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让电视新闻口语化离群众更近一些
范文 寇志清
【摘 要】新闻宣传最终的目的是让广大的群众能够接受、理解、吸收、渗透并转化为生产生活中的动力,而对于不同文化水平的群众来说,从干巴巴的理论宣讲报道到指导群众实际还有一段距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工作者,包括所有从事意识形态的人的永恒的命题。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既是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又是一个工作作风的问题。让电视新闻语言离群众更近一点,多用群众性语言播报,这样我们的新闻报道,就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新闻报道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广播电视 新闻语言 口语化发展
现在街头巷尾都有广播电视的传播,它主要利用声音的传播及图像展示功能来向社会公众传达一些特定的信息。较之于别的传播媒介,广播电视更加具有特色,声音和图像的结合更容易让人接收其传递的信息,更贴近人的心理和习惯,相对于报纸等媒介,它对受众的文化程度要求低,就算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也能很好地理解其传递的信息。所以广播电视是最广泛的大众传播媒介。但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语言艺术也变得多样化,这要求我们在广播电视的宣传方面不断创新。
一、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实施口语化的必要性
无论是旧时代的新闻传播方式,还是现今最普遍的广播电视传播方法,都必须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并且,必须在语言方面做到严肃和谨慎。报纸新闻与广播电视新闻是不同的,报纸新闻只是供读者阅读的,读者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对报纸的内容可以仔细阅读,慢慢咀嚼。而广播电视新闻是以声音加图像的方式传播的,是转瞬即逝的,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传递了大量的信息,如果想让观众们更加快速、便捷、准确无误地接收到广播电视新闻所传递出的信息,就必须要从新闻的口语化和通俗化上入手,对症下药。
现今网络飞速发展,要想广播电视新闻事业有所发展,那么就必须强化广播电视新闻的口语方式。口语化的广播电视新闻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价值。广播电视新闻相比于其他传播媒介普及范围更广,更加深地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方面,以齐鲁频道所创办的《小溪办事》为例,在新闻播报时,不断加强和观众的互动,拉近广播电视和群众的距离,使观众真正地参与到新闻的播报中来,由此就让新闻播报的口语化显得更加自然了。而近年来因为民生新闻栏目的不断兴起,我们的受众更趋平民化,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对新闻语言口语化的要求。
二、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口语化突出的问题
1.对语言口语化的过度追求。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新闻,因此报道这些新闻时,措辞必须要更加地严谨得体,因为一些随性的表达方式很可能会导致用词不当、表达不准确等情形的发生,造成舆论导向上的错误。在处处追求经济效益的今天,新闻报道越来越注重如何能够快速抢占头条,而不是追求新闻在语言的组织上如何更够做得更加专业、严谨,导致一些导向错误的报道不断出现以及一些不雅词语在新闻报道中的频繁出现,这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2.口语化语病的增加。电视语言和报纸、书刊等平面媒体的语言的最大区别在于,平面媒体的语言是用来看的,属于书面语言。而电视语言是用来听和说的,更贴近生活,属于口语语言。但又与我们平时的生活语言有所不同,新闻口语化就是要用接近生活、适合口述的语言来写作,把我们生活语言中的一些废话、粗话、不知所云等毛病去掉,既要增强语言的逻辑性,又要做到通俗、精炼。比如,清远电视台的一则新闻导语说道:“记者从农业部门了解到,我市29.382万亩水稻已基本完成插秧。”这里就有一些废话了,我们的新闻有哪些不是记者了解到的,所以,“据了解”“据介绍”“记者了解到”这些废话就不必赘述了。此外,精确的数字在这里也让观众听起来吃力,把“29.382万亩”直接改成“近30万亩”观众听起来不是更舒服吗?
三、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口语化对策建议
1.加强对报道语言词汇的慎重选择。要想规范广播电视,首先必须在报道时慎重选择语言词汇。在新闻报道中,将语言大众化,贴近群众,从而使报道内容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优化报道效果。同时尽量避免采用专业术语,而应将专业术语通俗化、大众化。以报道有关贵金属方面的新闻为例,可以直接说明其具体价格,让民众直接接收该信息,明确播报内容。另外,由于报道时会涉及大量的流行词汇、习惯用语、专业术语等,如“高大上”“普大喜奔”等流行词语,记者应该正确使用这些语言,并好好利用大众语言与书面语言存在的关系,让电视语言口语化实现更好的发展。
2.利用行业要求来规划播报语言口语化的起点。如何写好一篇电视报道,不是一般的业务问题,需要电视媒体从业者深入的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与群众交流,走入群众的生活,了解并向他们学习,充实自我语言能力。在写稿的时候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动词比形容词更有冲击力,也更加口语化。广播电视新闻有自己的特性,它不像平面媒体的“为读而写”,也不像电台的“为听而写”。由于有电视画面的辅助,电视语言应该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时要“长话短说”,“甚至无声胜有声”。新闻报道不是文学创作,不需要你文采飞扬,也不需要舌绽莲花,只要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了。
四、结语
新闻口语化成为当前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发展的新方向。随着口语化在新闻语言播报中的不断渗入,其语言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显而易见,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口语化能给新闻传播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但其在口语化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以上对新闻的口语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这也是本文重点研究的方向,以期达到抛砖引玉效果。
【参考文献】
[1]许璐.新媒体影响下的整屏新闻字幕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2(03);[2]顾晓瑾.电视时政新闻视觉传播语言设计原则探讨[J].艺术教育,2012(07);[3]李予芳.试析当前广播电视语言的定位[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6);[4]郭彧灼,夏志红,戴君莉.论广播新闻稿写作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4,10:85-86.
(作者单位:辽阳广播电视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6: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