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从台网联动到多屏整合:社交媒体时代的电视发展策略 |
范文 | 董芃飞 摘 要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形式趋于融合,单一的传播模式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已经无法生存。在“三网融合”的基础上,传统媒体都在探索与网络新媒体的合作之道。“台网联动”已经成为势之所趋。本文将着力探究台网联动与多屏整合相关问题并浅析电视发展策略。 关键词 媒介融合;台网联动;多屏整合;上海东方卫视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9-0007-03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形式趋于融合,单一的传播模式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已经无法生存。在“三网融合”的基础上,传统媒体都在探索与网络新媒体的合作之道。结合媒介融合的大背景,本文旨在通过个案研究,探究从从台网联动到多屏整合,社交媒体时代的电视发展策略。最终得出笔者对于台网联动的思考和趋势分析。 1“台网联动”概念阐释和现状分析 “台网联动”除却两者之间的融合与交互,核心概念便是“台”与“网”。 在对于台网联动的概念阐释中,“台”指以电视台为基础的传统媒体领域。“网”是“服务”的整合,而非特指狭隘的“互联网”,它包括了“电视网”、“广播网”、“无线互联网”、“语音通信网络”等等各具特色的网络。[1]本文将重点研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 “台网联动”并非新鲜事物,其概念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台网联动”最初是指一些走在前沿的电视台创设其下网站合作联动,目的是以电视平台带动网络平台发展,如中央电视台与央视网(cctv.com)、凤凰卫视与凤凰网(ifeng.com)。 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依托于媒介技术,台网联动已经发展成为不同类型的媒体在内容、渠道等方面进行再造与创新,从而实现资源整合与互动。通过对于全国范围内电视台与网络的分析归纳,笔者将台网联动归纳为以下四种联动形式。 1.1电视节目在互联网上重现 最初级的台网联动形式,即电视节目平移于互联网平台,通常内容不进行修改或重新编排。根据节目在电视台与互联网上播出时间差,分电视、网络同步播出和网络跟从电视播出两种形式。电视台坚守节目主流播出渠道,互联网吸纳大量人气与关注。 1.2电视资源在网络新媒体上创新播出 电视资源借助网络新媒体交互性强、超链接文本等特点重新编排与创新实现台网联动。如江苏卫视综艺节目《一站到底》网络版本加入在线报名、节目片段点播、往期精彩回顾等特色板块,实现与受众更有效地互动。 1.3电视台与网络合力推出新节目 由搜狐视频推出、湖南卫视加盟的真人秀《向上吧!少年》,与王牌栏目《天天向上》实现深度合作,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为节目造势推广,参赛选手可在多个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 (四)网络自制节目反向输出电视台 不依赖于主流电视媒体,视频网站自制节目。《晓说》是优酷网为高晓松量身定制的脱口秀节目,推出后反响剧烈,随即被浙江卫视购买并在黄金档播出,成为网站自制节目反向输出的范例。 2 社交媒体时代的电视发展策略探讨 2.1深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台网联动,而非只是台网资源的简单互换 现在很多电视台与互联网的合作,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台网联动,仅仅是相互间节目内容资源的互换,如此浅层次的资源互置意义有限。笔者认为电视台与互联网应在明确自身品牌定位和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从节目内容、播出推广、营销三个方面深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深层联动,从而达到台网联动的双赢局面。 首先,在节目内容联动方面,电台与互联网应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节目内容的联动是深化台网联动的基础。网络平台依靠其与受众实施高效的互动获得大量原创内容,为电视提供节目素材;电视媒体拥有专业的制作团队,台网联动为受众呈现高质量的节目内容。社交媒体时代,网络新媒体不仅需要在节目素材和内容的供给上保持活力,更需要吸纳一批专业的节目制作人,提高自身的节目制作能力。 其次,以内容联动为基础,台网应在节目播出推广层次寻求突破与创新。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台网联动更需要丰富节目的播出平台和渠道,整合不同终端的节目内容,方便受众观看。 最后,在碎片化的媒体环境下,只有台网联动才能实现营销效果的最大化。节目播出前,由电视推出节目预告打响头炮,网络借势扩大影响。节目播出期间,借助社交媒体与受众进行充分互动,制造话题引发讨论。节目播出后,台网联动延续话题,引发受众的持久关注。电视看剧、网络跟剧、社交媒体评剧已经成为受众的收视习惯。基于此,只有实现跨平台的内容、营销整合,台网联动才能使各方利益达到最大化。 2.2以内容为中心,提升节目制作质量 在节目形式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台网联动应更强调“内容为王”的重要性。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反而会积极寻找感兴趣的节目内容。因此,台网联动应着力针对不同受众提供更多个性化节目,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从节目内容的选取创作来看,依靠台网联动,受众可实时将其观点与需求与电台进行交流、互动,共同完成媒介内容的生产。同时,网络新媒体因其自身的超文本型,在对于节目内容的表现形式上应该寻求创新,综合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多样的创新表现形式,丰富受众的内容体验。另外,电视台与门户网站也应着力打造幕前、幕后明星团队。