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问题教学法在生物课堂的应用
范文 陈义
摘 要: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变教为启,变教为导,学生在学习中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本文主要从营造氛围、情境创设、激学导思、激励评价入手,阐述了问题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习内驱力、建构概念教学和促进师生主动发展等应用情况。
关键词:生物课堂;问题教学法;概念教学
问题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重难点,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线,营造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主动建构知识。
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正说明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主张以问答形式引导学生,促使他们主动去寻求正确的答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到知识的生成始于问题,终于问题。笔者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也遵循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既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启发学生善于和敢于质疑,结合学生思想认识上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观点进行教学,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1 营造氛围,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教学的生物课堂是师生能够平等地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教师应当形成现代的学生观、教学的民主观和科学的教学质量观。问题教学法的实施首先要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寻根究底的勇气和习惯,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则是问题教学法能够顺利实施的润滑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注意消除其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压抑和焦虑,用心呵护学生的问题意识,促其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展现个性。
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如何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首先教师要严谨治教,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博学和威信影响学生,同时保持饱满的热情,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学生投入到思考活动中 [1 ]。学生感受到教师积极的情感,潜移默化引发共鸣。其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教学艺术,语言表述富有感染力,既注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又风趣幽默形象生动,同时辅以适当的手势表情。再者教学设计时尝试将实验探究、录像视频、合作交流等多种媒体和方法手段,直观形象、有趣地诉诸于学生的视、听觉,从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情境。
2 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内驱力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以及发展过程。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的社会化,最终回归服务于生活中,通过对问题情境创设,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讨论探究出蕴含于情境中的学科知识,让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返璞归真。如在《细胞呼吸》教学时,教师可及时展示一截白萝卜,学生对空心的萝卜产生兴趣并激发思考:为什么白萝卜是空心的呢?由于刚学习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不少同学认为可能是白萝卜失水过多导致的。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因势利导,进入到探究细胞的呼吸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时,课堂的设计须立足有效性,所设情境最好能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引发共鸣,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从而激发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以“问题解决者”的角色主动参与,在教师和同伴合作中自主寻求答案。同时教学设计时不仅仅只是针对单一的知识点,而注重围绕着重点为中心多维度地设计。如在学习“渗透作用”时,教师尝试设计:成熟的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系统如何理解?用显微镜观察“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如果用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代替蔗糖溶液(30%)有什么不同的现象?人体红细胞分别放在1%盐水里和清水中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实验探究、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不仅仅对知识的理解有了深度,同时对思维的形成也有了深刻性、全面性。
3 激学导思,建构概念教学
生物学概念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教学的理解运用是学好生物学的关键。建构概念的过程既是生成新知的基础,还是培养能力的途径 [2 ]。但是,传统的概念教学常常只关注概念的灌输,注重概念的记忆,这样学生虽然记住概念和原理却不懂得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尝试用问题教学为载体的概念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乐趣动机,还能进一步提升概念教学的效果。
问题教学法由心理机制看,是属于探究性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的阶段性目的是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通过自主地解决各种问题过程中逐步建构主动生成的。如学习“酶的特性”时,教师在课前准备一杯豆浆,一杯醋和两个鸡蛋(一个已经煮熟,一个放在3℃的冰箱一天)。上课时由学生先打碎两个鸡蛋分别置于两个容器中,教师就两个鸡蛋的形态,固液态的区别,鸡蛋里的主要成分以及蛋白质在不同温度(高温和低温)下的特性等提出问题串,自然而然过渡到本节核心概念:酶的特性。即高温下变性,低温下并未失活,活性在适宜温度时可恢复。随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在豆浆中滴加食醋对照,发现被醋滴入的部位变成豆花一样的絮状现象。讨论交流后探究出豆浆中的蛋白质在醋酸中发生变性,从而进一步推断蛋白质在酸碱条件下变性,酶亦如此。
4 激励评价,促进主动发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贝蒙提出:通过评定人们的行为,能改变自我知觉,从而影响态度的改变。新课标更加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行为的及时评价,一改终结性的传统评价方式,倡导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反思和回馈,激励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问题教学法的课堂,尤其更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能否质疑,能否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能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否在不断质疑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思维,形成的思维策略和思维品质是否有批判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激励性评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有效、全面。生物实验中学生设计的有些方案在理论上看似合理,可操作层面并不可行。教师应善于把握契机,认真倾听学生的见解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实验中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找出闪光点并及时肯定外,还应细心抓住实验的不足或失败的情况,展开讨论,找出缘由,提出整改方案。另外教师也可尝试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多方位、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全面、客观、多元主体的评价反馈中,更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学优生能发现自身的弱点,中等生既能分析自身的优势又了解不足,临界生找到希望点,在激励中得到认可,让强者更强,弱者转强。
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思维的基石,问题是创新的动力,新课程理念下的问题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生物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能够促使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引发师生共入质疑、解疑境界,优化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问题教学法为生物学科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强化了科学思维,学生的學习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了,讨论生物问题、关注新科技的事例多了,喜欢发表个人见解的现象多了,师生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和谐。
参考文献:
[1]王宝林.“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实践操作指南[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
[2]王丽丽.走进名师课堂:高中生物[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