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党报如何做到打民生牌 |
范文 | 斯琴塔娜 为民办报是党报的原则性要求,尽管面临的问题很多,遭遇的阻力较大,但是党报服务民生的宗旨不能变。新时期更应做好舆论监督,为民众提供更贴近生活的高质量报道。《通辽日报》作为通辽市委机关报,在坚持体现党的政策、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凝聚群众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一、为民解忧 当冬季供暖问题让百姓心寒,当创城暖心工程出现伤民心,当主城区水质改造工程备受市民质疑……每遇到民生新闻,《通辽日报》记者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关注百姓心声,将事实如实报道出来。在实践中,《通辽日报》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的传播途径,办好民生实事,深入基层调查,把民生新闻做足做透。 《通辽日报》晨刊民生新闻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既要做百姓的扬声器,又要强化导向意识;既要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又要支持部门工作,促进问题解决。充分利用党报民生新闻的权威性优势,引导社会舆论,弘扬正能量,批评各种不文明行为。 2015年冬,通辽主城区多家小区业主心比天寒。裕景花园小区、金冠家园小区等居民向《通辽日报》反映供暖问题。很快,随着记者实地采访结束,《问暖通辽》专栏及《暖气不热,裕景花园业主很闹心》《部分小区居民家暖气不热苦不堪言》《报社小区多年不热 供暖老大难该咋破》三篇跟踪报道的刊发,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此,市委市政府积极听取广大市民、专家学者的建议意见,最大限度地解决民众所关心的供暖不达标问题;联合主管部门和供热企业多次召开听证会,同时,主管部门和供热企业也通过《通辽日报》向广大市民解答供暖疑问并作出承诺:寒冬里,保证给市民送上温暖。 《通辽日报》带着人文关怀的炽热温度,以感同身受的服务理念,温暖了寒冬里市民们焦躁的心。 二、连接人民与政府 政策完善的过程就是舆论监督的空间,而《通辽日报》舆论监督报道,为政府改进政策措施提供了依据,也是改进提升决策和执政水平的助力。在为民谋实事的过程中,媒体与政府的良性互动,针对群众的生存状况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才能赢得受众的欢迎和喜爱。 2016年5月13日,《通辽日报》刊发题为《东方小区改造:暖心工程为啥伤民心》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自去年10月起,通辽市打响了“双城同创”工作攻坚战,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工程完成没多久,东方小区内各改造项目就出现诸多质量问题,让“暖心工程”变成了“闹心工程”。报道一经刊发,就得到了通辽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很快,各部门迅速展开动作,紧急整改补救,挽回了损失,在第一时间给老百姓一份满意的答复。 对于媒体来说,与读者建立起良好情感的最好方式,就是主动关心民生、民情、民意,让读者觉得媒体有用、是值得信赖和依赖的。作为党报党刊,民生这块阵地万万丢不得、忽视不得、放松不得。 2016年7月8日、11日、15日,《通辽日报·晨刊》头条、主图分别刊登了题为《辽河公园荷花池“伤得不轻”》 《市民下网捕鱼偷猎水鸟 辽河公园生态环境堪忧》《是公园还是捕鱼场》的消息,针对近段时间通辽市辽河公园出现的私采荷花、挖莲藕、偷猎水鸟、下网捕鱼等一系列破坏公园生态环境的不文明现象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迅速、准确、深刻地揭露了这一不文明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报道刊发后,不断有热心市民向记者提供线索,与党报一同关注、揭露各种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借助党报强有力的呼吁,有关部门及时治理,还市民一座洁净和谐的城市,在全社会引发了一场保护生态环境、整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动,为通辽市“双城同创”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该系列报道一经刊发便得到通辽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辽市委书记批示,责令相关部门立即开展专项行動,对报道中的事实进行长期、有效的治理,规范不良行为,遏制违规动作,对违反禁令的绝不姑息包庇。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与《通辽日报》取得联系,邀请记者全程参与整改工作,并借助《通辽日报》向广大市民公开致歉,作出承诺。短短两周时间,辽河公园生态环境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一些严重破坏公园生态环境的行为也逐渐消失,为通辽市“双城同创”工作再添新内涵。 三、民生之事“大小”并进 可以说,民生新闻由于贴近百姓生活,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喜爱。新闻媒体也对民生新闻越来越重视,甚至开辟专栏大幅报道民生新闻。对于地市党报而言,要与读者更“贴心”,赢得读者,民生新闻必定是一个重要的阵地。 《通辽日报》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很关注,2016年7月20日,《通辽日报·晨刊》头条刊发消息《整治街边烧烤“舌尖”卫士在行动》,报道了科尔沁区食品药品监督局餐饮服务的例行检查活动,向市民详细宣传解说,使百姓更加了解监管活动的规则细节,让市民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民生新闻题材不论大小,即要关注百姓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等方面的新闻,为百姓提供资讯和服务,又要做好做足大民生,从百姓生活的角度反映国家或地方的方针政策、建设成就和其他重要新闻事件。如前面说的城市改造,“双城同创”系列报道新闻。 《通辽日报》关注民生新闻不仅要报道好,还要回访跟进,跟踪报道或形成系列报道,做好舆论监督选题,注重跟踪报道的实际效果,推动问题有效解决。《晨钟暮鼓》《记者扫街》《创城整改进行时》等专栏对不文明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内容针砭时弊,大胆揭露不良社会现象,推动问题有效解决。《公共停车位有人“圈地收费”》《私家车充当“校车”超员 学校校车坐不满 这个问题真该有人管管了》等报道见报后,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高度关注,相关部门立即行动,拿出具体解决方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回应百姓对民生的关切。这些都需要加强新闻策划,媒体抓住了民生节点,掌握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通辽日报》在努力联通政府与民众的同时,还积极为志愿服务活动打劲加油、为患病学生筹集善款、为酷暑中的市民提供安全健康小知识等。这些报道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大量的必备信息以方便生活,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弘扬了社会的正能量,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心互助精神,更彰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通辽日报》聚焦民生的舆论监督,不是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而是深入实际,着眼于长效,有利于维护群众的利益,有利于推动实际工作,有利于政府完善决策,真正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作者单位:通辽日报社) 编辑:王洪越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