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闻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认知偏差与弥合 |
范文 | 林荧章 兰新瑜 【关键词】媒介融合;实践教学;认知偏差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A类,编号2018JGA216;广西师范学院2017年度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编号:2017JGX033。 当前,媒介融合在向纵深发展,对于业界的实践带来强烈的冲击,特别是对传统媒体的业态、发展模式都形成严峻挑战。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同样面临变革,其中,作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改革是关键。地方高校的新闻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既依托地方媒体、人才及其他资源,又受到地方条件的限制,面对媒体业的变革,需要及时研判和做出必要的改革。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双主体的关系,师生间的认知容易出现一定的偏差,并干扰师生间的人际交流,导致师生之间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现象,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1]为了研究新闻传播类专业师生对于实践教学认知与评价的偏差问题,本文以南宁市为例,对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师生的认知与评价进行考察,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地方高校的新闻实践教学进行解析和反思,并据此提出一定的对策,调整和修正教学中的问题。一、全媒体环境下新闻实践教学的变化 实践教学环节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 年3 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应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总体背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媒体技术的革新,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新闻人才的全媒体素养逐渐受到业界和学界的重视。全媒体素养是指传媒人才在综合学习和使用各种媒体时,通过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2]能够适应当前媒体业对于新闻人才的需求。 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培养具有全媒体素养的新闻人才,国内外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从全球范围看,新闻实践的教学模式主要有美国模式、欧洲模式和日本模式等。美国模式注重大学教育阶段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培养;欧洲模式主要由国家和新闻业界主导对新闻工作人员进行职业训练;日本模式则侧重通过媒体内部培训完成人才的培养,其中又以美国模式影响最大。针对媒体业的变化,美国高校从实践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方式等方面在新闻实践教育中开展改革,如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提出要培养“具备全媒体业务技能的新闻人才”,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则强调培养“拥有复合知识结构的专家型人才”,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传播学院放弃原有的平面媒体、广播、电视技能培养的传统课程,将不同媒介平台上的技能和不同专业的内容融合,开设了一个由小组讲授的多媒体课程,西北大学则开设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新媒体创业的课程。同时,美国的新闻学院更加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关注如何使学院更好地融入学校整体,致力于学院的特色发展,如密苏里学院强调广博的文科教育,要求学生25%的学分是新闻学核心课程,而75%是学校其他人文社科专业的学分;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设立四个方向,艺术和文化、商业和经济、政治、科学,鼓励学生开展深度的专业报道[3]等。 在我国,新闻传播院系的实践教学主要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入手,并结合新媒体环境的变化,基于不同高校定位、服务于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改革,目前主要以学校完全自主的“工作坊模式”和半自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专业实训,尽力去缩短新闻教学与新闻前沿的距离。 在开展新闻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实践教学认知却鲜有涉及,或简单提及但缺乏实证,而作为教学双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认知与评价,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形成认知偏差,影响双方的教学交往,以致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给予重视和进行教学反思。二、关于新闻类专业师生对实践教学认知与评价的调查 为了了解地方高校新闻实践教学中师生之间对于实践教学认知、态度及评价的现状,2018年3月,我们以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广播电视学、新闻学、广告学和播音主持艺术等四个专业的学生和老师进行新闻实践教学情况的网络问卷调查,累计发放问卷115份,共回收问卷115份,回收率100%,同时,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深度访谈。调查发现,师生之间在实践教学中的认知与评价出现较为明显的偏差。(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老师认为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100%的老师肯定了实践教学开展的必要性,认为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与教师的观点相类似,99%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有8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知识面,但是有5%的学生认为没有太大意义(多选题),说明学生对实践教学意义的认知与教师略有差异。(二)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的实训内容一般占整个课程的20%-30%,主要采取讲授法进行教学(66.67%)。而64%的学生认为,专业老师在实践教学开展方式上更多的是案例教学,如组织专题讲座,实例观看讲解,只有少数老师是展开情景模拟实训和外出社会实践,另外31.46%的学生认为,专业老师是放养式教学,并没有实践教学环节。这些评价与教师的自我判断有一定差距。(三)教学水平 本次调查发现,67%的老師认为,自己在实训课中会很细致地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更好使用设备并提醒他们在实际情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是老师们认为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不高,导致教师的实践教学积极性也不高;学院无法提供足够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供学生使用,特别是设备外借手续繁琐问题,影响学生课外实训。另外,超过50%的老师表示实践教学的精力不够,实践经验不足,无法很好地开展实践教学,但是认为自己是照本宣科、走过场的人数为0。 而在对专业老师实践教学水平的评价上,学生们认为老师的最大问题是过于传统,只是照搬教材上的知识,照本宣科的现象较为严重(44.94%),其次是任课老师是轻实践,走过场,教学水平较低(40.45%,多选)。对于实践教学中“走过场”现象的原因,学生们认为主要在于缺乏懂媒体实践技术运用的老师。(四)教学效果 实训教学能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49.44%的学生认为实训课教学内容太浅显,学到的实践技能太少,有5.62%的认为实训课根本没有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学生们认为,影响学院实践教学水平的最大因素是大班教学,因为课堂组织难度大,师生互动弱,师生间缺乏沟通(65%);其次是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48%);此外还有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15%,多选)。