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团组织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帮扶机制研究 |
范文 | 季平![]() ![]() ![]() 摘要: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受到高度重视,高校共青团在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现阶段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以及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出共青团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关系,提出了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大学生创业;机制研究 在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对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其在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创业观,积极探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新渠道,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 一、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受到高度重视,但普及率不高。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创业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受传统教育影响,大学生大多缺乏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精力主要集中于专业知识,应付考试,很少注重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造成社会所需的具有探索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严重不足。据统计,我校2015届毕业生中仅有0.35%的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针对非毕业班1200名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中,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占7.2%,积极参与创业培训讲座、创业相关活动的学生占18.6%,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创业教育受到高度重视,但普及率不高,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依然淡薄。 (二)创业课程注重理论指导,师资不够完善,指导缺乏实践性。目前很多高校都基于教育部门出台的文件以及学生创业内在动力作为出发点,却并没有把创业教育当成重点来抓,只是将其看作就业指导中的一门课程,安排部分就业指导教师去传授创业知识,而这部分教师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缺乏创业经验,接受关于创业指导培训也相对较少,更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性,创业指导能力有待提高。 (三)创业培训和讲座受到欢迎,但覆盖面及有效性不高。在高校开展的创业培训、讲座受到学生的欢迎,参加人数不断增加,通过培训讲座提高了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培养其创业意识,开发创业潜能。但真正参与到创业相关活动中的学生仍然是少数,真正决定走上创业之路的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除了可以“纸上谈兵”外,对具体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知识,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体系,通过一系列创业培训课程及创业相关体验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分类指导,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创业,针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全方位、多角度整合创业培训内容,做好学生创业的领路人。 (四)与创业相关的活动增多,但创业扶持力度不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创业可以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但对于没有创业资金、缺乏社会经验又缺少相关社会关系的大学生来说,创业的风险性是巨大的,因此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是尤为重要的,与创业相关的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高校共青团由于其组织形式的特殊性和资源掌握状况,在实际开展创业服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共青团组织掌握的资源有限,没有充足的经费,对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不够。在面向全校1500名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中,75%的学生创业由于缺少专业指导,选取项目时候考虑不够全面等,创业之路非常艰难,如果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选准合适的项目,创业的成功率将大幅度提高,这对大学生创业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很多学生表示,缺乏资金是创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五)创业平台增多,但实践平台后期服务较弱。近年来,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高校共青团在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建立若干创业实践基地等。然而,在创业实践平台的后期服务方面,团组织发挥的余地还十分宽广。往往是比赛结束、活动搞完,共青团的任务和功能也就随之结束,很多在竞赛和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好的项目未能真正的付诸实施,使得开始建立起来的品牌项目和品牌活动缺乏有效支撑,同时也使得许多原本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也磨灭了激情。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关系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分别选取16个学院不同年级共计1500名学生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调查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8份。 结果分析: (一)共青团活动对大学生是否创业的影响 共青团为推进大学生创业开展的活动主要包括,开展创业教育培训、组织创业竞赛、建设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如图1所示,42%的学生认为开展创业教育培训会对创业的可能性有较大影响,33%的学生认为会有一些影响;52%的学生认为参与创业竞赛活动会对创业的可能性有较大影响,30%的学生认为会有一些影响;48%的学生认为开展创业教育培训会对创业的可能性有较大影响,32%的学生认为会有一些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共青团服务创业工作开展的主要活动对学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通过对学生的个别访谈及座谈交流,可以感受到学生普遍希望获得更多关于就业创业的指导培训,同时给予更多实践机会,在参与活动和实践过程中接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积累更多经验,为今后就业创业指明方向。 (二)共青团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 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创业更加有保障”、“进行相应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强化创业大赛、实践平台的后期服务,保证创业实践的延续性”,是大学生认为共青团最能激励大学生创业动机的重要措施,此三项累计共占72%。可见,学生更关注创业保障、创业教育、创业活动后期服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些举措的实施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 (三)共青团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 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共青团“组织学生到创业实践基地见习”、“参观创业园区”、“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三项举措最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行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激发,更倾向于实践性强、亲身体验创业过程的经历。