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媒体人也可以成为媒体内容资源的一部分,充分发掘电视、网站的主持人、制作人、编剧等的名人效应,对于自身的品牌形象塑造也是大有裨益的。 同时,我们应明确由于网络传播的匿名性和信息的海量性,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虚假信息。倘若受众缺少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那么极易被其所蛊惑,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这就需要台与网联动,积极承担媒体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共同做好媒体信息“把关人”的角色,成为专业的内容提供者。例如新浪微博的“公告栏”,定期对于受众关注,但经证实为虚假事件的信息进行辟谣,体现了作为媒体的责任感和专业性。 2.3丰富移动互联网的服务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年增长率为19.1%,手机已经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从“台网联动”到“多屏合一”,丰富移动互联网服务已成大势所趋。 据表1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2月相比于通过台式或笔记本上网比率下降,受众通过手机上网的比率保持较快增长,从74.5﹪上升至81.0﹪。手机移动应用的火热程度恐怕一时之间难以改变,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移动互联网服务想必会成为台网联动的趋势。电视媒体、新闻门户网站、视频网站、购物网站,甚至电视节目都纷纷推出手机应用程序,丰富移动互联网服务。通过这些手机或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媒体能将节目内容及时传递给受众,引起受众注意为节目推广造势,同时还能与其进行及时的沟通互动,将品牌形象深深植入到受众心中。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规模已经达到1059.8亿元,同比增长81.2%,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增长约4.5倍,接近6000亿。在以移动购物、移动营销、移动搜索、移动增值、移动游戏等细分领域构成的巨大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前景被业界所看好。台网联动在丰富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同时结合电子商务、团购、新闻、社交、游戏等内容打造具有特色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方便受众针对不同的终端的特色内容随时随地接受媒介信息,保持与媒介高效的沟通互动。 2.4台网联动应着力打造本地化平台 基于LBS技术的社交媒体时代,笔者认为本地化会成为以内容为中心,台网联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相比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受众更热衷于发现了解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并参与讨论与交流。基于此,电视台与互联网应有必要着力打造本地化平台。 社交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既可与地方电视台深入合作,同时也可与地方报社、新闻门户网站开辟地方频道,将本地新闻、民生信息、综艺娱乐、方言文化等信息传递给受众,形成电视节目直播、节目提前预热、地方新闻话题的热议以及特色的本地专区的模式。在本地化原创内容共推互动基础上,向受众提供与他们关系最密切、受众最感兴趣的信息资讯,也能让其他地区的受众增强对地方的了解和认识。 本地化平台将是今后台网联动的发展趋势。其以受众为主导,在充分考虑受众信息需求的情况下,将台网联动由简单的台网资源互置而做到实处。通过与地方媒体的合作,将台网联动平台的资源优势与本地化机制相结合,打造一个畅通的内容信息传播平台,使得地方资讯能够准确地发出,增强地方频道的活力与积极性。 2.5善于借助社会热点突发事件扩大媒体自身影响,树立自身品牌效应 知名媒体人、PPTV网络电视全国策划总经理胡永荣在2012年中国广告主峰会上曾指出“台网联动的核心是事件营销。在不同的平台之内,把不同的时间点在广告主和消费者之间达到多段的联动,只有串联起来这样的营销体系,所有的营销价值才能得到最高的体现”。[2]对热点突发事件的掌控,对于台网联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得不说,很多电视台或者网络平台的社会影响和品牌效应都是通过借助于突发事件而获得。 以央视《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为例,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水漫帝都,使得所有人上至政府官员下到普通民众,一时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不知所措、人心惶惶,可《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却率先在网络平台发声,实时更新救援情况、伤亡人数、发表励志语句温暖人心,并且只要由网友发现相关紧急情况@央视新闻,《央视新闻》都会予以转发,协助救援人员展开救援行动。与此同时,人民网、《人民日报》等都会及时刊载最新救援、伤亡信息。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第一电台,也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其积极开通官方微博与网友互动交流本就为人称许。此次面对突发事件,《央视新闻》借助官方微博率先发声,并且及时更新敏感的伤亡人数情况,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支持和认可,使其“参与 沟通 记录时代”的品牌主张深深刻入受众心中。 在媒介融合的媒介环境下,社交媒体时代的电视要想寻求发展就必须重视“台网联动”。