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综述 |
范文 | 缪建维 【摘 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儿童文学被译介到国外。本研究发现,相对于日趋繁荣的中国儿童文学外译实践,对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的研究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体现出不足,还需投入更多的关注,填补研究空白,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編号:1007-0125(2019)36-0232-02 20世纪90年代,我国首次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自此之后,在中国官方和海内外民间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各个门类、各种题材的中国文学前赴后继地走出国门,开始了异域世界之旅。21世纪以来,中国本土儿童文学也加入这股洪流,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事业的一股重要力量。 一、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及外译现状 (一)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现状 中国儿童文学源远流长,植根于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化沃土,进入近现代时期,“又以开放兼容的胸襟,吸纳以欧美为典型的外国儿童文学新元素、新样式、从而形成现代中国儿童文学”(曹文轩,2012:II)。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随着大量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被译介到国内,中国本土儿童文学的光辉一度被遮盖。所幸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原创儿童文学正在繁荣发展,不管是出版规模还是内容和质量,都有大的飞跃,“正从儿童文学大国向儿童文学强国迈进”(曹文轩,2012:III)。 (二)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现状 当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到目前的阶段,“走出去”便成为内外合力推动的必然结果。从必要性来看,“在全世界,儿童图书占市场份额都在15%左右,超过大多数成年人图书类别,很多欧美国家占比高达18%-20%”(沈利娜,2013:6)。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新生力量,是将来的中坚力量,如果能让外国读者有机会阅读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让世界看到今日中国儿童的现实生活与精神面貌,被他们所理解并接受,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从可行性来看,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显现出人类共同的利益诉求与基本倾向,与成人文学相比,更不容易受到国与国之间政治和文化界限的限制,因此是最容易“走出去”的图书品种。 中国儿童文学开始以各种形式迈出国门,被译介到欧美和亚洲其他国家。尤其是曹文轩2016年获得安徒生奖以来,中国儿童文学越来越活跃在世界儿童文学舞台上,一改之前寂寞乃至尴尬的状态。曹文轩、杨红樱、沈石溪等一批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被译介到国外。除了传统的市场如韩国等,越来越多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被译介到英美等主流国家,以及“一带一路”国家。 二、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 然而,在中国儿童文学外译实践繁荣的背后,针对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尤其是未能获得翻译界知名学者的关注。对儿童文学外译的研究,不仅能够拓宽翻译理论研究路线,更能为儿童文学翻译实践,尤其是儿童文学外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提高译作质量,以及完善译介的其他环节,找到更为合理的途径,从而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一)大背景:国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儿童文学自诞生起就处于文学系统的边缘,再加上翻译研究本身地位也不高,儿童文学翻译的边缘地位更甚,因而从20世纪中叶兴起以来在翻译理论界常常遭到忽视,幸而“在过去30年里,儿童文学翻译逐步获得关注”(Lathey, 2010:32)。尤其是近十年,研究队伍逐步壮大、研究成果明显增多。 20世纪的国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成果主要有两部代表性专著,分别是1955年出版的Tina Puurtinen的《儿童文学译作中的语言可接受性》(Linguistic Acceptability in Translated Childrens Literature)和1986年出版的《译者手中的儿童小说》(Childrens Fiction in the Hands of the Translators)。 进入21世纪以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发展更为迅速。有五部专著面世,分别是: Riitta Oittinen的《为儿童而译》(Translating for Children)、Jan Van Coillie和Walter P. Verschueren的论文集《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挑战和策略》(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ranslation: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Gillian Lathey 编著的《儿童文学翻译读本》(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 Reader) 、2010年Gillian Lathey的《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的角色:隐身的讲故事人》(The Role of Translators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Invisible Storytellers)和Gillian Lathey撰写的《儿童文学翻译导论》(Translat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除了专著之外,也有相当数量的论文发表,主要发表在Meta, Perspectives, Target, The Translator,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等权威期刊上,其中发表数量最多的为Meta,其2003年的专辑收录了来自三大洲17个国家的论文25篇。 