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广播剧在互联网音频电台上的发展战略分析 |
范文 | 隋婵 摘 要 互聯网的发展给传统广播电台带来极大冲击,继而影响到以广播为载体的广播剧的发展。然而广播剧又在互联网音频电台快速发展的同时迎来了转机。文章介绍广播剧的发展以及网络音频的发展,分析广播剧从入驻平台的免费到现在尝试收费的商业价值探索之路,探寻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 关键词 广播剧;互联网音频电台;商业之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5-0091-02 1 广播剧的发展概览 从20世纪初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伊始,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二战后,成为主流艺术形式的广播剧进入繁盛时期。而60年代后,随着电视的普及,广播剧的发展受到冲击,但仍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尝试,出现了诸如纯音乐广播剧、意识流广播剧、原素材广播剧等不同于传统广播剧,用声音表现人们情绪或心理的“新广播剧”。 国内的广播剧创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随后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及成熟期3个阶段。技术上的发展使广播剧从直播转向录播,并有专业的团队制作。理论研究和人才教育的发展也提升了广播剧的质量和产量,使其风格多样化,逐步走向国际舞台。然而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广播剧的发展举步维艰。但随着传统广播电台等媒体的转型,以及互联网音频电台的出现,广播剧的发展也有了转机。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出现了早期的中文网络配音社团。由其制作发布的广播剧开始出现在网络论坛及视频网站上,可供下载与在线收听。但是因为受众少,普及率不高,仍旧比较小众。2010年开始,众多网络音频平台网页端和移动手机端App先后上线,从2013年初步形成市场规模,到今天已形成稳定的寡头格局。与早期广播剧的网络视频平台相比,听众可直接在电台App移动端回复留言,这也方便了制作社团与听众互动,及时收到反馈。《2016年中国移动电台市场年度综合报告》显示,2016年3月中国移动电台日活用户渗透率最高为喜马拉雅FM,为74.3%,蜻蜓FM以33.5%的日活渗透率位于第二。同年,喜马拉雅FM官方宣布,其激活用户数已超过3亿。而早在2015年,蜻蜓FM官方宣布用户为2亿,日活1 000万。庞大的用户基数与增速给也促进了广播剧在音频电台的发展。较之早期发展形势,现今受众增多,粉丝群扩大,加上各方推广以及二次元文化的流行,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广播剧。 2 广播剧在移动电台的商业之路探索 目前发展比较成熟及知名的广播剧配音社团属于较早成立的一些社团,基于兴趣聚集到一起,不涉及商业利益。伴随各大平台对于内容付费的探索,粉丝打赏、精品付费、会员制等商业变现模式的逐步出现,广播剧制作也开始谋求商业发展,从免费到尝试收费。 2.1 培养受众,形成用户黏度 网络广播剧由网络兴趣社团制作,广播剧质量参差不齐且涉及背景音乐和剧本的版权问题,不作商用。在互联网音频平台成立之初,社团上传广播剧以期扩大宣传和提高知名度。随着制作的广播剧及听众的增加,优秀的配音演员得到大家的喜爱,且可以在平台跟听众形成良好互动,逐渐有粉丝或社团成员成立各种网络粉丝团体和建立粉丝群,在微博或群里发布新剧预告或者上新时间等。知名广播剧制作社团拥有较为忠实的粉丝群体,隶属于社团或者独立配音的配音演员们也拥有自己的粉丝群体。另外各大平台的大数据技术,根据用户收听习惯,挖掘更加准确的用户需求,实现个性化推荐,从而大幅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和黏性。 2.2 寻找用户需求,实现精品收费 初期的网络广播剧大多较短,从1~5集不等,每集的时间控制在20~50分钟。就制作方而言,广播剧制作社团成员都属于业余爱好者,做剧时间有限,更新慢。就听众而言,听众大多利用碎片时间独立选择收听的节目,基于这一点,大多数社团选择做短剧,且听众或制作团队弃剧的风险也会减小。另外,短剧对于探寻听众收听喜好也有一定作用,避免制作长剧而又无人收听的局面。一段时间的尝试后,网络广播的发展逐步稳定,配音以及音乐音效的配合逐渐顺应市场需求。同时,几大移动电台从上线就一直着力解决版权问题,就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平台喜马拉雅而言,2016年6月尝试音频付费,到8月份已经拥有超过1 000万册小说的声音改编权。在平台拥有大量粉丝群的知名配音演员加上优秀的剧本,平台方推出付费广播剧也就水到渠成。 资本的入注使网络广播剧开始尝试从简易免费到精品收费的转型。2017年5月,喜马拉雅FM平台在广播剧版面首推付费广播剧《夜色深处》,收费为49.99喜点,等于人民币49.99元。平台另有会员制,优惠约5%。主演之一为人气配音演员轩zone,导演之一也为平台知名网络社团——翼之声中文配音社团的社长汐月。节目的长度为20集,每集控制在20分钟左右,每周更新2期,既带来足够的听觉冲击力,在短时间吸引用户,又有足够信息量,满足受众需求。 3 现阶段阻碍发展的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 3.1 免费仍是主流,付费精品不断增多 就目前已发布的付费广播剧来看,相比于免费试听片段十几万的播放量,收费剧集则只有2 000多。这也从说明了愿意为广播剧付费的听众仍旧是少数。但平台提供的商业变现机会不仅将吸引知名网络配音社团,传统的广播电台或媒体集团也将尝试与移动电台合作,发布收费广播剧。配音演员方面,近年来随着知名配音演员逐渐走出幕后,进入大众视野,加之影视动漫配音行业的蓬勃发展,将有更多的配音演员参与广播剧配制,为广播剧行业注入新生力量。 3.2 设计新型广告盈利机制,实现精准广告投放 传统广播电台的广告插入是实时播放,听众无法人为跳过广告时段。而可供下载的交互性音频电台的贴片广告则可被听众跳过。这就需要平台方设计新型广告盈利机制,吸引广告商,并实现精准广告投放。 3.3 内容或将多样化,市场更加规范 目前音频平台的广播剧分类仍较少,同质化内容较多,缺少规范。随着专业化团队的入驻,平台方的规制加强,这一状况或将得以改善,出现多样化内容以及更细化的分类。 4 结论 互联网音频电台的蓬勃发展以及“耳朵经济”成为继“眼球经济”后的新蓝海,为广播剧的发展带来无限机遇。网络广播剧和传统广播剧或将实现其新的商业价值,完成转型。但仍面临小众化,极群化等尴尬局面,如何推动其更为大众化,挖掘其商业价值仍旧需要时间探索。 参考文献 [1]宫承波.广播电视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 [2]郭红庆.自媒体化网络广播电台“云传播”机制研[D].重庆:西南大学,2014. [3]杨志宏.以喜马拉雅FM为例分析网络广播的发展战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6(13):10-11. [4]朱岑郁.网络广播剧商业化之路探索[J].大众文艺,2014(7):180-18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