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挑战与策略研究
范文 李修龙 周娟

摘 要 界定了“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概念,并对新阶段社会化媒体营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营销传播的应对措施,即:明确目标群体和媒体定位、多种形式优质内容创作、整合营销传播及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评价。
关键词 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化媒体营销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1-0071-02
1 概念界定
“后互联网时代”,最早是由百度李彦宏提出的。他认为,“靠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已经没有可能再出现独角兽了,因为市场已经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①这个论断,可以从2018年Q1中国主要互联网公司季报和手机出货量数据上得到印证。互联网公司方面,微博2018年Q1净利润虽然达到1.13亿美元,但增速开始放缓;而京东2018年Q1季报则低于预期,活跃用户数约为3亿人次,环比2017年Q4的2.93亿几乎持平。再从2018年Q1智能手机出货量看,仅为9 100万台,同比下滑超过21%,创2013年Q4以来的新低②。
2 社会化媒体营销面临的新挑战
在中国,营销传播面临的情况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我国宏观环境的不同,从传统媒体转战社会化媒体,也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2.1 挑战一:人口红利消失与人口老龄化
当前,中国网民超过7亿,智能手机保有量为10.1亿台,已成为世界上体量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国家,智能机普及率高度饱和。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据估算,到2030年左右,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比例将达到25%,将成为严重老龄化国家。这将对营销传播产生重要影响。
2.2 挑战二:营销模式和消费者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IDMA模型”是传统营销的典型模式,即消费者从接触产品到做出购买决策一般经历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欲望(Desire)、记忆(Memory)和行动(Action)五个过程。在这种模式下,信息只是由厂商单向流向消费者,营销过程缺乏交互。而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依据日本电通公司构建的“AISAS模型”[1],消费者从接触品牌到消费结束,需要经历: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搜索(Search)、行动(Action)和分享(Share)五个阶段。
2.3 挑战三:市场竞争加剧
进入“移动互联网后半场”,面对这些新挑战,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营销思路,即便是通过社会化媒体传播,效果也会变差。基于营销4C理论,通过对客户、成本、便利和沟通四个营销要素分析,可以发现,在新形势下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正陷入如下困境。
1)客户方面——人口红利消失,市场总容量增长缓慢。
2)成本方面——产品同质化竞争,导致低价销售。
3)便利性方面——厂商对渠道控制力越来越弱,过去厂商是要向分销商收取窜货保证金的,但现在要向网络商城交保护费,毛利被抽成。
4)沟通方面——由于网络商城的入口过深,厂商广告成本不但没减少,反而可能增多。因为厂商不但要在TVB、各媒体投放广告,还要在网络商城投放广告。
3 应对策略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前半场,微信、微博等新兴的社会化媒体平台还没有成长起来,企业营销传播在媒体组合上以仍以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主,以网络媒体为补充;在广告内容及形式上,以硬广为主,广告与受众互动性弱;在传播效果评价上,以独立IP访问量、PV(访问量)、UV(独立访客)等流量获取指标作为考量依据。
然而,进入“后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用户偏好及行为的改变,社会化媒体营销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策略组合。
首先,目标群体及媒体定位——明确目标消费群体,选择合适的社会化媒体平台。
明确目标群体,即营销传播的对象。不同的社会化媒体平台拥有不同的功能定位,企业应依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平台。例如,如果传播的内容偏文艺,如新上映电影造势、新书发布等,豆瓣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是一项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作为各路技术大神的集散地,知乎是最佳阵地;如果产品用户群偏年轻、时尚,则可以试试花椒直播等。
其次,内容创作——多种素材形式,增强与用户互动。
企业推进社会化媒体营销时,可创作不同的内容素材形式,如文字、图像或视频,以提高品牌信息的传播广度。不同的内容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显然,视频和图像内容更受用户欢迎,而文字内容更适合发布资讯类新闻或产品评测。
再次,整合营销传播——让品牌和用户沟通没有盲区。
经典的营销沟通组合包括广告、公关、活动和促销。选择社会化媒体营销,也不能完全放弃传统营销传播渠道。实际上,传统的营销传播侧重于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而社会化媒体依靠口碑传播,有利于改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美誉度。所以,有必要通过各类媒体合理配置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即整合营销传播。
最后,效果评价——衡量投入产出的重要依据。
效果评价是衡量营销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Castro novo和Lei把知名度提升、忠诚度增强及促进销售作为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三个目标,通过评估目标下各指标来评测营销效果[2]。
依据营销实践,优质的内容是提高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的前置条件,而品牌知名度提升、忠诚度增强及销售促进则表现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优质内容有利于提高信息浏览量和受众對内容的认可度,从而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客户黏性;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提升,有利于促进销售;良好的销售反馈则会推动企业实施新一轮的社会化营销传播,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本文将品牌知名度提升作为社会化媒体营销的首要目标,忠诚度增强次之,最后是销售促进。
综上,在流量红利消失的“后移动互联网时代”,推行社会化媒体营销,需要明确营销目标和效果评价指标,研究、选择合适的媒体平台并整合营销传播渠道,通过制作多种形式的素材内容,最大化提高内容浏览量及受众对内容的认可度,通过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来促进产品销售量提升。
注释
①李彦宏.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结束.http://www.sohu.com/a/119415747_524555.
②猎云网.流量红利正在消失,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入新
阶段。
参考文献
http://www.sohu.com/a/231250707_118792.
[1]Kono S. From the marketers perspective: The interactive media situation in Japan [J].Television Goes Digital, 2009, (1):56-60.
[2]Castronovo C and Lei H. Social media in an alternative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model [J].Journal of marketing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veness,2012,6(1):117-13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