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手机对传统视频新闻采集的冲击
范文

    张竞恒 刘文颖 陈亦帆

    

    [摘要】从手摇式胶片机到能够读取SD卡的小型高清机。摄像机经过了上百年的进化,在变迁的道路上越走越快。与摄像机一起变革的,还有摄像作品人们收看新闻的习惯悄然发生转变,使用网络观看视频的群体在不断增加。同时,各大传统报刊媒体开始了自己的IPTV业务,与图文报道融合后。形成“全媒体”的传播方式。由于人力和经济成本的控制,报纸和网站无法制作大型电视节目。但是,以网络的传播速度为武器,与电视台相比,原创网络视频新闻却拥有“精炼、短小、自由、快速”的先天优势。这些优势,与高效快速的采集方式密不可分。

    【关键词】手机 传统视频 新闻采集方式手机拍摄画质直逼专业摄像机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开始进行跳跃式的发展。而手机的摄像头功能,在短短5年内,已经从最初的300万升级至1200万。而诺基亚在2012年发布的“808 Pure View”手机,像素甚至达到了惊人的4100万。

    在重要指标“传感器尺寸”上,手机无法与传统摄像机抗衡。但是从摄像头分辨率来看,普通手机已经能达到1920×1080的分辨率,部分手机则拥有4K分辨率,并拥有比摄像机更大的光圈。另外,FiLMiC Pro等专业摄影APP,能支持手机拍摄LOG模式,给予更大的后期调色空间,白平衡、变焦、音量大小也可以调节。有了这些功能的加持,部分手机的拍摄功能已经能与专业级摄像机一较高下。

    2014年,一部名为《橘色》的电影在北美上映,该影片全部采用iphone5拍摄。同年,著名汽车厂商“捷豹”同样用iphone拍摄了一部广告,其画质效果直逼高端摄像机。2018年1月,陈可辛导演的短片《三分钟》刷爆网络,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全程使用iphoneX拍摄。”

    市场上各类手机拍摄的辅助工具也令手机拍摄如虎添翼。各大厂牌的手持云台,能使手机拍摄的画面稳定下来,并拥有辅助变焦、延时摄影等功能,让手机拍摄画面质量的档次得以提升。手机视频制作与传播的便捷模式

    如果只是在拍摄质量上有所进步,而在编辑模式上一成不变,手机在视频采集中的应用,恐怕还无法发挥出自身优势。好在相较于电视台严格的视频发布规则,网络新闻显得宽松许多。电视台播送的新闻,基本都是现场口播、画外音、同期声、新闻画面的组合,能独立讲清楚一个事件的视频。这就要求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必须将拍摄的素材上传到编辑软件中,剪出播放流畅、画面工整的电视新闻。

    而网络视频则具有精炼、快速的特点,帮助网友看到最新的新闻现场,并为相关图文稿件提供“立体化”的观看感受。基于这一特性,网络视频新闻应该以“快”为第一要素,口播、画外音、工整的剪辑等要素不再必不可少。

    QQ、微信、iMessage、百度网盘等平台,可以帮助拍摄者以最快的方式向后方传递视频。这一平台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拍摄-办公室-上传素材-后期编辑-审核发布”的传统视频制作流程,并将其改变为“拍摄-回传素材-快速编辑-审核发布”的流程。特别是在突发性新闻的报道过程中,这一作业方式的改变,能发挥重要作用。

    以2015年“东方之星事件”为例,荆楚网在该新闻大事件中充分发挥手机灵活采集的功能,弥补大型突发事件中,传统视频采集的不足。当视频记者到达事故现场时,面临现场潮湿、不允许使用摄像机等情况,在空间狭小的救援船上,没有WIFI,笔记本电脑也无法使用。此时,手机的作用开始凸显。有新闻事件出现时,现场视频记者用手机拍摄新闻画面,并通过QQ的视频传输功能,以最快速度传回给后方编辑。这一素材传输的过程,大概在5-10分钟左右。随后,后方编辑将整理好的素材进行剪辑,再配以文字或配音说明。大概20分钟左右,一条从拍摄到发布的视频新闻就完成了。以日常的视频工作经验来看,传统的制作方式最少需要一个小时。“东方之星”报道期间,荆楚网编发的视频新闻往往能够做到全网最快,并成为网民获取事件信息的重要渠道。除了利用社交平台进行数据传输,手机端的发布也显得尤为重要。

    近两年,随着手机摄像功能的进一步强大,以“VUE”、“DJI GO”、“imovie”为代表的手机剪辑软件开始流行。在时间紧急的情況下,记者直接在手机上利用这些剪辑软件对拍摄素材进行剪辑,剪辑后的成片直接提交到中央稿库,供值班主任快速审核。审核过后,值班编辑再分发微博、微信等给各融媒体平台,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发布。利用这些剪辑软件和平台。拍摄者可以直接将制作流程简化为“拍摄-手机编辑-审核发布”这三个步骤。视频新闻不再是电视记者的专利

    对于传统报社记者来说,在进行文字采访时,用手机再拍一些视频进行编辑,配合图文发布在新媒体平台上,能使文字新闻更有画面感,传播力度也会更加广泛。2017年,湖北日报图文记者开始在采访中拍摄视频,回传给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值班号制作并发布。这些视频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以“今日头条”平台为例,每个月都有点击量超过20万的爆款视频。而在大型系列采访中,记者拍摄的视频可以通过二维码的形式,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印刷出来,读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将新闻以图、文、视频立体化呈现。

    不过,在视频拍摄上,文字记者还需要接受基础的“视听语言”及剪辑培训。例如多拍摄固定镜头、运动镜头前留下起伏和落伏、对拍摄主体形成“组”的概念。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更为丰富。而剪辑的学习,能使记者在来不及回传素材、后方人手不够等特殊情况下,自己使用手机软件剪辑并发布。

    如此一来,在视频新闻制作中,手机能否完全取代摄像机?从摄像机的分类上来讲,摄像机分为广播级、专业级和消费级。广播摄像机比起手机,会更专业。基于更好的感光元件,广播摄像机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光线环境,更能拍出丰富的镜头、色彩宽容度更高的画面,适合较为正统、对于成片质量有专业性要求的新闻现场。而这类摄像机通常价格不菲。而对比3万元左右的专业级摄像机和价格更为低廉的消费级摄像机,手机则更具优势。前文已经提到,除了4K画质,价格100元的专业APP能够帮助手机实现白平衡、光圈、快门、音量大小等多种参数的调节,几百块钱就能买到的手持云台,可以帮助手机实现超乎寻常的稳定效果,并帮助手机平滑变焦。而在音质上,高端手机也能适配多种专业麦克风。iPhone X配上这些硬、软件,也不过一万元出头。

    比起摄像机,手机便于携带,具有灵活、快速、易于传播的优势。在对于时效性、趣味性较强的新闻事件时,手机视频往往能够在30分钟内解决传统视频2个小时的工作。虽然手机还存在电池续航低、参数调节速度慢等问题,但是在3年前,谁能又想到4K拍摄能在手机上得到普及,谁又能想到各类手持云台的兴起?2018年初。华为发布的新机Mate10以及Mate10 Pro,已将人工AI技术应用到手机的摄影功能中,以获得更好的拍摄画质,也许以后这一功能也会普及到手机摄像中。随着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专业级和消费级摄像机若不做出革命性改变,以后被手机完全取代也不是不可能。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