很多学生认为,如果能与创业者一同工作,亲身体验创业过程,并与创业者面对面交流,获得一定创业经验和指导,更能激发他们创业的激情。 (四)共青团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 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共青团开展的“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践基地见习”、“创业教育培训”,是大学生认为最能提升他们创业能力的有效举措,学生普遍认为,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多开展体验式课堂教学,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比较困惑的问题,通过系统的、分阶段式的教育培训开发自身创新思维,提升综合能力,同时,多给予实践机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三、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分析 (一)构筑“三个保障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支撑 1.组织领导体系。大学生创业只有得到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各学院的大力支持才能够得到有效的长足发展。共青团组织应进一步争取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并联合学校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科技处、社科处、研究生处等相关部门,共同来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基层学院团委也应积极争取学院领导的支持,建立自身的组织领导体系,共同把握方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2.师资队伍体系。高校共青团应积极利用高校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的优势,从学校层面上成立由相关领域专家、教授组成的“大学生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或“大学生创业教研室”,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指导;可以定期邀请专家、教授,通过讲座、座谈会、“一对一辅导”、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有效指导,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技术难题;还可以从校外引进和聘请工商、税务部门以及企业、投融资机构的专业人士加入指导委员会,为学生传授企业登记注册、交纳税费、企业管理、融资贷款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构建一支高水平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为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3.资源提供体系。大学生创业的前期实践、实习必然需要一定的资源作为基本保障。共青团组织要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挖掘信息资源,通过各行各业团组织、青联组织、青年企业家协会的桥梁作用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同时积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从活动场地、资金扶持等软硬件方面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就业实习提供支持。 (二)搭建“三个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培养路径 1.科技创新创业竞赛。高校共青团一方面要组织好校内、省市级和全国的比赛,同时要积极与相关的知名企业联系,争取横向联合起来,共同举办面向实际问题、更具针对性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2.创业模拟公司或学生创业社团。在校园内成立模拟创业公司,开展创业模拟训练,建立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练场所,鼓励学生通过集体协作,在团队中实现个人价值,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保证学生实践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通过创业沙龙、创业讲座、创业实习等活动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同时,聘请相关领域专业人士作为学生的创业指导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目标、制定计划、解决难题等,不断推动团队逐步成长和进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3.创业培训系列课程。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知识和过程式体验,这是导致创业工作难以顺利有效开展的基础性困难,因此,高校共青团要和教务部门紧密协作,推进系列创业培训进课堂,以课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创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体验式课程教学;需要及时与相关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对高年级学生开展实务性知识的辅导,通过一系列创业培训课,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设“三个研习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起飞平台 1.依托大学校园,建立创业孵化基地。高校要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争取校内安排专门场地,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竞赛项目的种子孵化提供办公场地、导师辅导、信息咨询、辅助培训、专利申请和代理登记等各种服务。在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创业辅导的同时,还可以依托政府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在资金上为他们提供支持。积极争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适时建立针对本校大学生的“创业基金”。在创业孵化基地中,要给大学生创业提供实际性帮助,给予他们最优惠的政策,为他们顺利开展创业创造有利条件。 2.与社会实践结合,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应当把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现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依托社会实践基地,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等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大学生深入到全国各地、走进街道社区、工厂企业,参与到基层单位、基层项目、商务促销、社区服务中,让他们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在实践中成长成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与就业服务结合,建立创业实习基地。高校共青团要与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共同联合,努力为大学生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帮助在校学生通过实习完成职业生涯的初步成长,让他们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职业定位,在实践中,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通过工作实践来发现自我的不足,实现自我提升。同时,要通过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使他们在真正踏入社会之前就做好充分准备。在宣传创业教育上,可以建议学生先就业再创业,经由就业,走向创业。 参考文献: 1.钱嫦萍,陈立俊,宋来.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的机制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5:24-26. 2.王成章,曹赵忠,张玉梅.金融危机下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作用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3:88-89+133. 3.孙冬青.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的实现途径探讨[J].沧桑,2009.03:54-55. 4.李明敏.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体系构建[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Z2:108-110. 5.黄莲露.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