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边疆民族地区的境外媒体传播与信息渗透 |
范文 | 王勇++王冠男 【内容提要】全球传播时代导致国家对信息流动控制的弱化,给境外媒体的进入和境外信息的渗透提供了便利,从而给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定带来一定的风险与挑战。课题组通过对云南省德厚镇龙乐村、打洛镇打洛村、勐海镇沿河社区等几个边疆民族地区进行调查发现,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地理等方面的原因,部分边疆民族地区群众收看境外电视、使用境外网站并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边疆民族地区也是境外政治、宗教渗透的主攻区,特别是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进行的政治、宗教渗透尤为突出,并影响到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对党和政府、国家的看法、信任和好感等。在全球传播时代,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大众传媒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传播力;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防止境外敌对势力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渗透、宗教渗透。 【关键词】全球传播 边疆民族地区 境外媒体 政治渗透 宗教渗透 一、全球传播时代与边疆民族地区 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的产生促发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1967年提出了 “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命题,即电子媒介传播信息的快速、远距离、大范围,使整个地球在空间上缩小为弹丸之地,使人类结成一个联系紧密的社区“地球村”。如果说,在 20世纪 60 年代,“地球村”还只是一种构思的话,那么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卫星电视,特别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逐步推广与普及,人类真正进入了全球传播时代。美国传播学家莱文森指出,“因特网把地球村变成了货真价实的比喻。换言之,它把地球村从比喻变成了接近于现实的白描。”①如今,国际互联网已经将全世界 240 多个国家和地区联结成网,其覆盖面已超过拥有 180 多个成员国的联合国,在某种意义上已形成了“信息联合国”。互联网上每昼夜的信息流量达到了以亿万计的比特,每个月收发的电子邮件超过了14 亿封。互联网真正突破了时间、空间、地域、边界和媒体的界限,使得各种信息能够以文字、 图片、声音、影像和动画等各种形式,全天候地在世界各地间飞速地、海量地、互动式地交流。② 全球传播在给人们带来信息获取便捷化、跨国化、全球化、多元化的同时,也导致国家对信息流动控制的弱化,“在这种开放的全球传播环境下,国家边界再也难以阻挡境外信息向境内的渗透”③,从而给国家的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定带来一定的风险与挑战。 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地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境外政治渗透、文化渗透、信息渗透的主攻区。互联网产生之前,境外一些国家、政治势力主要利用广播、电视媒体针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进行传播,进行政治渗透和文化渗透。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产生以后,境外的敵对国家、敌对势力看中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普及率高,传播便捷、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信息量大、多介质、互动性强、效果好,以及开放性、全球性、监管难等特点,又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渠道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进行政治渗透和政治煽动,妄图制造政治分裂和政治动乱。如“东突”势力公开设有“东突信息中心”、“清风网”、美国“自由亚洲”网站、哈萨克斯坦“解放电台”网站等宣传网站多达数百个④。境外的恐怖主义分子、分裂主义分子、宗教极端分子也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向边疆民族地区传播犯罪信息,制造仇恨和分裂,进行犯罪煽动,组织犯罪活动,给社会的安定带来威胁。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都与境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手机对边疆民族地区进行的政治蛊惑、政治煽动有关。“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乌鲁木齐火车站暴恐事件”中的恐怖分子也曾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渠道接受过境外分裂势力的政治蛊惑,受到过境外恐怖分子的教唆和“洗脑”。因此,在全球传播时代,防止境外敌对势力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渗透、文化渗透、信息渗透是事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课题。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2015年11月~2016年1月,本课题组深入到靠近中越边境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德厚镇龙乐村和靠近中缅边境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打洛镇打洛村、勐海镇沿河社区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以深入了解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的境外媒体接触情况以及境外信息的渗透情况。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54份,受访对象中男性136人、女性118人,分别占比53.54%、46.46%;其中少数民族193人,占比75.98%,分别为傣族57人、苗族39人、哈尼族23人、壮族23人、彝族16人、拉祜族13人、布朗族10人、回族6人、基诺族3 人、藏族3人;此外有汉族61人,占比24.02%;年龄主要在21~60岁,共有240人,占比94.48%;职业以农民为主,共有213人,占比83.86%。