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全球化语境下国产动画片的民族品牌塑造 |
范文 | 方虹元 【摘 要】面对全球化的国际语境,国产动画片要想在经济效益获得与价值理念推广传播中占据一席之地,就不能单纯停留在模仿美、日、韩等较为成熟的商业动画体制、塑造好莱坞式英雄形象的层面上,而要抓住民族特色,注入现代元素,从而打造体现中国价值、传承民族文化、实现经济效益的民族动画品牌。 【关键词】全球化? ?民族品牌? ?国产动画片? ?《大鬧天宫》? ?《大圣归来》 当下,全球化是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地球村”已成为全世界范围的共识。这一过程的重要一环是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交融碰撞。融合、交汇的同时,不同区域间的文明不对称等现象日渐突出,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以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为支撑,通过文字、声音、影片等多种形式传播价值理念,各国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融合趋向全世界。 就我国而言,这一现象也非常普遍。许多青少年对 “钢铁侠”“漫威”如数家珍,对《西游记》却知之甚少,了解熊猫则从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功夫熊猫》开始。那么,如何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保持民族特色与独立性,进而实现民族文化品牌的塑造、传承与传播,就成为一个不得不认真思索的问题。 作为文化产业的独立门类,动画片大致包括商业动画与艺术动画两大分支。就其本质而言,动画片具备了艺术、商业和意识形态三重属性,不同语境、不同侧重点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发展至今,动画业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现代化大型产业,在全球娱乐经济中举足轻重。目前,商业动画体制最为成熟的当属美日两国,其动画片已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而影片在对外输出过程中,裹挟了强大的价值内涵,实现了文化产业与文化理念的双重传播。 在我国,动画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事业到产业的发展历程。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了非商业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社会主义动画,如水墨动画《牧笛》、木偶动画《半夜鸡叫》以及美术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这一时期被认为是国产动画的黄金期。然而,在我国动画业发展的前几十年,动画片一直被视为文化事业,没人将它视作商品。究其原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业经济无从谈起。与国外运作成熟的动画体制相比,我国动画制作投入产出明显缺乏竞争力,视听效果传播性较差,这导致我国在全球商业动画市场上难有一席之地,遑论中国文化的输出。 1993年,伴随着动画市场的开放,我国动画曲折发展。进入21世纪,地方动画如雨后春笋,动画片不再只是央视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天下。近年来,电视动画开始尝试电影表达,如《熊出没》《巴啦啦小魔仙》《秦时明月》《十万个冷笑话》等,兼具中国元素和中国风格的民族动画逐渐形成,在获得票房大卖的同时,开始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不过,相比美日,我国动画片原创能力薄弱,大规模理念传播尚需时日。 事实上,动画片的艺术、商业、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它的发展必须附着于商业价值,即建立在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基础上。因此,如何在动画产业年代,创新民族风格,打造真正的民族化品牌,加快动画的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是国产动画片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实现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 上世纪6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了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它改编自《西游记》前七回。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孙悟空,具有了特定的人物形象。但是,单从孙悟空的人物塑造和中国特有民族风格实现上来说,《大闹天宫》无疑是成功的,能够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搬上荧屏,不仅需要艺术家深厚的创作功底,更需要其对所转化艺术形象的整体把控和深入解读。 具体来说,《大闹天宫》的成功离不开深刻的民族符号。因为民族性越高,便越具有群众性,也就越具有国际性。《大闹天宫》的民族风格来源于中国传统文艺,反映了中国民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体创作上,其奔放热情的色彩、华丽的格调、恢宏的场面以及脸谱化的造型都给观众一种强烈的形式感。角色造型上,《大闹天宫》在中国传统神佛造像基础上进行了合理夸张,注重对象脸谱化性格的刻画。因此,片中各个形象风格独特,意象浓重,具有形神兼顾的戏曲表述方式。表演风格上,《大闹天宫》的韵白、武打、舞蹈动作都采用京剧舞台艺术的程式化语言,强调规范性和表现力。