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网络流行语在新闻报道文本中的应用研究
范文 温清
摘 要 热点新闻报道的网络流行语盛行已成为了当下的一种社会文化特色。受众通过对文本中流行语的解读,产生促进社会发展的正面效应和影响社会发展的负面效应。因此,新闻报道要积极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现代传播理念,尽量完善新闻文本,减少受众不必要的想象空间,实事求是,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新闻报道文本;以受众为中心;应用研究
中圖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4-0108-02
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中传达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内容丰富的网络流行语,既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又反映公众对社会现象的态度。如,刚看完特朗普与希拉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西洋景,又惊叹于用尽中国航天人“洪荒之力”的长征五号和神舟十一号太空行;为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实现人生的“小目标”欢呼,也为科比、邓肯等NBA巨星的退役“蓝瘦香菇”……
日前,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天舟一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是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为基础资源库,通过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和后期人工提取、筛选最终获得。语料来源包括《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等国内15家报纸2017年1月1日至11月底的全部文本,语料规模近5亿字次,产生于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来表达新闻媒体的态度和倾向。
1 新闻报道文本中网络流行语现状
1.1 新闻报道文本中网络流行语特点
1.1.1 具有新闻性与流通性
新闻报道网络流行语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其中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的新闻价值。新闻报道多为民生新闻,具有强烈的新颖性和现实性。新闻事件还可以使听众在流行语形成后更容易记住新闻事实。比如,“工匠精神”本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的理念。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随后,各行各业都提倡“工匠精神”。
“撸起袖子加油干”出自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新年贺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更是我们向未来作出的承诺。“撸起袖子加油干”成为网络流行语,并以刷屏态势呈现在各大社交媒体,受到广大网友一致点赞。随之流行起来的还有“天上不会掉馅饼”“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等。
新闻报道的网络流行语在现实生活中的流通能力很强。网络流行语代表了一种新的语言方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时尚性,折射出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诉求。网络流行语源于生活而发于网络,创新灵动性非常强,大都较为幽默诙谐,如“洪荒之力”“吃瓜群众”等。另外,流行语具有表达简洁微妙、含义丰富的特点,将继续被认可和接受,从而成为新的用户和传播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使新闻网络流行语在网上和网下流通起来。网络新闻流行语传播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平台,它还可以延伸到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1.1.2 具有态度性与娱乐性
新闻报道文本中的网络流行语具有很强大流通性,这离不开其隐含的幽默和讽刺娱乐。网络流行语是网民用一种独特的审美眼光来表达他们的讽刺、批评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大多数的新闻报道与用户的态度和倾向相关,广大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抒发对各种社会现象的不满,释放自己的情绪。有的新闻网络流行语表达了积极的态度,如“正能量”多出现在新闻报道、文章报刊和各种宣传中,“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所有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我们都称之为“正能量”标签。又如,“打call”用来表达对某人、某事、某物的支持和赞成。有的新闻网络流行语表达了否定质疑的态度,又如,“逗你玩”“将你军”“油你涨”抒发人们对物价上涨的不满,“楼脆脆”系列表达人们对于住房安全的诉求,渴望社会实现公平正义。
1.2 新闻标题中网络流行语滥用
