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党报时事新闻如何出彩 |
范文 | 涂明 精制标题 擦亮新闻眼睛 时事新闻要吸引读者,首先要靠标题打动读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调查表明,在被阅读的新闻里,有94%的被调查者是先看到精彩的标题,然后再阅读新闻。时事编辑必须进行标题再制作,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 1.提倡多行标题。 当前,很多党报在标题制作方面,似乎有一个传统,讲究短小精悍、简洁明快,惜字如金,能5个字表达,就不用6个字,能一行的绝不用两行,能一个主标解决的,绝不用引标和副标。这种做法往往使得标题单薄,新闻要素太少,难以提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借鉴其它媒体,特别是浙报系媒体可以发现,它们倾向拟多行标题,同一事件可以有双行、三行甚至更多行的主题。纵观2013年湖北省时事新闻奖标题目录,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的得奖作品很多是三行标题,两行标题也不少,一行标题凤毛麟角。 此外,标题字数也不应该受限制太死,应该量体裁衣,根据新闻价值来定。作为党报,本地时政新闻标题涉及政治,有条条框框,不容突破。对于时事新闻,完全可以大胆创新,改变以往的单行、短小风格。 2.语言朴素多用实题。 文似看山不喜平,标题也忌四平八稳。但如果过度追求文字的华丽,又走进了误区。目前,实题普遍走俏,过于拗口、拐弯抹角的虚题则不太受欢迎。而板着面孔,中规中矩,官话味十足的党报标题也被逐渐淘汰。标题应追求口语化、大白话、故事化、细节化,甚至有些啰嗦的具体化。比如,荣获标题类一等奖作品的 “查韦斯去了 马杜罗来了 委内瑞拉没有“变天”(主)”,简洁明了,朗朗上口,就很口语化,新闻事实一目了然。一针见血地道出新闻的本质:前任总统查韦斯卸任,新任总统马杜罗上台,但马杜罗作为查韦斯政治紧密追随者,只会延续和传承查韦斯在位时的党政方针,委内瑞拉的“天”不会变。 3.仿拟经典诗词。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把古典诗歌的意境融入标题,可达到简洁语言,画龙点睛,扣人心弦的效果。 2013年获二等奖标题 “相看很讨厌 唯有厄恩湖 普奥会不欢而散:发布会全程未看过对方”,就是仿拟经典诗词的案例。标题仿拟了李白古诗《敬亭独坐》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句,将“两不厌”换成“很讨厌”,将“敬亭山”换成普京与奥巴马会面地“厄恩湖”,高度概括了“普奥会不欢而散:发布会全程未看过对方”的新闻事实,和会面后的尴尬、冷场的情形,深刻形象地揭示了普奥之间不可调和之矛盾。将仿拟这种修辞方法巧妙运用,仿写古诗词名句佳句,利用古典文学中的情景交融之法,为标题营造意境之美。 精准选稿 加强政治意识 时事新闻不涉及到采写,除了精心打磨标题外,更应该在选稿环节寻求突破。对地方媒体而言, 新华社电稿是时事新闻的主要来源。相同的新闻来源、相同的新闻事件,稿件渠道的高度一致,如何避免“千报同文、百报同面”,让时事报道技高一筹,是所有时事编辑追求的目标。 1.讲政治重导向。 安全第一,创新第二。党报新闻如此,时事新闻尤甚。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 讲政治,是党报新闻宣传的生命线,讲政治也是增强党报新闻宣传竞争力的最大优势。党报充分发挥其优势资源,在政治性、权威性、导向性、立意上做足文章,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市场竞争。 获得版面类一等奖作品的“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就是讲政治,重导向、高立意的一个典范。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南非等四国,夫人彭丽媛随行。从俄罗斯之行走出机舱门的亮相,再到之后的端庄优雅民族风着装,彭丽媛亲和温婉的形象引发国际普遍赞誉。很多主流媒体在彭丽媛服装、手提包、高跟鞋的品牌、产地、价格上,大做文章,赚足了眼球,也满足了读者猎奇心理。我们当时也想跟进,但经过分析,对国家领导人夫人衣着津津乐道,大肆渲染,是很不讲政治的表现。我们改变了报道角度,没有把有限的笔墨和版面浪费于此,而是站在一个至高立意点上: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经过报道后,取得很好传播效果。热衷于彭丽媛服饰报道的媒体,也是饱受诟病,引发广泛争议。事实证明,讲政治、重导向、树权威、高立意,是党报安身立命之本。 2.传递中国声音。 思想引领方向,站点决定高度。 