加之作曲家对节奏板式的熟练运用,使得板腔音乐呈现出形散神聚的“七十二般变化”。因此,《西游记》带来的不只是银幕上的一个个角色,更是神秘而丰富的东方民族图画,使国外观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审美享受与价值理念,对遥远东方民族的生活也充满想象。 2015年,一部与《大闹天宫》主题相似的现象级3D动画影片《大圣归来》横空出世,这部影片以优秀的口碑引发观众的好评和媒体的广泛报道。一方面,其3D动画制作技术、武打特效、配乐等优于同类产品;另一方面,创作方对内容和角色重新打磨。电影试图对《西游记》原有世界观进行解构重组,在原著人物关系框架基础上再创作,重新解读孙悟空,形成一个几乎全新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创作者大胆注入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将孙悟空塑造成好莱坞式的英雄形象。然而,好莱坞承载了西方文化、美国社会的普世价值。《大圣归来》试图将现代人普遍的生存焦虑透过孙悟空符号化的意义传递出来,但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又过于单薄,总的来说只是将好莱坞式的文本嫁接到了《西游记》的世界观设定中,有惊喜但不够成功。反观几十年前的《大闹天宫》,在完整表现民族风格的同时,穿插西方的现代艺术理念,不仅对《西游记》,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一次全球普适性的“舒化”。 由此可见,民族化和现代化的融合才是国产动画片未来的出路,也是全球化语境下实现民族品牌塑造的有效策略。 其中,“民族化”指动画片的题材内容、造型艺术、结构形式等民族内容和形式,是动画片各维度体现出的民族特性的总和。“现代化”则反映了国产动画片作为文化产品应进行的市场化、产业化的商业运作。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多元是激发活力的前提。动画艺术发展至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世界各国、各地区多样性民族风格的融合。对比《大圣归来》与《大闹天宫》,当前国产动画丢失的正是《大闹天宫》得以成功的民族特色。忽视文化背景差异,将美国风格和日本精神直接引入到国产动画之中,中国元素和风格却保留不多,这样的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与我国受众的审美需求不符,拿到国际上,也很难实现预期传播效果,只能算失败的临摹品。 所以,国产动画要塑造民族品牌,必须首先抓住民族特色,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动画发展的依托,更是振兴动画产业的重要财富。善于借鉴和利用传统文化,创造出兼具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剧本,中国动画才能在世界动画产业中赢得一席之地,具有民族品牌的国产动画也会逐渐形成。因此,动画艺术发展之始,就要扎根民族土壤,用本土情怀表现本国特色。 强调民族特色,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更不能拘泥于传统文化的窠臼,民族风格需要发展和创新,在传统基础上融入现代内涵,实现有机融合。尤其是在推广、改编名著和经典过程中,在保留传统要素的同时,尝试融入现代理念,这样才会贴近当今社会生活,让观众获得更多认同感和熟悉感,让传统文化不再只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当代社会,动画已经发展成为综合性现代化大型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传播价值都不容小覷。在“文化准入”的新形势下,面对美、日、韩动画高度产业化的冲击,国产动画必须以民族风格为依托,塑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品牌形象。在此基础上,从单一动画制作向影像、书刊、玩具、文具等周边产品全方位衍生的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进而形成以民族特色为基础的产业化商业链条。无疑,这一过程曲折而漫长,需要政府出台保护、鼓励国产动画产业发展的政策,需要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需要塑造良好的创作环境,更需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回归。 我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为塑造民族化动画品牌提供了基础,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如何将艺术性、观赏性和娱乐性有机统一,在全球化语境中,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品牌,在获得动画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让中国的民族元素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传志.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浅谈动画片《铁扇公主》和《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形象设计[J]. 美与时代(上),2016.01. [2] 王仁勇.全球化语境下国产动画片之民族化、现代化走向[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3]郭笑莹.国产动画片中民族艺术形式的视觉感官创新[J].电影文学,2013.06. [4]孔芳菲.对国产动画片提升传播价值的思考[J].当代电视,2018.04. [5]田景娜.中国传统元素在国产动画片中的有效融入[J]. 美术教育研究,2016.05. [6]李朝阳.论国产动画片传统文化元素的开发[J].电影文学,2010.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