智慧服务生态系统,通过协调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资源(数据、信息、文化、文献、知识)与人(读者、馆员)之间的关系,创建一个凝聚智慧、创造智慧、分享智慧的精神空间。如图书馆在公共阅读与工作区域中大量应用RFID、室内导航机器人、人脸识别、红外检测等智能感知技术和设备提供拟人化的人机交互服务,满足读者的在场物理需求,使读者形成路径依赖的精神认知[6]。另一方面,苏州第二图书馆注重为读者带来沉浸式体验。图书馆利用三维图像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数字化儿童阅览区,通过对少儿阅读服务主题进行多粒度层级分割,最大化激发少儿读者的情感体验。

    3.面向场景重组的知识服务

    鉴于同一类型的知识服务对不同使用情境中的读者具有异质性感知绩效,通过场景重组对读者历史知识服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情境细分,能够有效增强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苏州第二图书馆注重利用HTML5、Apache Spark分布式计算等智能人机交互技术,使人与空间从机械的外在互动上升至情感层面的交流,进而提高不同使用场景下读者知识服务满意度与获得感。一方面,苏州第二图书馆通过线上与线下情境空间的彼此交互来提升读者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客观体验。如馆方基于读者资源期望、信息搜索习惯与资源接受偏好三重维度,为读者提供高频使用情境下的知识服务,不仅打造可实时采集读者感知体验与信息反馈的场景应用,实现主动性知识服务与读者信息获取评价间的高精度匹配,而且通过场景数据收集及聚合手段对不同使用情境下的读者兴趣信息、时间数据、位置数据及终端设备参数进行批量处理。另一方面,苏州第二图书馆利用场景化知识服务技术为特殊读者群体提供个性化资源导航服务,图书馆始终将为儿童与残障人士提供人文关怀作为践行“以人为本”办馆宗旨的关键抓手。如馆方专门在图书馆三层的儿童阅览区、老年读者活动室设置基于Apache Spark分布式计算技术的情景化知识服务系统,该系统能够精准识别特殊读者群体资源获取的物理位置热点,统计读者在多重使用情境下的行为轨迹,并预测此后使用情境下的读者行为模式,有效解决了知识服务均等化问题。

    |参考文献|

    [1]苏州第二图书馆喊你来体验 想“尝鲜”的市民需先行预约[N]. 苏州日报,2019-11-16.

    [2]探班苏州第二图书馆,“内部”长这样……[EB/OL]. (2019-02-28)[2019-11-22]. https://baijiahao. baidu. com/s?id=1626710459263364596&wfr=spider&for=pc.

    [3]没去现场的看过来!今日苏州第二图书馆首次开放[EB/OL]. (2019-11-20)[2019-11-22]. http://baijiahao. baidu. com/s?id=1650721935696866306&wfr=spider&for=pc.

    [4]gmp文化建筑新作:苏州第二图书馆[EB/OL]. (2019-11-17) [2019-11-22]. https://new. qq. com/omn/20191117/20191117A04N8100. html.

    [5]苏州第二图书馆简介[EB/OL]. (2016-12-09) [2019-11-22]. http://www. szlib. com/AboutSzlib/Lib2Detail?catId=35&articleid=16475.

    [6]苏州第二图书馆“读者开放日”抢先看[EB/OL]. (2019-10-30) [2019-11-22]. http://www. sxjszx. com. cn/portal. php?mod=view&aid=161071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