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主持人认知能力的意义
范文 钱 锋
心理学上把人们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等称为认知能力。它与人在认知过程中的知觉、记忆、注意、学习、思维、决策、解决问题、理解和产生语言等密切相关。是认知过程后的总体呈现方式。任何人作为社会中的角色。他的认知能力是时时体现在生活和工作当中的。社会角色中的认知标准要与其角色的属性相匹配,以行为呈现出来。
主持人必要的职业认知
主持作为特殊的职业。要求主持者对其职业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知。具体来说。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认知:
主持人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主持人在媒介传播中是媒介与受众的桥梁。他的责任是体现传播理念、媒介宗旨。也就是说,他在主持节目时,应当意识到他所扮演的职业角色。角色。是戏剧中常用的名词,意指戏剧当中的人物。而生活中的角色有多种属性。即个人、家庭、学习、工作中应承担的义务和体现的特质。学习和工作中的角色属社会角色,社会角色中既有个人的品德素质。也有社会团体中对特定角色的具体要求。主持人作为媒介角色,他在传播领域里的言谈举止应是媒介环境规定和允许的范围之内。媒体和受众接受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但对把个性化和私人情绪公众化混淆式的表达持保留态度。主持人的媒介角色是社会角色的一部分。虽有其生活角色的影子,但仍是修饰化的、有利于传播形象的角色。
在主持人节目发展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主持人自我评价体系过高,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甚至出现过个别自我膨胀的例子。究其原因。是个别主持人混淆了媒介中的社会角色与个人生活角色的认知,在下意识中把社会角色与个人角色等同化了。
主持人对传播活动特性的认知。传播活动有私人的、群体的、公众化的。私人的传播以个人的生活圈子为主。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是人际化传播的基本形态。群体性的传播在时空范围、人员选择上有特定要求。而作为媒体的传播是公众化的传播。在传播的内容选择上有明确的目的性。主持人节目在国内发展的过程中,专家学者业界一直在区分播音员与主持人的传播特征。经过分析总结,大家发现,主持人节目是最贴近人际传播。也是让传播中介人物脱离脸谱化概念化的最佳途径。虽然主持人节目是贴近人际传播的表现方式,但并不等同于人际传播中的全自然状态,它是有“控制”的自然。是形态上的自然,而非传播内容的自然f此处自然指无选择的什么都说)。贴近,是放下架子,说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关心的事。而对事件中要表达的态度则是作为媒体的公众化需要把握的分寸。不可等同于家长里短交流时的直言不讳。无所控制。
主持人个人对传播媒介的认识。关系到内容选择的广泛性、深刻性及引导性。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李洋在一档夜话节目《星空夜语》中,话题的选择是“网恋”,这是具有广泛性的社会话题,也是很多网民所关注的。节目主题的开放性。让听众有话可说。同时也增加了主持人话题控制的难度。主持人李洋在是非问题上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而对由引发主题的事件当事人的参与。则在尊重的前提下,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善意地劝导当事人要慎重,长痛不如短痛,通过隐性的态度表达社会所倡导的公德意识。
主持人对受众特点的认知。公众传播是为有需要的受众服务的,作为主持人。在完善媒介角色认知后。还要了解受众的认知。对受众认知的了解不应是个体化的。而是从群体性的共性认知人手。包括节目稳定的长期受众的年龄、性别、职业、心理、文化、关注点等。根据群体性受众的认知特征,设计节目,圈定节目内容的范围。对受众认知的意义是强化传播的目的性、针对性、引导性,通过受众群体认知的特征,了解他们的接受、选择、排斥的心理特点。从而明确节目制作方向、使用手法,并对受众可能出现的反应作出预估,提高传播效应。
主持人的认知能力对节目的影响
我们评价一位主持人能力的优劣,是通过他在一定时期内在节目中的稳定表现出来的特质。以上提出的三种认知是主持人作为行业特殊工种的基本认知,也是我们所说的框架性的职业认知。但作为主持人,他是出现在节目中的媒介载体,他的各种表现是依托节目呈现出来的,他的职业认知重要的是对节目产生的影响。
