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网络时代体育新闻的文体变化 |
范文 | 廖慧平 王键育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因特网随时随地获取体育信息,这对报纸体育新闻报道本来已经日渐式微的生存状况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微博等新媒体的飞速发展,让传统媒体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甚至有人把微博的出现叫做“微革命”。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媒体价值体系的变迁。这些新的形势迫使报纸又一次对自身内容、形式包括文体等进行多方位的革新。在这个因特网大行其道的时代,传统报纸体育新闻的文体界限已日趋模糊化,信息内容、表达方式和结构样式呈现出多样化、边缘化的趋势,出现了多种全新的文体形式。 凡客体和羊羔体 凡客体,即凡客诚品广告文案宣传的文体,这种广告意在戏谑主流文化,彰显该品牌的个性形象。其广告词更是极尽调侃,令人捧腹,被网友恶搞为“烦客体”。广州亚运会期间,《辽沈晚报》首次在亚运专版开篇采用凡客体形式报道:新华社记者杨明——“爱祖国,爱亚运,爱刻苦训练,爱金牌,爱开门红,爱第一天就狂扫19金,爱请大家做客,爱抢着吃鱼翅和熊掌,只给客人剩点汤汤水水,爱和非职业选手玩角力,爱把体育等同于金牌,爱穷追猛打,爱观察,爱思考,爱重新审视如上现象,爱用数据说话来解读问题,爱琢磨中国2亿人超重,1.6亿人高血脂,1.6亿人高血压,爱发现每5个孩子就有一个胖墩儿,高中生里85%以上是近视眼,爱研究我国体育人口只有28%,人均体育设施排不进亚洲前十,爱指出竞技体育20年里,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下降,爱分析这到底为啥,爱逆向思维,爱写新华视点,爱有想法,爱中国体育,盼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一起发达,爱淡化金牌,主张让大学生和业余选手参赛,爱说亚洲体育,不该一家独大,我不是凤姐,也不是犀利哥,我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想出奇冒泡,我只想表达我的心情——我是新华社记者杨明”。 2010年11月16日,当国奥男足0比3不敌韩国止步16强后,该报再次拿出整版篇幅用凡客体的形式开篇。“爱小组赛,不爱淘汰赛,压力太大,爱在微博上大骂球迷,把宣泄当成自我减压……恨国足老大哥,恨他们年初终结恐韩,给球迷留下太多的盼头……你们活该去沈阳喝茶,我们扛不起球迷的厚望……我们不知该哭还是该笑,我们是不着调的中国国奥。”整篇新闻稿文风诙谐,内涵深刻,且不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除此之外,整个广州亚运会期间,《辽沈晚报》还多次运用这种文体作亚运报道。 2010年10月,网友在微博上摘录了获本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项的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的诗作《徐帆》。这种直白得几近不像诗歌的诗体被网友称作“羊羔体”,是继“梨花体”之后又一“口水诗”的代表。2010年11月23日,《辽沈晚报》用羊羔体的形式描绘多年来报道刘翔的央视著名田径记者冬日那。“冬姐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面庞灿白,颧骨唯美……工作中的她迷上了提问,比赛后的我迷上了回答……听她用棉花糖一样的声音问,你的号码是441,4+4+1等于9,今天你在第9道,9是你的幸运数字吗,我无语问苍天……我是刘翔、我挺冬姐。”通篇极尽幽默风趣,读后令人赏心悦目。 以上两种新的文体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体育新闻报道,其另辟蹊径的写法,从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既体现了网络媒体的特性,又迎合了网络时代受众的多元心理需求。 复合交叉型文体 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的兴起,使受众可以通过电视或网络第一时间收看世界各地的重大体育赛事,他们不需要等到第二天再从报纸上获取比赛结果等信息。报纸体育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在减弱,传统单一的报道体裁已无法满足读者的需要。