当世界都在用尊重的目光,审视着中国和平崛起之时,党报应该有担当,作出中国的表达,传递中国的声音,提振中国的形象。 党报时事新闻应有中国心、世界观,应长期坚持大国情怀、家园情结的主打牌。 还是以一等奖版面“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为例,作为演艺名人,彭丽媛的公众形象满意度非常高,有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热衷于公益事业,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选取“优秀的歌唱家和慈善大使”、“完美的妻子和家庭主妇”稿件,全方位展现主席夫人优雅气质,高尚素养。该主题内容客观、理性,具有高度的前瞻性,折射出日报的“家国”之心。不仅有效地提振了中国第一夫人形象,也间接地宣扬了中国的形象。 另外,获得版面类二等奖作品“我三大舰队首次共同举行联合军演”,版面将开进演习军舰图片进行勾勒,放大拉通,并设为背景底图,气势如虹,彰显了我现代化舰队乘风破浪、所向披糜的无畏气势。军事上的强大,衬托中国的强大,这也是“大国情怀”的表现,也收到较好的效果。 精心策划 寻求差异化竞争 时事报道虽由新华社发通稿,但有时候倘若策划得好,往往使得报道有独特的个性。寻求时事报道的差异化,就要不断创新。创新离不开策划,策划是创新的源泉。一份报纸的时事报道策划得好不好,决定了这份报纸能否吸引受众的读报兴趣。毫不夸张地说,好的策划可以激发时事报道的活力。 1.突发性新闻要及时全面深度可读。 突发事件又称紧急事件、危急事件。按其性质可分为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前者即“天灾”,如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者即“人祸”,如毒奶粉事件。突发性事件的特点有:时效性强、变动性大、不确定性大、影响面广。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策划的特点:及时性、紧迫性、应变性、现场感、连续性、立体性。 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处理,必须精心策划,从报道思路、稿件编排以至版面形态等方面,突出个性特征,力求“抢眼”。由于其“突发性”和“灾难性”等自身的特点,往往会迅速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1)要及时迅速,第一时间发布最重要新闻要素。(2)要报道全面,争取全方位立体化报道。(3)打造可读性强,谋篇布局。(4)要有深度,发人深省。 荣获得版面二等奖的消息“撒切尔的去世”,版面黑白相间,简洁厚重,突出了对已逝铁娘子撒切尔的悼念和尊重,以“留下传奇”为主线,从撒切尔的生平事迹、个人魅力、与中国的交集等多维度复原了一个活生生的铁娘子,内容饱满。无论是版面形式还是内容编排,耐读耐看。整版主题鲜明深刻、版式新颖大方,获得了受众的认可,社会反响强烈。 2.常规性新闻要发散求异关联集纳。 由于地方党报的时事报道由新华社统一发稿,时效性不能很好地在报纸上体现出来,做好日常策划成为时事编辑的重要工作。时事编辑要具备能编能写能策划的能力,不等不靠,精心策划,在发散中求异,在关联中集纳,使常规性新闻也出彩。 对国内新闻而言,一般是当前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或重要新闻,当前老百姓十分关注的焦点或热点问题,或和群众生活十分贴近的服务性内容等等。在主打新闻或内容确立以后,就进入编辑组织阶段。首先对选题进行发散思维,从一个选题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解构,探求多种答案,再把内容相关联的稿件和图片进行合理配置,巧妙安排,组成有消息、有观点、有背景资料又有相关链接、有文字又有图片的内容丰富、主次分明的集纳栏目。经过发散集纳后的新闻,比单纯地报道一条重要新闻更具有冲击力,也更具有亲和性。 此次,获得版面类二等奖作品“巴以‘前后脚访华史无前例”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巴以领导人先后访华,相隔数日,本是两个极为普通的国事访问。但我们并没有拘泥于按时间顺序,机械、独立地报道两次访问活动。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巴以两个对立国家地区,一前一后,紧跟着访华,这是史无前例的,在外交上极其罕见。中国积极开展劝和促谈,这也证明了中国在中东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我们设置了“新闻人物”栏目,发散后,进行关联集纳,让主题出彩。 (黄石日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