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教学构想 |
范文 | 张娅琼+郝香 所谓“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等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1]从此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全媒体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渠道决定了受众信息接收的多样化。作为信息传播总把关、总策划的新闻编辑应当从角色定位、出版理念、能力培养等方面强化自身素质。而高等新闻院所及其专业需要对新闻编辑课程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做出革新,引导学生在新闻编辑内容和方法上探索新的出路。 一、新闻编辑教学的内容设计 (一)基础的课堂实训 无论何种媒介时代,新闻编辑基础的课堂实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此基础的学习上,才可以重构新闻编辑的理论框架。编辑专业基础知识贯穿于报刊编辑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桥梁和轴心作用。从事报刊新闻编辑的知识准备,大致有两块:一是新闻基础理论,二是编辑专业知识。在讲授新闻理论和新闻编辑理论的同时,将全媒体环境的观念渗透给学生。报刊新闻编辑包括策划、编稿和组版三个部分,在每一个环节中教师要掌握每一个技术要领。习作练习作为课堂实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技能来进行灵活练习,加强理论的实践操作。 目前全媒体的概念只是基于应用层面,是在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在具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新媒体采编人员高效率的工具也层出不穷,所以教师除了继续夯实传统编辑的专业功底和基本技能外,还要经常关注最新的编辑工具,注重学生的信息判断意识和整合技能。比如跨媒体的新闻编辑实验部已经在我国实践,一改新闻编辑部传统的模式,提出了整合型新闻编辑部。在不断的整合中提出了适应全媒体新闻编辑的核心概念。所以教师要有广阔的视野,在理论传授的基础上,增加最新新闻编辑改革的动态。 (二)课程教学内容——“人才方案+教学大纲” 培养内容直接体现为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培养方案必须以传统课程体系为基础,适度增加媒介科技、网络传播、动漫设计、网页设计等与新媒体有关的课程,加大通识课程教育。通识课的教育要立足于有足够的教学条件和设备进行,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入门时产生兴趣,单纯的编辑课程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失去兴趣。与此同时,不同课程之间的教师也要加强沟通,才可以将新闻编辑与新媒体发展的趋势结合起来。教学大纲需要指明课程内容、课时量(授课课时+实验课时)、学分、上课学期等等内容,并确定教学重点及教学进度。这些需要教师在授课前做出长期的准备,在学期结束时达到预期的编辑人才培养目标。 (三)媒体部门的实践 校内的平面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学校的编辑部锻炼做起。许多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总觉得在校园里的报纸编辑部学不到东西,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操作。通过校内实践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报刊采编实践。再此过程中进一步交流、更正、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学校无压力的编辑学习,可以使学生发挥更大的自主性,训练更广阔的思维。 技术力量改变着现有的媒介特征,媒介融合在全球层面上都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业界和学术界应多加强联系与交流,适应全媒体时代媒介多变的特征。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去报纸、杂志社等校外媒体场所展开更多的编辑实习。或者高校与媒体签订合作协议,学生利用假期去媒体单位实习。实战演练最初可以在报刊责任编辑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编辑实务的操作训练,实习一段时间后,则可以申请一些版面,承担总编辑的角色,有利于全面熟悉新闻传播的采、写、编、评各环节。这样既加强了与校外媒体的紧密联系,又可以锻炼学生适应多变的媒介环境。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能力,保证教学内容与实践之间良好的衔接。 二、新闻编辑教学的操作方法 (一)课程教学方法展开探索 主张“大课”+“小课”配套组合的授课方案。“大课”面向全班甚至合班的“大众”学生,讲解教授课程知识,训练学生学习掌握其原理与规律,旨在向学生传授新闻专业学习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进行专业通识教学。“小课”,既不压缩课程内容,也不减少课时。而是在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课,根据全媒体实战的需要,在实验课中尽可能将学生化整为散,作“小众化”安排,进行不同全媒体实战所需的模拟训练,或布置不同小组的学生,在“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要真正达到“练和做”的应有效果,学生轮番负责完成预设的媒体业务任务,教师也要尽量做到技术和采编并重,文字、图片、视频多种表达方式兼学的全媒体课程结构模式,力求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生产不同种类新闻产品的教学目的。 (二)情景教学 提到情景教学,不得不说的是模拟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教授实施的“模拟编辑部”的实验教学值得推广。即尝试教学内容与进度完全根据创办一家新闻媒体的需要和流程来设计,严格按照新闻编辑的专业标准和截稿时间规定设计各个业务环节的课堂练习,从报刊方案设计到选题策划、稿件组织和编辑加工,直至在计算机上完成稿件整合和报纸版面设计、进行电子排版并印出样报。通过这种全程配套的情境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报刊编辑业务。[2] 全媒体时代编辑教学模式改革之模拟编辑部,教师要清楚认识这种传播环境是全方位的技术运用和多种媒介介质结合形成的整合传播网。传统的编辑部变成了全新的全媒体编辑部。学习任务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要求各“编辑部”每周跟踪媒体发展趋势,在重大事件报道评析中可以和媒体进行沟通,并形成小组观点和学习心得。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安排自己的编辑意图,加强社会责任感和提高新闻产品的质量。 (三)重视案例研究与讨论 案例教学法就是以真实的新闻事件为教学案例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针对案例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摆脱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想,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摆脱从众心理,以竞争、怀疑、创新的态度看待问题,拓展发散性思维。[3] 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最好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认识到“新闻编辑”的角色。案例分析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不断丰富对新闻编辑工作的认识。上问我们提到了模拟编辑部,在案例教学的部分,教师将收集和整理案例分配给每个模拟编辑部进行讨论,将案例分析和媒体对比,与现今的媒介环境联系起来,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案例分析与讨论后的报告。 三、新闻编辑教学的问题思考 (一)新闻编辑课程内容重构 新闻编辑课程内容设置从教学大纲到培养方案需要重新调整,不变与变化的比例如何分配,是高校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之一。其中将新媒介技术与信息整合加入课程内容,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敏感的媒介洞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断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脱离瞬息万变的媒介环境,教师也要不断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没有正确的新闻理念就没有正确的观念。也要不断修正自己的观念,方可在正确的思路下进行新闻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变化要求革新教学方法。新闻编辑如何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穿插到具体教学环节是值得思考的关键问题。 (二)新闻编辑教学理念革新 对比传统新闻编辑的地位及功能,重点解决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身份与角色,以及新闻编辑的转型方向。重新定位新闻编辑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通过及时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学生意向,培养媒体编辑部专门人才,或培养全媒体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既可以在新闻媒体里从事采编的辅助工作,又可以胜任企业和网站的工作。传统编辑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尚未有效解决,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在实践环节如何增加新媒体部分,并将全媒体教学观念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也要瞄准国家、社会、公众以及媒体急需积极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认识媒体格局的变化,技术、市场、制度三个合力作用的结果形成宏观的思维模式。 适应全媒体时代人才的培养高校肩负更大的责任,新闻编辑如何通过传统媒体扬长避短,借助全媒体的力量,拓展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新媒介也要依托传统媒体,注重内涵发展,新闻内容的设置与编辑息息相关,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转型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更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全媒体时代媒介的受众的需求。注重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以适应未来综合性的传媒集团和企业对新闻编辑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罗鑫.什么是全媒体.[J],中国记者.2010年第3期,第82—85页 [2]蔡雯.继承、拓展与创新———对新闻编辑课程的教学改革及思考[J],新闻战线,2008,(3) [3]陈红梅.创新思维教学法在高校新闻编辑课程中的运用[J],2012年3月,第3期 [本文为甘肃政法学院教改项目“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转型与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