现在的体育比赛项目繁多,体育新闻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报纸不仅要有目的地选择新闻报道内容,而且要以较小的篇幅承载较多的内容,从而产生了复合交叉型的体育新闻报道。 目前的体育新闻文体创新中,复合交叉型报道应该说是摆脱传统文体束缚最为彻底的一种,这是一种模糊了消息、评论、通讯等形式界限的体裁,这种文体既不像消息由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也不像评论论点、论据、论证样样俱到,又不像通讯篇幅较长,更不像特写整篇文章就只选择一个“镜头”进行放大,而是集四者的特点于一身,消息的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的细节描写、场景刻画,同时文章中又会选择一两个“镜头”进行着力刻画,而且还会在文章的结尾对体育事件的发展加以点睛式的评论。 复合交叉型文体在大型的赛事活动报道中非常常见,在2007年5月14日的《广州日报》体育版中,有一篇名为《“斯文”太阳倒地 “野蛮”马刺获胜》的报道,开头是这样写的:回到主场的吉诺比利终于发威,收获了24分,以及左眼下的一块淤肿。“我想那是我肘子打的,这是个意外。”太阳前锋马里昂说,“我想这是比赛的一部分”。这篇报道的导语没有完全交代新闻的基本要素,即五个W,倒金字塔的写法也不见踪影。在记者随后的行文里,比赛过程、球员表现、赛后访谈以及记者的评论穿插其中。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记者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像小牛和太阳这样‘斯文的球队,自然容易受到犯规的影响。别忘了,马刺的鲍文、吉诺比利和帕克等人都是著名的‘假摔高手,太阳想过这一关,需要的不是生气,更不是以牙还牙,而是聪明地应对”。 这篇报道既不是传统的消息,也不是特写或者通讯,它是由多种体裁混合而成的复合交叉型报道,它吸取了不同文体之精华,从而使报道同时发挥多种体裁的作用。从这篇报道看,它既有消息的简洁、通讯的细腻,又有特写镜头的释放及评论的犀利。 消息评论化 新闻是对新近或新鲜事实的报道,在传统的体育新闻报道中,采访者的职责是客观地将比赛的实况告诉给公众,因此采访者必须尽量避免在体育报道作品中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回避观点、态度和立场。记者充当的应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角色,记者的主观性介入以及在报道中直接表达个人的具有倾向性的意见、感受、情绪被视为违反了客观性原则。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新闻消息写作中,这种观念似乎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多数记者在撰写新闻消息稿时“明目张胆”地向读者表明自己的态度,直接发表个人议论。 《体坛周报》记者王猛在报道休斯敦火箭队在NBA季后赛首场比赛中输给犹他爵士队后队员的反应时,就在文章中明确地亮明了自己的态度,使得这篇消息在同事件的报道中脱颖而出,备受好评。首先,消息的题目《站直了,别趴下》就表明了记者的观点;其次在文章中记者也多次提到输掉这场比赛对于火箭的灾难性。“对火箭来说,这是致命的一场失败,因为这本是他们最有可能拿下的一场比赛”、“下一个主场,就是火箭背水一战的时刻,如再输,爵士很有可能在这轮季后赛里完成横扫”、“犹他本来就不是一支擅长客战的球队,常规赛的客场只胜了17场,却输了24场。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全在火箭这边,他们本应该拿下的。” 在如今的体育新闻报道中,赛事前瞻性报道占据了不小的份额。但由于多数前瞻性报道多是对比赛状况的预测,所以就需要记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采访经验结合赛前的信息对比赛的进程进行分析,因此在此类文章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在消息中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对教练在比赛中可能采取的战术进行分析预测。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新快报》为了在2010年德国世界杯这场硝烟纷飞的新闻战中脱颖而出,甚至要求记者们在撰写每一篇赛事前瞻报道时都必须将自己定位为“球队主教练”,表明球队在比赛中应采取何种战术打法以克制对方的优势,进而战胜对手赢得比赛。 