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纪实类图书的出版对策 |
范文 | 王亚嘉 近年来,纪实类图书在市场中的表现愈发抢眼,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纪实图书,是指借助个人体验方式或使用历史文献,以非虚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或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与真实事件的图书作品,其中包括报告文学、历史纪实、回忆录、传记等多种文体。当前市场中的纪实类图书种类可谓是林林总总,依照图书内容及创作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历史纪实、社会纪实、人物传记、人物回忆录及随笔等几个大类。 本文笔者站在出版行业一名从业者角度,对当前图书市场中纪实类图书的发展现状及出版对策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纪实类图书的市场接受度高,仍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可以从图书畅销榜看出,纪实类图书在当前图书市场的发展潜力与空间巨大。以国内最大的网络在线图书经销商当当网2014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为例,前20名榜单中,仅有一本属于纪实传记类图书,属于随笔类纪实图书。若单看传记类图书榜单,可发现榜单上图书价格大多集中于20元至40元这一价格区间。由此可见,若单本的图书品质有所保障, 纪实类图书的市场接受度还是非常高的,而且其价格也属相对平易的中档价格区间,总体而言未来的增长潜力巨大。但是,就现在出版的一些纪实类图书看,普遍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题材空间突破问题。纪实类图书,尤其是传记类作品,在出版上要有所突破的难度比较大,产品上可以挖掘的空间有限,而新的资料的搜集整理往往需要的周期较长。图书作者及出版方,尤其需要静心耕耘,方能打造出精品图书。不可否认,当下也有部分纪实类图书在深度及完整性上还着力不够,当然这与图书策划人的心态也密不可分。 二是著作权、隐私权、名誉权的问题。纪实类图书必然会涉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一些史料或资料还有可能涉及一些著作权及名誉权问题。近年来,纪实类图书尤其是名人传记出版引发的官司层出不穷。仅举两例说明,2010年,张艺谋曾起诉《印象中国:张艺谋传》侵权并最终胜诉,作者黄晓阳和华夏出版社被判赔偿张艺谋经济损失40万元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2011年,杨澜以侵害肖像权、姓名权为由将《杨澜给女人24堂幸福课》一书作者李文静及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被告方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45万元。 三是推广上有所局限。目前的纪实类图书在出版后,往往显得发力不足,后劲不足。一个有价值的选题在出版后,由于在推广方式上的局限,往往淹没在众多图书中。有些图书也注意到了加大发行力度,在推广方式上做文章,但是手法略显老套,仅限于新书发布会、作者签售等形式。 纪实类图书的出版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总结了以下解决对策。 (一)纪实类图书题材上的空间突破要求编辑以及出版社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准备。 纪实类图书,尤其是历史纪实类图书的出版尤其考验出版人的耐心和眼光。历史纪实类图书的出版,不能像其他图书一样走“短平快”的路线,因为它的内容决定了它的出版是有一定条件的,是需要慎重的。作为一名出版人,遇到历史纪实类图书,一定要明白哪些可以出版,哪些不可以出版,哪些值得出版。另外,我国实行的是重大选题备案制度,针对一些历史纪实类选题,尤其是那些需要履行重大选题备案制度的选题,就需要出版人有个明确的判断。第一,这类选题能不能做,是否属于明令禁止出版的选题;第二,这类选题的意义有多大,备案的通过率有多大;第三,作者是否具有一定的写作技巧,能够将一些敏感问题巧妙地处理。因为涉及历史人物功过、社会是非,往往容易招致一些麻烦。此类图书既要做到客观描述,又要做到有理有据,反映重大历史及社会事件的图书还需要具备正确的政治观点。这既需要作者的深厚功力,更需要出版人的细心把关。明确这些之后,就需要出版人沉下心来,有十年磨一剑的心态,努力打造精品。 