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前”或“原”字应用隅议 |
范文 | 刘莹 在日常审读稿件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作者对“前”或“原”字的使用比较混乱,主要问题是经不起推敲,自然也就不能说是正确的了。因此,有必要根据相应的原则,对此问题进行隅议。笔者把相应的原则确定为“时效原则”“就近原则”“一致原则”。 一、时效原则 例1: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在太空待了108min后安全返回地面,成为人类第一个登上太空的航天员。 剖析:《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前”字的解释之一是:“从前的(有时指现在改变了名称、身份的机构或人等)。”苏联存在时间为1922年12月30日至1991年12月24日。例1中涉及的事件有时间限定(1961年4月1 2日)。即使目前苏联已经解体,但提及往事,它仍然是苏联时期发生的,莫斯科是苏联首都。1961年世界上明明存在苏联这个国家,而称“前苏联”与时间不匹配,因而也就是不客观的。所以,例1中的“前”字是画蛇添足,应该删除。 例2:1997年1月和2月,原国家教委先后发布《国家教委关于规范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原则意见》和《1997年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意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校中校”“校中民办班”及“一校两制”不规范的办学行为。 剖析:《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原”字的解释之一是:“原来;本来。”1985年6月1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部即撤销。1998年3月1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国家教育委员会更名为教育部的决定。例2中牵涉的时间1997年1月和2月处于1985年6月18日至1998年3月9日时效区间,由于在当时的国务院机构组成中,包含国家教育委员会(简称国家教委),因此,“原国家教委”会使人产生歧义,应该将例2中的“原”字去掉。 小结:若所叙述的内容有具体时间做前提,则采取“时效原则”判断是否加“前”或“原”字。 二、就近原则 例3: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博士说过: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失去了一切。什么是健康?如何来准确界定心理健康?依据什么标准来判断一个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呢? 剖析:世界卫生组织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1948年4月7日宣布成立。现任总干事为中国香港人陈冯富珍。哈夫丹·马勒(Halfdan T.Mahler)来自丹麦,19731988年担任世界卫生组织第三届总干事。因此,联系上下文,例3中的“前”字所处位置不够准确,由于“总干事”是不变的称谓,因而也就没有什么“前后”之分了,变化的只是任其职的人,也就是俗称的“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故原句应修改为“世界卫生组织原总干事马勒博士”。 例4:正如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说的: “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民主认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化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实际行动,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步伐……” 剖析:教育部名称自1998年3月lO日沿用至今。例4中“原教育部”不知指代哪家机构,因为查遍国务院的组织机构,未见这个部门。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陈至立任教育部部长。例4见于2014年的书稿中,因此,基于以上两点,“原”字修饰的不应该是教育部,而是教育部部长职务,故应将“原”字移到部长前,即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这样才既与事实相符,又合乎逻辑。 小结:若所表达文字关乎有关组织(部门)或职务,则应用“就近原则”放置“前”或“原”字。 三、一致原则 例5:原苏联就是在解体以前的称呼,解体以后就没有苏联了,为了方便称呼就叫前苏联啦。 剖析:这种一概而论的简单化做法不足取,因为“苏联”在解体以前就叫“苏联”,所以,“前”或“原”在此处表示同一个意思,并没有本质区别,也无任何规定,只是使用习惯不同而已。因此,使用两者中的哪一个都可以,只要按照“一致原则”统一处理,不使人产生歧义便好。但例5的解释没有权威性,不足为凭。 总之,加不加“前”或“原”字,看似小事一桩,其实则不然,它实则是科学、严谨精神在编辑工作中的体现,可谓以小见大。因此,作为编辑,不应对其不上心,更不能不以为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