电视媒体的社交化不仅仅依赖于“多屏整合”的媒介技术,更需要在电视观众为主导的前提下建立更为个性化、本地化的社交关系圈。电视借势互联网,积极深化台网联动、实现多屏整合,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一鸣.创建网台建设方案开启网台联动时代[J].广告人,2011(2). [2]栾轶政.台网联动台网互动台网融通——中国广电媒体台网一体“三段论”[J].中国广播,2009(4). [3]黄升民,谷虹.数字媒体时代的平台构建与竞争[J].当代传播,2009(5). [4]向北.“一云多屏”及“台网联动”的四大应对之策[J].广告主,2012(5). 2.3丰富移动互联网的服务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年增长率为19.1%,手机已经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从“台网联动”到“多屏合一”,丰富移动互联网服务已成大势所趋。 据表1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2月相比于通过台式或笔记本上网比率下降,受众通过手机上网的比率保持较快增长,从74.5﹪上升至81.0﹪。手机移动应用的火热程度恐怕一时之间难以改变,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移动互联网服务想必会成为台网联动的趋势。电视媒体、新闻门户网站、视频网站、购物网站,甚至电视节目都纷纷推出手机应用程序,丰富移动互联网服务。通过这些手机或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媒体能将节目内容及时传递给受众,引起受众注意为节目推广造势,同时还能与其进行及时的沟通互动,将品牌形象深深植入到受众心中。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规模已经达到1059.8亿元,同比增长81.2%,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增长约4.5倍,接近6000亿。在以移动购物、移动营销、移动搜索、移动增值、移动游戏等细分领域构成的巨大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前景被业界所看好。台网联动在丰富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同时结合电子商务、团购、新闻、社交、游戏等内容打造具有特色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方便受众针对不同的终端的特色内容随时随地接受媒介信息,保持与媒介高效的沟通互动。 2.4台网联动应着力打造本地化平台 基于LBS技术的社交媒体时代,笔者认为本地化会成为以内容为中心,台网联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相比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受众更热衷于发现了解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并参与讨论与交流。基于此,电视台与互联网应有必要着力打造本地化平台。 社交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既可与地方电视台深入合作,同时也可与地方报社、新闻门户网站开辟地方频道,将本地新闻、民生信息、综艺娱乐、方言文化等信息传递给受众,形成电视节目直播、节目提前预热、地方新闻话题的热议以及特色的本地专区的模式。在本地化原创内容共推互动基础上,向受众提供与他们关系最密切、受众最感兴趣的信息资讯,也能让其他地区的受众增强对地方的了解和认识。 本地化平台将是今后台网联动的发展趋势。其以受众为主导,在充分考虑受众信息需求的情况下,将台网联动由简单的台网资源互置而做到实处。通过与地方媒体的合作,将台网联动平台的资源优势与本地化机制相结合,打造一个畅通的内容信息传播平台,使得地方资讯能够准确地发出,增强地方频道的活力与积极性。 2.5善于借助社会热点突发事件扩大媒体自身影响,树立自身品牌效应 知名媒体人、PPTV网络电视全国策划总经理胡永荣在2012年中国广告主峰会上曾指出“台网联动的核心是事件营销。在不同的平台之内,把不同的时间点在广告主和消费者之间达到多段的联动,只有串联起来这样的营销体系,所有的营销价值才能得到最高的体现”。[2]对热点突发事件的掌控,对于台网联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得不说,很多电视台或者网络平台的社会影响和品牌效应都是通过借助于突发事件而获得。 以央视《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为例,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水漫帝都,使得所有人上至政府官员下到普通民众,一时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不知所措、人心惶惶,可《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却率先在网络平台发声,实时更新救援情况、伤亡人数、发表励志语句温暖人心,并且只要由网友发现相关紧急情况@央视新闻,《央视新闻》都会予以转发,协助救援人员展开救援行动。与此同时,人民网、《人民日报》等都会及时刊载最新救援、伤亡信息。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第一电台,也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其积极开通官方微博与网友互动交流本就为人称许。此次面对突发事件,《央视新闻》借助官方微博率先发声,并且及时更新敏感的伤亡人数情况,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支持和认可,使其“参与 沟通 记录时代”的品牌主张深深刻入受众心中。 在媒介融合的媒介环境下,社交媒体时代的电视要想寻求发展就必须重视“台网联动”。电视媒体的社交化不仅仅依赖于“多屏整合”的媒介技术,更需要在电视观众为主导的前提下建立更为个性化、本地化的社交关系圈。电视借势互联网,积极深化台网联动、实现多屏整合,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一鸣.创建网台建设方案开启网台联动时代[J].广告人,2011(2). [2]栾轶政.