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形势下对越传播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
范文 | 易文 2014年后,中越关系随着两党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以及务实合作的日益推进而日渐回暖并呈现出新的态势。2015年以来,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阮富仲、越共“十二大”后新任国家主席陳大光和国家总理阮春福先后访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11月出访越南,这是10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访越南,这次出访,习近平在越南《人民报》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在越南国会发表题为《共同谱写中越友好新篇章》的演讲;2017年11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再度出访越南并参加在岘港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再次在越南《人民报》刊发题为《开创中越友好新局面》的署名文章。从2015年到2017年,中越双方共发布五份联合声明(公报),提出中越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应继续巩固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和精心培育的中越传统友谊,加强党际交流和高层引领,巩固政治互信;在经济上要深化务实合作,推动两国发展战略对接,扩大“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框架内合作,共同追求强国富民梦的意愿;要推动民间交流,促进民心相亲,并且双方都认为要从各自改革发展稳定和中越友好大局出发,管控矛盾分歧,坚持友好协商,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同时还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和备忘录。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出双方对发展中越友好关系的高度重视以及携手开创中越关系新局面的信心和决心,为中越关系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带来了新的气象。 新闻传媒在增进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维护和推动中越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五次的中越联合声明(公报)中,均提到要“加强两国媒体交流,切实加强中越友好宣传,”2017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报》发表的《开创中越友好新局面》的署名文章中更是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和越南故事”。本文尝试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对越传播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对越传播的现状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民俗相似,同样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有文化接近性;在政治上,两国有相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更有两党间的密切往来和“同志加兄弟”的深厚友谊;在经济发展上,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都正处于改革(革新)的新阶段、新时期,目前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很相似;从大众传媒来看,两国的大众传媒体系都是模仿前苏联传媒体制建立的,有着相似的新闻理念和体制,在媒体的叙事语言和框架上也大致相同。上述优势使得在对西方国家传播中要克服的意识形态、跨文化、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乃至不同新闻理念的等等障碍,在对越传播中都较小。 (一)在目前的对越传播中,越南语媒体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广西、云南两省所办媒体为主,已有多媒体传播渠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广西的北部湾之声、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的香格里拉之声开设有越南语广播,频率可以覆盖越南大部分地区;北部湾之声还开办了越南语网页;广西所办的越南语《荷花》杂志已经落地越南,这是目前中国在越南发行的唯一的杂志;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广西卫视、云南卫视、广东卫视、南方卫视等一度曾在越南境内落地(2014年中越争端后被暂停);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环球时报》还在越南设立记者站,定期向国内发回关于越南的报道。 2.双方还初步建立了以党报为主的媒体合作机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新社、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和云南、广西两省地方级党媒如《云南日报》《广西日报》等先后和越通社、越南国家电视台、越南之声广播电台、《西贡解放日报》《越南广宁报》《海防报》等越南中央和地方党报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定期交换并刊载、播出对方各类新闻信息,合办栏目、互派人员交流采访,组织各种线下活动。 (三)文化产品传播活跃。由于上述传播优势,中国(包括港台)影视剧、文娱节目、小说等深受越南观众喜爱。进入越南的影视剧数目众多。据越方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一年就有369部中国影视剧在越南播出;而在2014年中越争端前的1-4月,就有182部中国影视剧在越南从中央到地方的几乎全部(65个)电视台播出。①2014年后,部分越南电视台减少了中国电视剧的播出,但仍然有广西电视台译配的国产电视剧《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北京青年》、云南电视台译制的《舌尖上的中国》等十余部影视作品在越南电视台播放;而在网络上,中国电视剧以及一些综艺节目的点击率居高不下。在越南还有“字幕组”,一些中国热门电视剧播出后,“字幕组”就会马上翻译出来,仅晚中国播出时间一两个小时就能在越南的网络上看到;中国的网络文学尤其是网络言情小说在越南也深受欢迎。 (四)传播内容无“内”“外”。由于与中国是“搬不走的邻居”,以及千百年来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越南始终保持着对中国的高关注度,主动接收和传播关于中国的种种信息。无论是面向越南受众的以越南语进行的传播,还是针对国内受众的有关越南的报道,越南人都会关注。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特别是21世纪两国加强全面合作后,中国成为越南媒体上报道数量最多的国家。以越南本土网站Alex排名中综合新闻网站排名第一的“越南每日快讯”(Vnexpress)为例,据笔者的统计,2017年一年中仅标题中出现“中国”的就有2774条,平均每天7.6条。除了网络外,越南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每天报道中国的情况,大到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的各种重大事件以及名人信息,小到中国流行歌曲、明星八卦、社会新闻等在越南媒体上都能及时看到。加之越南互联网的开放,在越南还可以看到其他国家媒体对中国的报道。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停留在浅层次,内容产品单一,类型不够丰富。无论是面向国内受众的报道还是以越南语进行的对外报道,内容主要都是以报道高层互访、双方会议、大型活动如中国-东盟博览会、中越青年大联欢等官方活动为主;对一些民间交往活动以及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中取得的众多成果的报道往往止于面上的一般情况和数据的介绍,缺乏对这些情况和数据的深刻挖掘;对中越两国、两党“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并肩战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相互帮助”的事例宣传不充分;形式上多为简短的动态消息,专访、特写、评论和深度报道等其他体裁类型较少,缺乏生动的人物和故事。 (二)缺少有针对性的报道和评论,尚未充分发挥在双方关系中增信减疑的作用。尽管传播障碍小、渠道多,但越南对中国仍然存在着种种误解、偏见和疑惑之处。据笔者观察,越南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不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两国在南海上的主权争议。一些媒体报道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渲染中国的“侵略行为”,指责中国是“霸权主义”“有野心”“言行不一”等;二是对“中国制造”的负面报道,其中不乏歪曲甚至是“抹黑”的成分,如中国商品质量差,中国的食品,甚至衣服、玩具等均“有毒”,中国企业不守信用、抢越南人的饭碗等等;第三是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和警惕。特别是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一些越南媒体认为中国将借此向越南转移过剩产能和淘汰技术、带来污染,中越合作中更多对中方有利,要掠夺越南的资源等等。 这些负面报道很少得到来自中国媒体有针对性的解释与回应。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碍于两党两国关系,不能或不便在媒体上进行公开批驳,因此往往选择保持沉默。但这些负面报道背后一方面是越南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中国侵略”史观,另一方面则是目前越南国内对是否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否承认越南共产党的唯一的领导地位已经在媒体上有公开争论,歪曲和抹黑中国的背后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怀疑和否定,并为越南的自由化转向营造舆论,其中还有某些企图推翻越共政权的西方国家或组织的推波助澜。因此,我国媒体对此“失语”或是“缺位”的结果是听任其歪曲和损害中国国家形象,误导舆论,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隔阂和误会,同时也给了某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可乘之机,最终不利于两党两国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在以越南语进行的传播中,贴近性和时效性不足。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越南语网站如BBC越南语网、美国之音越南语、自由亚洲台越南语等网站中,首页是以越南本土新闻以及涉及到越南的国际时事为主,更新快,时效性强,视野开阔,并经常有专栏或是视频连线越南本土知名人士、海外越南人进行评论或是在线参与受众的互动;我国的越南语媒体则对我国情况报道较多,对越南的情况报道少,消息来源单一,缺乏直接的采访和原创报道,且多为文化、社会、娱乐等“软新闻”,时效性和贴近性都不强。 (四)媒体合作与交流深度、力度不够。中越两国有相同的新闻理念即新闻传媒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都进行了相似的新闻改革,即把媒体推向市场,但是同时又都强调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都在进行着媒体融合的转型和探索以及都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双方有很多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之处,但目前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如已经建立起合作机制的主要是地方黨媒,更高层级的党媒、通讯社的合作尚未全面建立;合作形式较为单一,以互换节目(稿件)、双方互派人员采访交流为主,合作制作节目不多;双方对新闻管理经验、新闻理念以及新闻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入交流和合作不足,以对新闻人才的培训为例,与越南合作最多的不是具有相同意识形态的中国,而是瑞典、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②合作多以官方为主体,民间的市场化合作尚待开展。 另外,从传播渠道看,我国的越南语媒体对新媒体的运用严重不足,目前仅有广西的北部湾之声开设有越南语网站,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人才队伍上,既通晓越南语又掌握采编业务和新媒体运营技能、同时还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奇缺。 三、“开创中越友好新局面”下对越南传播的几个建议 (一)深化传播内容。在传播内容“内外一体”的态势下,无论是我国的越南语媒体还是面向国内受众的中文涉越报道,都应进一步深化、细化报道内容。对重大事件不仅应有官方的正面报道,还应有侧面报道和多角度报道;在报道中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更多的信息量;对于中越在各领域合作中取得的成就,应加强策划,开掘内涵,用生动的事例、鲜活的人物,讲好中国故事和越南故事;增加深度报道、通讯、评论等体裁的数量,并采用音视频、直播等多种报道形式和手段吸引受众。 (二)重在释疑解惑。主要针对越南民众对中国的担忧和疑惑以及越方对中国的不够客观的认识,加强解释、说明,加深双方的了解,增信减疑。如清晰地阐释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方针,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说清“一带一路”倡议对双方的具体好处以及如何与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构想进行对接;多传播两党两国历史上形成的深厚友谊和共同的现实利益诉求,以及协商解决、政治解决南海问题的共识,同时双方均要对狭隘的民族主义言论以及破坏两国友谊的言论进行管控;对一些明显夸大、歪曲事实的报道,要以深入的调查、确凿的事实和严密的逻辑分析进行及时的澄清和说明,必要时应进行观点鲜明的反驳,消除误解,增进信任。 (三)加强党媒合作。应发挥两国传播中的文化相近性、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新闻理念相似等优势,建立和深化双方高层党媒、通讯社的全面合作,如双方在新闻人才培养、培训、合办节目(栏目)等方面的合作;积极落实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访越期间两国记协签署的《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与越南记者协会新闻交流合作协议》;加强两国媒体管理的经验交流。例如越南实施《新闻法》至今已有20多年,“依法治业”已有一定的经验,而中国在舆论引导、提升党媒影响力以及互联网治理方面的一些做法也可为越方提供借鉴,双方可以相互交流学习。 (四)打造越南语媒体品牌,扩大影响力。越南语媒体应增加关于越南的报道数量,关注最新的越南政治、经济、社会动态并及时加以报道;深入了解越南受众的接受心理和方式,可以考虑邀请越南或者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新闻界人士或其他相关人士加入到采编和评论的队伍中来,进一步增强对越传播的贴近性和吸引力。现有的越南语传统媒体应尽快开设网站,特别是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等已经有Facebook、推特、YouTube等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的可以考虑开设越南语版。目前海外版微信Wechat的海外推广中已经有越南语版,可以考虑整合上述各种渠道和资源,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总之,新形势下的对越传播要围绕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的大方向,发挥两国之间的传播优势,进一步加深双方了解,消除猜疑,增加互信,为双方关系发展营造一个的良好的舆论环境。 「注释」 ①范宏泰、阮氏秋凤:《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东亚一些国家的影响渠道》,《越南社会科学杂志》2015年第3期。 ②如瑞典Fojo(the Institute for Further Education of Journalists,记者深造学院)组织与越南信息传媒部合作,对越南全国的编辑记者进行培训,到2013年已经培训了超过1万名越南记者(越南记者队伍目前约有2.2万人,笔者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