利用认知结构特征强化信息储存调用意识。“认知结构是指个人在感知和理解客观现实的过程中在头脑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因而结构是由一个人过去的经验、知识所组成的。”在认识过程中,新的感知、新的信息要同已形成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发生反应。对普通人来说,接受信息分为刻意与无意两种。刻意接受会强迫自己尽可能多地接受信息,在学习状态中大多如此。而无意接受时则是在自然状态中,脑海里选取了个人感兴趣的内容归类留存。作为主持人,因为行业的特殊性,使得他对各种信息的储存和接受,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中的无意识状态,而是利用认知结构的特性,根据职业需求,留存大量的信息。并把这些内容在大脑中储存起来。这种储存是职业习惯养成的心理机制自动的反应参与。对于主持人而言。会把这些信息放到相应的认知结构中,并进行适当的修补和加固,修补的目的是使信息储存更完整,而加固则是对信息有用选择的强化心理。
主持人在工作状态中。会同生活中的某些心理反应机制一样,在交流状态中。因为刺激物的提醒而唤醒与之相应的信息储备,并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加以使用。这些信息经大脑加工处理后,与节目的某些因素有关的内容,既可丰富节目内容,又可活跃节目气氛。这种信息的调用意识对于有较多主持经验的主持人来说,能自然地与节目内容融为一体,而对于职业经验积累不足的主持人来说。可能会意识到调用。但用在何处不知道。这要求主持人留意生活中对信息认知的再编辑能力和信息关联的特征,提高信息调用能力。白岩松被邀参与某省级电视台的现场直播,大家发现他在现场时,总能第一时间用上他看到、感受到的信息,与直播前代替他走场的当地主持人形成极大的反差。对于既定内容的现场直播而言,很多内容是确定的。甚至是白纸黑字显现出来的。而自岩松则在遵循大方向的前提下,极大地丰富了节目的内容,既有及时捕捉的信息,又有与以往储存信息调用的巧妙使用。
提高认知层次为节目服务。主持人不是独立的个体在传播当中的作用,而是依托节目的传播内涵和明确的传播宗旨。在多层外力的作用下。完成穿针引线的工作。他在节目中的表现既是个人文化修养世界观的体现。也是对节目认知层次的体现。主持人的认知层次包括对栏目传播理念的框架性认知,也包括对传播内容划分的基本认知,还包括对传播手法的实践性认知及对受众的估价性的大体认知等。这些认知层次缺一不可,是主持人在节目中完成传播过程、释放个人优点、提升传播效果的保证。实践证明,认知层次比较到位的主持人,在节目中表现得体,问话串接到位,主题意义提升准确。社会心理学家凯利认为。每个人头脑中都构成了一定的心理组织结构,如同一个“有色镜头”,人们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要经过这个“有色镜头”的过滤。组成这个“有色镜头”的因素有一个人的经验、生活方式、文化背景以及个人需求等。可见,同一事物因为认知者所站的立场、态度、角度的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对主持人而言,在节目中的表达态度要依节目的宗旨而定。新闻节目所评述的话题一个是政府的,一个是人民的,是双向的。表达政府意愿时。所有的用词基本上是中规中矩,而非言辞激烈的。表达人民诉求时,用词则是能最直接反映心声情感的,又是被众人所接受的。主持人是传播的中介,在新闻话题性的节目中。他既是传播的通道,又是引导理解的桥梁。他对政策的解读,上对政策制定者的意图合一,下对老百姓认识的理解合一。这才是新闻节目主持人认知作用在桥梁功能中的最好体现。
在广播谈话类的热线直播聊天节目中。主持人的认知是话题是否成功的主要引导。参与热线的人,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生活阅历不同,这样表达出来的观点就很难整齐划一。甚至偏离主题或走向极端。主持人在每一个电话交谈中,凭着个人的积累要迅速判断出电话另一头的表达内容与主题是否切合,是不是传播中所不允许的内容,交谈中主持人的控场是就势引导,完成主题的升华。而不能被片面的观点所左右。凤凰卫视的名牌栏目《一虎一席谈》中,主持人胡一虎总是在节目最后的总结中,使节目的主题意义凸显并得以提升。这些源于他多年的新闻历练。也是对社会的认知度和栏目宗旨认知度较高的综合体现。
节目主持人的认知能力对节目的影响,广义地说是表现在对传媒、栏目、个人角色的内涵的正确解读、准确定位上,狭义地说就是从主持人对节目的控制、嘉宾访谈、内容串接、逻辑分析、语言修辞、引领受众等细节上体现出来。提高主持人的认知能力,是保证节目质量的有效途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