在文化程度方面,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31人,占比12.2%;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有103人,占比40.55%;具有中学文化程度的有114人,占比44.88%;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人,占比2.36%。课题组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 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的境外电视接触及影响 在对受访对象的媒介拥有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拥有电视机的家庭最多,254位受访对象中有238人表示家里拥有电视机,占比93.70%;在对受访对象的媒介接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边疆民族地区群众日常接触和消费最多的也是电视,有206人表示经常看电视(即差不多每天都看)或有时看电视(即一个星期看几次),占比81.1%,说明电视在边疆民族地区仍然拥有最广泛的受众,而卫星电视及网络电视也为边疆民族地区群众收看境外电视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因此课题组重点考察了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的境外电视接触和消费及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在经常看或有时看电视的206位受访对象中,表示现在经常收看境外电视的有13人,占比6.31%;表示现在偶尔收看境外电视的有25人,占比12.14%;表示曾收看过,现在没有收看境外电视的有29人,占比14.08%。由此可见,曾经收看过或现在仍然收看境外电视的有67人,占所调查的电视观众的32.52%,将近三分之一。 据深入了解,受访对象中收看境外电视的观众主要通过安装小锅卫星电视接收器和互联网两种方式。虽然当地政府官员声称不允许村民、居民私自安装小锅卫星电视接收器,但一些村民、居民特别是一些居住比较偏僻的村民或比较隐蔽的居民仍然私自安装小锅卫星电视接收器收看境外电视。而通过互联网收看境外电视的主要是年轻观众。 从电视节目的来源看,比较广泛,有泰国、越南、韩国、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电视节目,节目类型主要有综艺、电视剧、时事、纪实、生活、旅游、音乐等。收看过境外电视节目的受访者大多表示,境外电视节目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影响他们对自己国家和外国的看法,对党和政府的看法;此外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 从收看群众的族群来看,通过小锅卫星电视接收器收看境外电视的主要是跨境民族,特别是受访的傣族群众收看泰国电视节目的比较多(傣族是跨境民族,能看懂泰国电视),而且对其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比较明显。经常收看泰国电视节目的年轻观众大都向往泰国,希望能去泰国工作、生活;甚至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一些经常收看泰国电视节目的中老年傣族群众,也非常向往泰国的生活。有子女在泰国工作生活的中老年群众表示希望子女能将自己接到泰国去生活。 三、边疆民族地区的境外网络接触及影响 在对受访对象的大众媒介拥有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拥有手机的有229人,占比90.16%,仅次于电视,排名第二;而拥有电脑并开通网络的排名第三,有111人,占比43.70%,远高于收音机、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的拥有量;在对受访对象的日常媒介接触和消费情况的调查中发现,表示平时用手机上网的有142人,占比55.91%,也仅次于看电视;表示平时用电脑上网的有111人,占比43.70%,也排在第三位,远超过听收音机、看报纸杂志等媒介消费的人数。这说明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群众中,用手机上网、用电脑上网是当前边疆民族地区人们的主要媒介消费,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全球联网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网民接触和消费境外网络内容提供了条件,因此,课题组特意调查了边疆民族地区群众接触和消费境外网络信息的情况。 对254位受访对象中的189名网民进行调查发现,现在经常上(每周都上)境外网站的有2人,占比0.53%;现在偶尔上(一个月上几次)境外网站的有20人,占比10.58%;曾经上过,现在不上境外网站的有8人,占比4.23%。也就是说,网民中上过或现在仍上境外网站的有30人,占比15.87%,将近六分之一。 据深入了解,网民上的境外网站主要有泰国、韩国、缅甸、美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的网站,特别是中文网站,主要是查看和搜索新聞、体育、娱乐、音乐、实用资讯等方面的内容。 总的来看,目前边疆民族地区的网民平常上境外网站的不是很多。据了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语言障碍。由于语言不通,阅读境外网页比较困难吃力。二是接入受限。许多境外网页无法链接或打开。但是随着一些境外中文网站的增多,边疆民族地区的网民对境外网站的接触也日益增多。在调查中,一些网民表示,在发生一些特殊事件时,通常会通过上境外网站查看或搜索相关新闻。调查发现,上境外网站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网民有一定的影响,受访者大都表示,基本相信或完全相信境外网站对中国的报道,特别是对一些重大事件或敏感事件的报道。受访者大都承认,上境外网站影响他们对党和政府的看法和信任,影响他们对自己国家、对外国的认知和好感等。 四、边疆民族地区的境外信息渗透及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从性质上来看,境外向边疆民族地区的信息渗透主要包括政治信息渗透、宗教信息渗透两大类;从方式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类: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发送的境外政治宣传或宗教宣传材料(如电子邮件);来自境外的手机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类政治或宗教宣传材料等(如手机短信);来自境外的刻有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政治或宗教宣传材料的光盘;来自境外的印刷或打印的文字、图片类政治或宗教宣传材料(如杂志);来自境外或受境外指派的人员的口头政治宣讲或宗教宣讲等。 