在这个“独家新闻”越来越罕见的信息社会里,“消息评论化”这种在文章中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观点的文体无疑成为媒体塑造“独家新闻”的一个重要渠道,一条同样的消息报道很有可能因为记者在文章中加入了个人观点而成为“独家新闻”,这样的文体又怎会不受记者和读者的欢迎呢? 这种“消息评论化”的文体与分析性消息相比在结构上较为自由,有时甚至不遵循消息本身固有的结构。而在观点的表述上,“消息评论化”文体也较分析性消息更自由更大胆,分析性消息在表达观点时往往需要通过不断地叠加事实来重复阐述一个观点,避免过重的主观色彩。“消息评论化”文体则显得更为直接,必要的时候无论在文章的任何一处都可任意直抒己见,浓烈的主观色彩成为该种创新型文体的一个重要标志。 消息通讯化 传统的体育消息一般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的。但是仔细观察当今媒体上的体育消息,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消息不像消息了,所谓不像,就是没有这三个部分了,或者三个部分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了,很难分出来哪是导语、哪是主体。在打破消息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记者们有意识地在文章中加入通讯、特写、人物专访的写法,注重人物动作细节的描写、关键镜头刻画、精彩语言的重现等等,这种写法在业内被称为“消息通讯化”。在2008年4月9日的《体坛周报》对NCAA决赛的报道中,记者就利用了这种写法: “煮熟的鸭子飞了。 “第四节最后两分钟,孟菲斯还领先9分之多。鸭子熟了。 “可当天空飘下彩带,新的冠军加冕之时,孟菲斯却只落得个黯然离去的下场。煮熟的鸭子,飞到堪萨斯去了。” “煮熟的鸭子”、“天空飘下彩带”、“黯然离去”……恰到好处的比喻,细腻应景的场景描写,细致入微的神态刻画,都会让人把这段文字看做是一篇体育通讯的开篇,然而这却是一篇消息报道。随后,文章才出现真正的导语,“北京时间4月8日,NCAA全美决赛,堪萨斯大学死里逃生,经过加时以75比68战胜孟菲斯大学,夺得2007-2008赛季NCAA全美篮球冠军。上一次他们站上全美之巅,还是20年前的事”。 这种全新的写法在当今的体育赛事中非常流行,除了文字生动活泼外,在结构上使消息从“新闻八股”中走出来,打破了描写性消息在写作上必须遵循结构由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的观念,讲究多种多样的结构方式,追求“浑然天成”,写消息好似从心底流淌出来的一样,更加自由、更加灵活。 评论信息化 近些年体育新闻评论在写作方法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过去的单纯说理,讲究论点、论据、论证,立论、驳论等等,向提供体育信息的方向转化,这就是体育新闻评论的信息化趋势。如今,很多体育评论员的文章都是力求通过记者看到的、听到的大量信息,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著名篮球评论员杨毅的专栏一直受到读者的追捧,仔细研读这些评论,发现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杨毅都是通过传递一些事实信息来表达自己的言论观点。《宁当第5,不争第3》是杨毅写的一篇关于休斯敦火箭队在2008赛季季后赛中取得什么顺位最为理想的评论文章。文章中杨毅分别就火箭队在季后赛中分别可能遇到的对手进行一一评述,并结合火箭队的阵容状况比较得出“第1第2为上策,走不了;第3第6为下策,不能走。既然如此,火箭当力保中策(即为第5)”的结论。 在评述中,杨毅对各队的分析极为透彻,给受众传递了诸多实实在在的信息,而非空话。在谈到休斯敦火箭最理想的对手勇士和掘金时,他写道:“两支球队都有惊人的进攻天赋,但防守薄弱,战术素养极低,勇士内线无人,掘金则缺乏内线的主动攻击力。火箭以整体攻防和单兵作战相抗衡,胜算相当大”。在谈到小牛时,他又告诉读者“他们仍在磨合之中,同样缺乏内线主动攻击力,基德从来没有给火箭造成过威胁。但小牛基本落位第7,要和他们对阵,意味着火箭必须升至第2”。 事实说明这样的体育新闻评论,因其有一定的体育信息量,更加受到读者的欢迎,文章也显得更加耐读。 (作者为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传播系副教授) 编校:张红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