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诚品书店转型“文化百货”之路 |
范文 | 刘 辉 诚品书店也曾受到来自网络书店的冲击,不得不加快数字化的脚步,2000年,书店推出其专属网络书店。成立之初,就力争导入更多的文化、设计产业,因此成为台湾设计师、新兴品牌的创意平台与渠道。另一方面,诚品网络书店还与大型旗舰店进行虚实整合,配合卖场的规划,将网络营造出游逛真实卖场的感觉。同时,网络书店不希望陷入折扣战,因而通过网站设计与商品结构,导入丰富多元的文化商品,建构台湾设计与文化产业的渠道与平台,提供不同品位的文化商品。目前在台湾,和诚品网络书店签约的便利超市不下5000家。 诚品书店在全台湾已经有了50多家连锁书店,2007年,它的整体营业额近百亿元新台币,2006年“信义旗舰店”开张,光书店面积就有10902平方米,存书30万种,100万册,开张当天涌进7万人。生意最好时,一天进书3万册,卖出1.5万册。 诚品能取得今天的成功,走的是一条文化百货的路子。总的来说诚品还是书店,但它在书店中辟出一块位置引进了与书业有关的其他业态,这样,诚品书店的生意重点就悄悄地从“书店”转向了“商场”。 从2000年开始,诚品纯粹卖书的书店已经很少,大部分“诚品商场”的楼层和楼面都在贩卖文具、音像产品、高级工艺品、设计师品牌时装、时尚首饰以及各式餐饮等高利润商品,有些挂名“诚品”的店根本就是一般的百货商场。甚至一些旧的“诚品书店”亦大幅度减少书籍和杂志的陈列,将位置让给利润较高的商品。比如,诚品书店在台北101大楼旁开的“诚品信义旗舰店”,就是一家类似精品百货的公司。 这样,用书店一部分的面积换回书店整个租金,文化百货的成功进而带动了书店的成功。诚品将书店定义为多元的、动态的文化事业,而非零售业,它在活动行销上的创意,更是其他连锁书店望尘莫及的。诚品书店的发展策略打破了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先由品牌奠定成功基础,再带动商场、书店与零售的“复合式经营”,使书店不只卖书,而是包罗书店、家具、画廊、花店、瓷器、珠宝、餐厅的复合体。除了以精致优雅的阅读空间规划、精心陈设展现阅读价值外,还长期举办各种演讲、座谈、表演与展览等延伸阅读活动,开创了书店与读者各种对话的可能。 诚品执行副总经理吴旻洁表示,未来将让一些设计品牌进驻书区,“让读者逛得更舒适”。吴旻洁认为,诚品仅做“纯书店”无法生存,必须转型为“复合式商场”。未来一年诚品会收掉一些单点书店,将资源集中在打造如信义店的复合商场,店数还是会维持50家左右。 她说:“我希望未来你们想到诚品,不再只是书店,而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至于到大陆布局一事,吴旻洁认为,未必要自己开书店,输出经营知识也是考虑的方向。目前诚品已在大陆布局物流事业,协助新华书店在山西、北京地区规划物流与经营,今年还取得云南新华书店与广东书店物流顾问的项目,积极与大陆出版业界互动。 被诚品书店董事长视为“梦想的伙伴”的吴旻洁掌权后,市场明显嗅出诚品路线的调整。从老将廖美立以停职留薪的方式休长假,到明年缩减实体书店面积,加大商场出租,关闭营业绩效不好的据点,外界感受到诚品集团真的变了。 一路走来,收藏作品的增值,也许就是上帝给诚品创办人的恩典与慈悲。 所有目前的经营难点,以后都将持续考验吴旻洁。就像她眼中,企业获利将是重要目标,但诚品股东的童子贤却提醒,“诚品仍具有文化指标的意义”。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从“小公主”蜕变为兼具理念与实际的专业经理人,将深深左右吴旻洁与诚品的未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