台网联动台网互动台网融通——中国广电媒体台网一体“三段论”[J].中国广播,2009(4). [3]黄升民,谷虹.数字媒体时代的平台构建与竞争[J].当代传播,2009(5). [4]向北.“一云多屏”及“台网联动”的四大应对之策[J].广告主,2012(5). 2.3丰富移动互联网的服务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年增长率为19.1%,手机已经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从“台网联动”到“多屏合一”,丰富移动互联网服务已成大势所趋。 据表1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2月相比于通过台式或笔记本上网比率下降,受众通过手机上网的比率保持较快增长,从74.5﹪上升至81.0﹪。手机移动应用的火热程度恐怕一时之间难以改变,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移动互联网服务想必会成为台网联动的趋势。电视媒体、新闻门户网站、视频网站、购物网站,甚至电视节目都纷纷推出手机应用程序,丰富移动互联网服务。通过这些手机或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媒体能将节目内容及时传递给受众,引起受众注意为节目推广造势,同时还能与其进行及时的沟通互动,将品牌形象深深植入到受众心中。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规模已经达到1059.8亿元,同比增长81.2%,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增长约4.5倍,接近6000亿。在以移动购物、移动营销、移动搜索、移动增值、移动游戏等细分领域构成的巨大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前景被业界所看好。台网联动在丰富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同时结合电子商务、团购、新闻、社交、游戏等内容打造具有特色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方便受众针对不同的终端的特色内容随时随地接受媒介信息,保持与媒介高效的沟通互动。 2.4台网联动应着力打造本地化平台 基于LBS技术的社交媒体时代,笔者认为本地化会成为以内容为中心,台网联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相比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受众更热衷于发现了解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并参与讨论与交流。基于此,电视台与互联网应有必要着力打造本地化平台。 社交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既可与地方电视台深入合作,同时也可与地方报社、新闻门户网站开辟地方频道,将本地新闻、民生信息、综艺娱乐、方言文化等信息传递给受众,形成电视节目直播、节目提前预热、地方新闻话题的热议以及特色的本地专区的模式。在本地化原创内容共推互动基础上,向受众提供与他们关系最密切、受众最感兴趣的信息资讯,也能让其他地区的受众增强对地方的了解和认识。 本地化平台将是今后台网联动的发展趋势。其以受众为主导,在充分考虑受众信息需求的情况下,将台网联动由简单的台网资源互置而做到实处。通过与地方媒体的合作,将台网联动平台的资源优势与本地化机制相结合,打造一个畅通的内容信息传播平台,使得地方资讯能够准确地发出,增强地方频道的活力与积极性。 2.5善于借助社会热点突发事件扩大媒体自身影响,树立自身品牌效应 知名媒体人、PPTV网络电视全国策划总经理胡永荣在2012年中国广告主峰会上曾指出“台网联动的核心是事件营销。在不同的平台之内,把不同的时间点在广告主和消费者之间达到多段的联动,只有串联起来这样的营销体系,所有的营销价值才能得到最高的体现”。[2]对热点突发事件的掌控,对于台网联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得不说,很多电视台或者网络平台的社会影响和品牌效应都是通过借助于突发事件而获得。 以央视《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为例,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水漫帝都,使得所有人上至政府官员下到普通民众,一时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不知所措、人心惶惶,可《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却率先在网络平台发声,实时更新救援情况、伤亡人数、发表励志语句温暖人心,并且只要由网友发现相关紧急情况@央视新闻,《央视新闻》都会予以转发,协助救援人员展开救援行动。与此同时,人民网、《人民日报》等都会及时刊载最新救援、伤亡信息。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第一电台,也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其积极开通官方微博与网友互动交流本就为人称许。此次面对突发事件,《央视新闻》借助官方微博率先发声,并且及时更新敏感的伤亡人数情况,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支持和认可,使其“参与 沟通 记录时代”的品牌主张深深刻入受众心中。 在媒介融合的媒介环境下,社交媒体时代的电视要想寻求发展就必须重视“台网联动”。电视媒体的社交化不仅仅依赖于“多屏整合”的媒介技术,更需要在电视观众为主导的前提下建立更为个性化、本地化的社交关系圈。电视借势互联网,积极深化台网联动、实现多屏整合,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一鸣.创建网台建设方案开启网台联动时代[J].广告人,2011(2). [2]栾轶政.台网联动台网互动台网融通——中国广电媒体台网一体“三段论”[J].中国广播,2009(4). [3]黄升民,谷虹.数字媒体时代的平台构建与竞争[J].当代传播,2009(5). [4]向北.“一云多屏”及“台网联动”的四大应对之策[J].广告主,2012(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