这些专著和论文从多角度对儿童文学翻译进行了考察,总体来说微观与宏观层面研究并存,规约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并存,后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二)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相比之下,国内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才刚刚起步,而且不受中国翻译主流翻译学界的重视,层次相对不高。 我们使用“儿童文学”和“翻译”作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搜索,搜索到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共计1530篇(检索日期:2019年11月17日),但其中硕士论文占到了半数以上,研究层次偏低。在期刊论文中,发表于CSSCI期刊的仅有78篇。 从发表的时间来看,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1世纪。2016年开始,发表于CSSCI期刊的相关论文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与曹文轩获得“安徒生儿童文学奖”的时间恰好重合,具体数量分别为2016年的10篇,2017年的8篇,2018年的7篇和2019年的7篇。 此外,有两部专著问世,分别是李丽的《生成与接受: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1898——1949)和徐德荣的《儿童本位的翻译研究与文学批评》。 (三)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 可见,国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虽然与之前相比已有逐渐升温,但与国外相比依然薄弱,不管是量上还是质上都有较大差距,其中与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相关的更是薄弱。笔者分别以以下几组主题词进行了检索。第一,主题词为“儿童文学”和“翻译”,第二,主题词为“儿童文学”和“走出去”,并进行了人工筛选,最终得到的有效文献分别为4篇和5篇。本研究暂且以这几篇论文为样本,对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现状进行研究。 第一类研究为宏观研究,申琳、黄建斌、朱璐回顾了中国童书“走出去”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导致现状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第二类研究为个案分析,朱静介绍了浙少社童书“走出去”的探索实践,从推广、理解和接纳两个方面介绍,并提出了童书“走出去”的本土化战略。 李虹对杨红樱中英双语童书馆项目的实施以及市场前景做了深入分析和思考。邓礼红、杨萍以杨红樱小说“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为例,分析了中国儿童文学英译的误读与重构。 杜明业回顧了曹文轩作品海外传播情况,分析了成功传播的原因,并阐述了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外译事业带来的启示。慧海峰对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阐释,做了详细的介绍与分析,聚焦了版权代理人和译者这两个重要的角色,深入探讨了译者面临的中国的叙事传统和文化传统的翻译两大挑战,并借助书评性报刊和网站了解了西方读者对曹文轩英译本的接受状况。 三、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展望 与儿童图书出版、翻译的热度相比,国内学术界对儿童文学翻译领域还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研究还存在种种局限,这块领地在中国译界还有大量的空白点有待学者们展开扎实的研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开展:第一,进一步拓展研究广度,除了小说之外,其他门类如图画书、童诗也值得研究;第二,对21世纪以来的儿童文学翻译进行系统性研究;第三,注重接受研究,调查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现有外译版本在西方世界的接受度;第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注重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向“一带一路”国家输出情况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曹文轩.甜橙树[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 [2]邓礼虹,杨萍.中国儿童文学英译的误读与重构——以杨红樱小说“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为例[J].出版广角,2018年1月,57-59. [3]黄建斌.铺设儿童文学的“丝绸之路”[J].中国出版,1998,第6期,11-12. [4]惠海峰. 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阐释[J].小说评论,2019年,第5期,42-50. [5]李虹.探索中国当代儿童文学“走出去”的新途径——以杨红樱中英双语童书馆为例[J]. 中国编辑,2018,第2期,57-62. [6]沈丽娜.从娃娃抓起:也说中国童书“走出去”[J]. 出版广角,2013,第6期, 44-46. [7]申琳.创新中国童书“走出去”的模式[J].出版广角,2018,第7期,33-35. [8]朱静.童书无国界,阅读有桥梁——童书“走出去”探索之路[J].出版广角,2017,第9期,15-17. [9] Lathey, Gillian. The Role of Translators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Invisible Storytellers [M]. New York: Routledge, 20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