对254位受访对象中的189名网民进行调查发现,有24人曾经收到境外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发来的宣传材料,占比12.7%;有16人现在偶尔收到境外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发来的宣传材料,占比8.47%;有2人现在经常收到境外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发来的宣传材料,占比1.06%。也就是说有42人曾经或现在收到境外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发过来的宣传材料,占受访网民的22.22%,将近四分之一;占所有受访对象的16.54%,将近五分之一,说明境外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向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或宗教渗透比较严重。 调查还发现,表示收到或接触过来自境外的手机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类政治或宗教宣传材料等(如手机短信)的有33人,占受访对象的12.99%;表示收到或接触过来自境外的刻有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政治或宗教宣传材料的光盘的有6人,占受访对象的2.36%;表示收到或接触过来自境外的印刷或打印的文字、图片类政治或宗教宣传材料(如杂志)的有14人,占比5.51%;表示接触过来自境外或受境外指派的人员的政治宣讲或宗教宣讲的有14人,占比5.51%。 以上说明境外对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的政治、宗教渗透具有一定程度的严重性,特别是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进行的政治、宗教渗透尤为突出,接触过其宣传和渗透的人分别占受访对象的16.54%、12.99%。 从渗透的信息性质来看,主要包括造谣诬蔑、毁谤抹黑我们党和政府及其领导人,煽动颠覆社会主义政权,蛊惑民族仇恨、国家分裂以及法轮功的歪理邪说等;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宗教宣传。 对以上信息,受访对象表示对自己有一点影响的有34人,占比13.39%;表示对自己影响很大的有13人,占比5.12%。合起来共有47人表示受到了渗透信息的影响,占受访对象的18.5%,将近五分之一。 从具体影响来看,表示影响自己对党和政府的看法和好感的有28人,占受访对象的11.02%;表示影响自己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的有26人,占受访对象的10.24%;表示影响自己对国家的看法和好感的有18人,占受访对象的7.09%;表示影响自己的宗教信仰的有22人,占受訪对象的8.66%。 由上可见,境外的政治信息渗透、宗教信息渗透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群众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影响他们对党和政府、国家的看法、好感和信任,影响他们的宗教信仰等。 五、结语 卫星电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全球化媒介的推广与普及使人类进入了全球传播时代。它在给人们带来信息获取便捷化、跨国化、全球化、多样化的同时,也给境外媒体的进入和境外信息的渗透提供了便利。通过对云南省德厚镇龙乐村、打洛镇打洛村、勐海镇沿河社区等几个边疆民族地区进行调查发现,由于地理和民族特点(特别是跨境民族特点)等方面的原因,部分边疆民族地区群众收看境外电视、使用境外网站,且对其在对国家的看法和认同,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以及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而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边疆民族地区是境外政治渗透、宗教渗透的主攻区。从调查访谈来看,境外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渗透、宗教渗透已具有一定程度的严重性,特别是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进行的政治、宗教渗透尤为突出,并影响到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对党和政府、国家的看法、信任和好感,影响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的宗教信仰等。因此,在全球传播时代,一方面要大力提高我们的大众传媒特别是电视、网站的质量,进一步改善我们的大众传媒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满足边疆民族地区广大群众的信息需要、生产生活需要、文化娱乐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大众传媒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传播力;另一方面要从事关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高度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渗透、宗教渗透问题,采取措施防止境外敌对势力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渗透、宗教渗透。 注释: ①[美]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 数字麦克卢汉[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97. ②③王勇.论媒介环境视阈下的新媒介技术[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2). ④李慎.当代“东突”恐怖主义在新疆地区的传播探析[J].犯罪研究,2010(04). 【本文系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新媒介环境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信息传播研究”(YB2014093)、昆明理工大学廉政文化传播学科方向团队建设项目(KKB08)、人培项目“新媒介环境下网络有害信息传播与治理对策研究”( KKZ320115501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勇,云南省南亚东南亚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昆明理工大学南亚东南亚新闻传播研究院院长,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王冠男,暨南大学2016级博士生 编辑:孟凌霄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