而大部分老师则认为,目前的实践教学基本能够满足培养学生全媒体素养的要求,影响实践教学水平的最大因素是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提不上来(88.89%),其次才是师生互动弱,师生间缺乏沟通(66.67%,多选)。 目前,广西高校中拥有新闻传播专业的高校20余所,分布在各地级市的本科院校和一些高职院校,各高校的新闻实践教学的发展参差不齐,水平不一。我们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多数被调研师生对现在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不满意,类似的师生之间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认知偏差普遍存在。综合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情况,师生之间关于实践教学的认知和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新闻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较为统一,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上则有一定偏差,两者在教学方式、教学水平和效果等方面的认知存在差距;(2)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而专业教师较少,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更少,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师生比较高,不少课程的实践过程只能进行大班教学,一个老师对应几十个学生,导致课堂上的互动性就比较弱,师生之间没有得到更多有效的沟通,无法满足双方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各自需求;(3)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大多只在实训课上会动手实践,课外则不会参加任何校园媒体来提升自己,而教师的教学方法、方式与学生期待之间有一定差距,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老师更是照本宣科,沿用老套的教材,甚至缺乏实践环节,致使师生之间在核心专业课程中无法开展有效的专业交流与对话,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未能得到全面巩固和提升。三、媒介融合环境下弥合师生认知偏差的实践教学对策 如何弥合师生之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鸿沟”?笔者认为,教与学的对接与融合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或完善的课题,需从教学体系到具体实践形式进行循序渐进的改进。?(一)提升师生对实践教学的认知度,弥合双方的认知“鸿沟” 师生之间的认知偏差影响实践教学的进程与质量,因此,应该在专业认知方面增进学生和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一方面,通过课程体系设置提升实践教学在新闻传播类专业中的地位,要求教师及时掌握媒体业的发展,将融媒体、全媒体实务等最新的实践内容有机地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另一方面,增进学生的专业认知,将教学的内容、标准等及时与学生对接,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评价标准等,避免师生双方出现认知上的偏差问题。(二)以培养学生全媒体能力为导向,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部分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课内实训和课外参加实践教学平台的积极性都不高,这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根据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应以培养学生的全媒体能力为导向,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利用“翻转课堂”实现学生的主动实践与学习,运用VR等新技术将课堂情景化,利用新媒体手段增加实践教学中的互动与对话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培养学生的全媒体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构建师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是为了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开展校内实践的平台,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校内实践,提高自身能力,而目前高校中的实践教学平台大多独立运营,与教学的关联度不高,师生之间的专业交流仅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未能通过实践来开展深度互动。为了探索实践教学的新路径,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创办了全媒体新闻实训中心,通过建设综合性的教学改革实践平台使师生作为双主体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平台包括院报《知新报》、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网络电视台等,其最新的举措是将各专业课程的相关实践环节与实训平台直接打通,即课堂的实践教学作品服务于实训中心,而实训中心的一些工作任务也适时地细化至相关的专业课程,并使学生的课堂作品能够在平台上及时刊发,使教与学能够紧密衔接,同时也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在南宁市,一些高校还通过校企合作、校媒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直接到新闻媒体或企业实践,尽可能地把学生的实训课堂搬到新闻媒体,帮助学生实现專业上的成长。这里,无论是课内实践教学还是课外实践教学,都需要两个实践教学主体互相配合,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才可以实现教与学的有效沟通,弥补原有专业认知偏差所带来的问题。结语 新闻专业是“文科中的工科”,新闻实践教学是新闻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一环节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新闻学教育的效果,决定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最直接的参与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学实践表明,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与作用,教师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因素的认知偏差,会妨碍教师对其教学活动过程的正确而有效的掌控;[4] 而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认知偏差也会影响其学习兴趣,导致在课堂教学与实践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影响学习效果。在实践教学的共同目标具有一致性的条件下,地方高校的新闻实践教学进行了一定探索,致力于以师生为双主体,共同开展新闻实践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全媒体能力,但由于软硬件条件的制约,以及师资、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师生认知偏差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探索。 注释: [1]郭涛,李军靠.发挥师生关系在学校教育中的保健作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01). [2][3]王晓红 主编.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11、170-171. [4]彭豪祥,张国兵.教师对教学活动及其因素的认知偏差的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2011(03). (作者:林荧章,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兰新瑜,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 责编:姚少宝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