以笔者所经历出版的《西路军》为例,西路军这个题材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一度是党史和军史研究中的一个“禁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与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同志的坚定支持下,使得研究这段历史的环境逐渐改善,西路军的历史真相逐步得到澄清,并渐为学界和公众所接受。但是图书市场中,一直还缺乏面向广大普通读者展现这段历史的书籍。因此对于这个选题,大家都认为很有价值,但是对于如何组织这样一个题材,一开始也不是很清楚。为此,编辑部与多位专家、学者、作者就内容取舍、稿件规模、题材形式等进行了反复持久的沟通论证,最终确定了“还原历史,全景展现”这个主旨。这套书最后以《河西浴血》《生死档案》《天山风云》三部曲鸿篇巨制的形式出版,对西路军西征的起因、失败原因、历史意义进行了全面剖析,同时通过作者生动、细腻、客观的文字,带领读者回到那个悲壮九州、血洒西陲、浩气长存的年代。《西路军》三部曲出版后销量突破四万套,进入全国畅销书行列,得到了市场与读者的充分肯定。 另外,出版人在选题的选取方式上也可以有所创新。对历史纪实图书而言,档案史料是最为珍贵的素材基础,要抓住热点利用档案材料解读,图书策划人应充分发掘各地的档案馆、纪念馆资源,争取形成资源上的互补合作关系为出版工作助力。 (二)出版纪实类图书时要求出版人熟悉著作权纠纷等一些法律知识。 作为一名现代出版人,要是专家,更要是全才。成功的出版人,不仅仅对专门领域有其独特的认识和见解,更要对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有全面了解,尤其是对法律方面中涉及著作权法的知识有一定的储备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出版过程中产生版权纠纷。在遇到可能引起纠纷的选题时,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要在源头上排除那些会引起纠纷的点,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这要求出版人在处理稿件时,要注意以下几个点:第一,照片的著作权问题,尤其是一些老照片,因为这类照片往往迷惑性很大,很多编辑在处理时认为这些老照片已经过了版权保护期,可以采用,但是事实却是相反。笔者所知的一类版权纠纷,就是某记者所拍摄的建国后的历史照片被很多出版社所出版的领袖传记类图书所用,这些出版社毫无疑问地被牵扯到版权纠纷中需要给予照片所有者补偿。第二,个人传记的纪实类图书是否有当事人的授权,如果当事人离世,是否有其直系亲属的授权。第三,书名或者推荐语中援引名家是否有名家授权。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在出版纪实类图书时,既要做到客观描述,又要做到有理有据,反映重大历史及社会事件的图书还需要具备正确的政治观点。这既需要作者的深厚功力,更需要出版人的细心把关。如笔者参与编辑的《解放大西北》一书,其作者是军事科学院原战役战术部部长,在编写解放军战士与马家军作战的内容时,作者充分考虑了民族关系,尤其注意对回民将士的描写,避免使用一些过激词语。 (三)纪实类图书要求出版人在推广方式上有所创新。 面对那些略显严肃的纪实类图书在宣传推广上发力不足的问题,为适应市场的发展,笔者认为此类图书的宣传策划同样不容忽视,除传统的新闻发布会、新闻报道、研讨会、首发式等方式外,还应与互联网平台紧密集合,无论是图书销售电商平台,还是文化聚集交流平台,乃至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都可以就图书产品的推广大做文章,同时也还能成为与读者的沟通互动平台。此外,举办与图书主旨相关的其他形式的衍生活动也是一种可行的推广方式。如为推广《西路军》这本书,出版社与搜狐读书频道合作举办“沿西路军路线骑行”车友对话活动,通过作者冯亚光与“沿西路军路线骑行”车友的对话,让读者全面了解《西路军》的创作出版情况和车友的骑行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如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出版的《罪与证——中国慰安妇实录》一书,出版社与作者联合慈善组织一起举办了“慰安妇救助”活动,号召全社会为在世的慰安妇老人进行慈善捐款。这种推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图书影响力并促进了图书销售。 总之,随着当前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及变化,纪实类图书的确是拥有取之不尽的题材资源。纪实类图书拥有一大批读者群,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这类图书所蕴含的真实性,其关注人物变故、历史风云及社会现实,能够让读者在享受文字之美的同时,更多地铭记昨日认知今日。作为一名出版从业者,笔者衷心地期盼纪实类图书能够有更大的发展。 (作者单位系陕西人民出版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