好的新闻标题以最简捷、最精彩的语言传达最重要的内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新闻更加丰富多彩。然而,一些新闻报道滥用网络流行语,使原始创新成为煽情、暧昧和媚俗。它不仅使观众感觉不好,而且降低了新闻报道本身的可信度。“扎心”“有木有”等词汇在新闻文本中出现频率很高,语言不利于新闻的健康和纯洁,不太了解网络用语的受众也难以体会。
2 受众对新闻报道文本网络流行语的解读
新闻报道文本网络流行语传给受众的效应应该是具有指导意义的。但受众对于新闻报道文本网络流行语的解读会出现正面、负面不同效应,要么强化了意义本身,要么消解了意义,产生种种怪象、乱象。
2.1 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正面效应
引用文献中的调查数据,53%的被调查者认为流行语加速了新闻报道的传播,扩大了新闻报道的影响。54%的受访者认为流行语加快了新闻报道和信息披露的进程。32%的人认为,网络流行语都激发了一些社会现象的集中讨论。60%的人认为网络流行语在舆论监督中发挥作用。14%的人认为,网络流行语可以缓解和解决负面情绪。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网络流行语的正面效应。大多数人认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改变了新闻报道的过程并发挥监督作用。
网络流行语让受众抒发对各种社会现象的不满,释放自己的情绪。近年中国反腐工程高潮迭起,“打虎拍蝇”“老虎苍蝇一起打”在网上火速火起来。“老虎”比喻位居高位的腐败官员,“苍蝇”比喻身处基层的腐败官员,形象生动,顺天时而得民心。这对于社会的正常和稳定是有积极作用的。
流行语有助于提升舆论监督力量并且促进新闻报道的解决。“社会舆论若只是在街谈巷议中存在,力量是有限的,但要通过某种媒介集中表现出来,效果就会成倍地放大。”“表叔”“表姐”这样的事件之所以能够快速、公平、透明的解决,关键就在于新闻报道文本网络流行语的巨大推动力。
2.2 亟待解决的负面效应
在新闻报道文本中,如果在信息披露中存在诚信缺失,就会导致公众的逆反情绪。例如,“标题党”利用文字游戏歪曲甚至捏造新闻内容吸引眼球。作为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聞标题与内容的不同是虚假信息的表现,也是对受众的一种欺骗。“挂羊头卖狗肉”为吸引大众眼球而瞎编乱套的行为,从根本上是违背新闻职业道德。这时候新闻报道文本网络流行语就会失去推动力,而且容易引起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信息的不对等,将导致传播者和受众情绪对立。这样的新闻报道文本,就会产生负面效应,失去新闻价值,还会成为网民的笑柄。
3 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现代传播理念
热点新闻报道的网络流行语盛行已成为了当下的一种社会文化特色,大众借助这些句子抒发个人情绪和意见,创造出一股充满理性或非理性声音的舆论浪潮。
积极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现代传播理念。现实社会新闻报道代表了权益方,话语代表的是特定的精英话语,政府与媒体间一贯有千头万绪的联系。新闻报道文本中,网络流行语是一把双刃剑,若发挥得当能够产生积极的正面效用,反之则产生消极的负面效用。正确看待受众自主性是提高新闻传播效果、加强舆论引导能力的本质要求,是大众传媒更好地担当“社会公器” “民众喉舌”之责任的条件,也是解答“现代新闻传播事业需要怎样的受众”这一问题的关键。
新闻媒体应努力改善新闻文本,减少受众不必要的想象,追求新闻报道的艺术性,要在社会变化中持续关注新闻文本意义,及时纠正失范话语,遵循舆论自身规律,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拒绝一味吸引眼球的标题党,新闻标题要简洁明了,与新闻要素紧密联系,正确使用网络词汇传播新闻信息。新闻标题要善于标示新闻中的“亮点”,用法是恰当的。该解释时需解释。为了避免误解,阅读、编辑使用某些漏洞、不受欢迎或新的网络词语,应在文章或文章中加以解释。避免使用夸张、夸张甚至粗俗的语言来制作标题,这不仅会使观众不喜欢,而且会降低品位和可信度。比如“老司机”“屌丝”等词汇不适合在大众媒体出现。
4 结论
受众通过对新闻报道文本中流行语的解读产生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正面效应和亟待解决的负面效应。新闻传播者要有责任感,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规范、合理引用网络流行语,新闻媒体在引用的时候一定要树立公共意识,准确把握其中包含的社会观念,多从理性的角度进行探讨,尽量避免情绪化的宣泄,从承担社会责任、正确引导舆论的角度出发。
作为新闻媒体,其报道既要积极引导舆论,认可舆论是推动事态发展、妥善解决问题的积极力量,又要提防意义传播的负面影响。通过理性批评和正确引导,使网络言论更加理性有序,真正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只有这样,媒体才能真正成为一座桥梁,将传承形势,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钟之静.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的意义框架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4):87-90.
[2]张敏.基于新闻事件的网络流行语的认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4.
[3]陈岳芬,李立.话语的建构与意义的争夺——宜黄拆迁事件话语分析[J].新闻大学,2012(1):54-61.
[4]王蜜.热点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5]蔡梦虹.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特征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2(4):7-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